1、鑽孔定位:施工過程中採用聯測,複測方法以控制樁位。測量給定孔位中心點後,釘一中心木樁,在木樁頂釘一鐵釘確定孔位中心點,再按“十字線”法向四周返出四個點釘“騎馬樁”,並記錄與中心點的距離,當中心樁挖掉後以這四個點測量孔位中心點,確保孔位準確無誤。
2、埋設護筒:衝孔灌注樁護筒一般採用鋼護筒,也有部分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
3、鑽機就位:鑽機就位平、穩、對、正等,鉛錘吊對位、水平尺操平,鑽機基礎穩固。衝擊鑽就位應對準護筒中心,要求偏差不大於±20mm,鑽機就位後,進行孔位複測,複測完畢合格後方可進行施工。
4、衝孔施工:開孔時應低錘密擊,錘高0.4~0.6m,並及時加石塊或粘土泥漿護壁,使孔壁擠壓密實,直至孔深達護筒下3~4m時,才加快速度,加大沖程,將錘提高到1.5~2m以上,轉入正常連續衝擊,在造孔時要及時將孔內殘渣排出孔外,以免孔內殘渣太多,出現埋鑽現象。
樁機衝進過程中應進行兩次驗收,分別為遇巖深度驗收和入巖深度驗收,根據地質報告的資料與實際衝機施工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巖樣是否一致。
5、清孔:孔內泥漿清孔保證孔內泥漿效能指標符合要求:粘度小於28秒,比重小於1.25Kg/L,含砂量≤8%,孔底沉渣≤50mm。清孔的方法:抽漿法 、換漿法 、掏渣法。
6、吊放鋼筋籠:鋼筋籠整體吊裝。當鋼筋籠過長時可進行分段吊裝,需要焊接時,可先將下段掛在孔內,吊高第二段進行焊接,而後放下。骨架外側應綁紮水泥墊塊或在鋼筋籠主筋上焊有一定數量的加筋環用以確定保護層。
吊放時應垂直放入,避免鋼筋籠末端碰到孔壁造成土塊塌落至孔低。若鋼筋籠在泥漿面以下,應在鋼筋籠頂端焊接標誌物,露出泥漿面,以確定鋼筋籠是否到底。吊入後校正位置垂直,勿使扭曲變形。
7、安放導管:導管用法蘭盤進行連線,“O”型圈密封,嚴防漏水,當清孔完成,應立即吊裝導管,導管應事前拼分成幾段,依次放好,以便吊裝。導管要求垂直平正,不應彎曲,以免妨礙隔水栓的下落,介面密實,不漏水不露漿。導管安放時,先使導管接觸孔底,灌注混凝土前提離孔底30cm高。
8、二次清孔:下導管完畢,需進行二次清孔工作,現將泥漿調稀至密度為1.1g/cm3左右,二次清孔清孔結束時必須測定孔低沉渣厚度,要求沉渣厚度<10cm(一般是5cm左右)時,才能灌注水下混凝土,否則,繼續清孔直到合格為止。
9、灌注混凝土: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是將密封連線的鋼管作為水下混凝土的通道,其底部以適當的深度埋在灌入的混凝土拌合物內,在一定的落差壓力作用下,形成連續密實的混凝土樁身。
10、測量檢查:混凝土面灌到預定高度,一般可用測量繩檢查,檢查時要注意:
(1)必須保證測量繩準確,由於使用時間較長或其他原因,測量繩上的標尺數字可能模糊不清或發生滑動,這樣會影響測量精度。
(2)測錘必須重些,且體積不能過大,否則會浮在泥漿表面,影響測量精度
(3)測量時如泥漿較稠,一定要上下抖動測量繩,使測錘靠自重向下移動,接觸到真正的混凝土面。
1、鑽孔定位:施工過程中採用聯測,複測方法以控制樁位。測量給定孔位中心點後,釘一中心木樁,在木樁頂釘一鐵釘確定孔位中心點,再按“十字線”法向四周返出四個點釘“騎馬樁”,並記錄與中心點的距離,當中心樁挖掉後以這四個點測量孔位中心點,確保孔位準確無誤。
2、埋設護筒:衝孔灌注樁護筒一般採用鋼護筒,也有部分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
3、鑽機就位:鑽機就位平、穩、對、正等,鉛錘吊對位、水平尺操平,鑽機基礎穩固。衝擊鑽就位應對準護筒中心,要求偏差不大於±20mm,鑽機就位後,進行孔位複測,複測完畢合格後方可進行施工。
4、衝孔施工:開孔時應低錘密擊,錘高0.4~0.6m,並及時加石塊或粘土泥漿護壁,使孔壁擠壓密實,直至孔深達護筒下3~4m時,才加快速度,加大沖程,將錘提高到1.5~2m以上,轉入正常連續衝擊,在造孔時要及時將孔內殘渣排出孔外,以免孔內殘渣太多,出現埋鑽現象。
樁機衝進過程中應進行兩次驗收,分別為遇巖深度驗收和入巖深度驗收,根據地質報告的資料與實際衝機施工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巖樣是否一致。
5、清孔:孔內泥漿清孔保證孔內泥漿效能指標符合要求:粘度小於28秒,比重小於1.25Kg/L,含砂量≤8%,孔底沉渣≤50mm。清孔的方法:抽漿法 、換漿法 、掏渣法。
6、吊放鋼筋籠:鋼筋籠整體吊裝。當鋼筋籠過長時可進行分段吊裝,需要焊接時,可先將下段掛在孔內,吊高第二段進行焊接,而後放下。骨架外側應綁紮水泥墊塊或在鋼筋籠主筋上焊有一定數量的加筋環用以確定保護層。
吊放時應垂直放入,避免鋼筋籠末端碰到孔壁造成土塊塌落至孔低。若鋼筋籠在泥漿面以下,應在鋼筋籠頂端焊接標誌物,露出泥漿面,以確定鋼筋籠是否到底。吊入後校正位置垂直,勿使扭曲變形。
7、安放導管:導管用法蘭盤進行連線,“O”型圈密封,嚴防漏水,當清孔完成,應立即吊裝導管,導管應事前拼分成幾段,依次放好,以便吊裝。導管要求垂直平正,不應彎曲,以免妨礙隔水栓的下落,介面密實,不漏水不露漿。導管安放時,先使導管接觸孔底,灌注混凝土前提離孔底30cm高。
8、二次清孔:下導管完畢,需進行二次清孔工作,現將泥漿調稀至密度為1.1g/cm3左右,二次清孔清孔結束時必須測定孔低沉渣厚度,要求沉渣厚度<10cm(一般是5cm左右)時,才能灌注水下混凝土,否則,繼續清孔直到合格為止。
9、灌注混凝土: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是將密封連線的鋼管作為水下混凝土的通道,其底部以適當的深度埋在灌入的混凝土拌合物內,在一定的落差壓力作用下,形成連續密實的混凝土樁身。
10、測量檢查:混凝土面灌到預定高度,一般可用測量繩檢查,檢查時要注意:
(1)必須保證測量繩準確,由於使用時間較長或其他原因,測量繩上的標尺數字可能模糊不清或發生滑動,這樣會影響測量精度。
(2)測錘必須重些,且體積不能過大,否則會浮在泥漿表面,影響測量精度
(3)測量時如泥漿較稠,一定要上下抖動測量繩,使測錘靠自重向下移動,接觸到真正的混凝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