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聰明的雪碧jrz

    做物流規劃設計時,人們往往對設計指標感到茫然,對新員工尤其如此。有些設計人員比較急躁,一上來就急於做方案、畫圖,結果畫來畫去,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了。耽誤了不少時間不說,設計方案要麼不知所云,要麼離題萬里,對使用者是一個很大的傷害。

    一個良好的設計習慣,往往是應該首先明確設計目標,瞭解清楚設計要求之後,再去動筆,就比如寫文章,總應該先確定寫什麼主題,目的是什麼,給誰看,然後才開始寫提綱、反覆推敲提綱、找好素材和參考資料,再動筆寫,然後再反覆推敲、修改潤色。不然,就很難寫成一篇有質量的文章。畫圖雖然很重要,但到底只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勞動,而畫什麼,表現什麼主題,達到什麼目標才是設計的關鍵。

    設計是如此,對一個設計方案的評價也是如此。我遇到很多客戶要求評價一個總體的方案,其實這是很難的。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方案是設計需求的響應,對方案進行評估,首先要對設計目標進行分析和評估,這才是根本。

    資料分析是一件很嚴肅和需要專業知識的工作,並非僅僅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加減排列組合就可以了。我特別反對那些不注重資料分析的客戶。一項設計,設計指標是基礎。基礎出現問題,你選用的裝置再好,系統再先進,也是於事無補的。

    其實物流倉儲系統的規劃設計也沒有那麼難,關鍵一點是需求要清楚明確。而需求是可以用資料來描述和定義的。一個專案,其關鍵資料也就那麼幾個而已,如收貨量、發貨量、庫存量、拆零量、SKU等,並不難掌握。本文就講一講這些最基本的需求,為了便於理解,主要從物流倉儲的幾個環節進行描述。

    基礎資料

    在進行系統性描述之前,一定要清楚物流的作業當量最後是以小時來計算的(當然還可以細化到半小時,甚至更小單位)。所以,我們所有的物流量,最終要以小時當量來計算。然而,從使用者那裡得到的實際的設計指標,很可能是年度的作業綱領,如年配送100億。這個資料非常重要,卻也是非常不確定的,因為從這個指標推導下來,就會看到,每年的作業天數、每天的作業時間、貨物的價值、倉庫庫存週轉次數等,對最終設計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這些關聯資料應該是要首先明確的。

    假設設計綱領是G(年配送目標,億元),單箱價格是p,則年度總配送箱數是:

    Q = G/p

    假設每年作業天數是N(天),每天工作時間是t,則每小時的作業量是:

    q = Q/N/t

    如果庫存週轉天數為D,則庫存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W = q*t*D

    以上的資料關係都很容易推導,但在實際中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作業,其作業時間可能是變化的,如高峰時期每天作業時間要大於平常作業,發貨時間有時也與收貨時間不同等,會增加計算和分析的難度。

    在進行具體資料分析時,還要明確箱與托盤的對應關係。托盤一般選擇標準托盤(1200*1000),假設平均的滿盤量為n,則庫存托盤數應為:

    P = W/n

    當然,在描述具體資料時,要區分收貨、發貨還是退貨,每一個作業也許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使用者是不清楚這些差異的,或者表述不清楚,那麼我們就應該將自己的經驗或理解進行分享,以便雙方達到認識的一致。

    1 、收貨有關的資料

    與收貨有關的資料,包括到貨量(箱)、訂單數、車輛的裝載量、收貨區域大小、收貨作業時間、每天收貨SKU數等。

    車輛的裝載量和解除安裝時間主要對於站臺設計有影響,包括車輛大小、載重量等。一般情況下,還要分析卸貨的方式、速度,以便詳細規劃站臺的數量。

    收貨一般是比較簡單的,但也有比較複雜的情形,比如新華書店圖書的收貨即是如此。因為每天到貨的品種很多,還有大量混包的情形,因此收貨要進行專門的處理。有些電商的收貨也比較複雜,包括要進行QC等動作,對收貨區的要求就不一樣。

    很多人對高點平均值和算術平均值對於設計的影響不甚瞭解。簡單來說,將一年(或一定時間)的收貨量除以一年(或一定時間)的實際工作天數,即得到平均每天收貨量,一年中最大收貨量的一天,即最大收貨量。在實際上設計中,如果按照平均值設計,則使得加班的天數會很多;如果按照最大值進行設計,則會出現工作很不飽滿,裝置閒置的現象。因此,一般取平均值和最大值之間的某個值進行設計,具體要根據實際需要確定,發貨也有這種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津樂道前面一個什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