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心腹大臣:鄂爾泰、田文鏡、李衛。
皇四子黨成員: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張廷玉、隆科多、馬齊、戴鐸、鄂爾泰、田文鏡、李衛。
1、李衛
雍正帝即位後,便立即任命李衛為直隸驛傳道,未到任又改任命為雲南鹽驛道。在鹽驛道任上,李衛政績顯著,不久後的雍正二年(1724年),李衛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財政稅賦,但仍然兼管鹽務的職務。
雍正三年(1725年),李衛被提拔為浙江巡撫。雍正四年(1726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整理鹽政,查處私鹽販賣。雍正五年(1727年),李衛升任浙江總督,管巡撫事。
李衛並無顯赫的家庭背景,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不過十年之間,李衛從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閒職,一路擔任各種要職,並最終官居總督,成為朝廷一品要員、封疆大吏,其升遷速度不可謂不快。
2、田文鏡
雍正帝的即位為田文鏡帶來了升遷契機。雍正帝即位後,田文鏡深受雍正帝的重用。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命田文鏡祭告華山。同年山西發生了災害,年羹堯上疏給雍正帝,請求朝廷賑災。雍正帝詢問山西巡撫德音山西受災的情況,德音回覆山西沒有災害。
等到田文鏡回到京城之後,進宮覲見雍正帝,毫無保留地說出了山西受災的情況。雍正帝嘉獎他直言無隱,令田文鏡前去山西負責賑災,即命他署理山西布政使。
田文鏡素來就有為官之才,到了山西之後釐清了長期積累下的公務,剔除了原有的痼疾,使得山西吏治為之一新。自此受到了雍正帝的賞識,田文鏡開始成為雍正帝的心腹重臣。
3、愛新覺羅·胤祿
愛新覺羅·胤祿(1695-1767年),號愛月主人,清朝宗室大臣,康熙皇帝第十六子,順懿密妃王氏所出。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名諱,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祿"。
康熙末年,命掌內務府。雍正元年三月,奉命繼嗣皇太極孫、和碩莊靖親王博果鐸。歷官正藍旗、鑲白旗、正黃旗都統。乾隆元年(1736年),任總理事務大臣,兼管工部事務,食親王雙俸。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因與胤礽長子理親王弘皙往來詭秘而受到牽連,停雙俸,罷都統職。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薨,享年73歲,諡曰恪,葬於磁家務。
4、張廷玉
張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進入權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飭吏治。雍正帝即位後,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
乾隆帝即位後,君臣漸生嫌疑,晚景淒涼,致仕歸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5、佟佳·隆科多
佟佳·隆科多(?—1728年),字竹筠,滿洲鑲黃旗人,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國維第三子,清朝大臣。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開以“舅舅”相稱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這個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之間撲朔迷離、明爭暗鬥的皇位大戰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兩朝皇權交替之際最為關鍵的核心人物。
這與他在雍正即位之後飛黃騰達、顯赫一時有著直接關係;他最終為雍正所猜忌,屢遭打擊,直至被圈禁而死,實際上其根源也在於此。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
雍正的心腹大臣:鄂爾泰、田文鏡、李衛。
皇四子黨成員: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張廷玉、隆科多、馬齊、戴鐸、鄂爾泰、田文鏡、李衛。
1、李衛
雍正帝即位後,便立即任命李衛為直隸驛傳道,未到任又改任命為雲南鹽驛道。在鹽驛道任上,李衛政績顯著,不久後的雍正二年(1724年),李衛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財政稅賦,但仍然兼管鹽務的職務。
雍正三年(1725年),李衛被提拔為浙江巡撫。雍正四年(1726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整理鹽政,查處私鹽販賣。雍正五年(1727年),李衛升任浙江總督,管巡撫事。
李衛並無顯赫的家庭背景,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不過十年之間,李衛從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閒職,一路擔任各種要職,並最終官居總督,成為朝廷一品要員、封疆大吏,其升遷速度不可謂不快。
2、田文鏡
雍正帝的即位為田文鏡帶來了升遷契機。雍正帝即位後,田文鏡深受雍正帝的重用。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命田文鏡祭告華山。同年山西發生了災害,年羹堯上疏給雍正帝,請求朝廷賑災。雍正帝詢問山西巡撫德音山西受災的情況,德音回覆山西沒有災害。
等到田文鏡回到京城之後,進宮覲見雍正帝,毫無保留地說出了山西受災的情況。雍正帝嘉獎他直言無隱,令田文鏡前去山西負責賑災,即命他署理山西布政使。
田文鏡素來就有為官之才,到了山西之後釐清了長期積累下的公務,剔除了原有的痼疾,使得山西吏治為之一新。自此受到了雍正帝的賞識,田文鏡開始成為雍正帝的心腹重臣。
3、愛新覺羅·胤祿
愛新覺羅·胤祿(1695-1767年),號愛月主人,清朝宗室大臣,康熙皇帝第十六子,順懿密妃王氏所出。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名諱,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祿"。
康熙末年,命掌內務府。雍正元年三月,奉命繼嗣皇太極孫、和碩莊靖親王博果鐸。歷官正藍旗、鑲白旗、正黃旗都統。乾隆元年(1736年),任總理事務大臣,兼管工部事務,食親王雙俸。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因與胤礽長子理親王弘皙往來詭秘而受到牽連,停雙俸,罷都統職。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薨,享年73歲,諡曰恪,葬於磁家務。
4、張廷玉
張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進入權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飭吏治。雍正帝即位後,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
乾隆帝即位後,君臣漸生嫌疑,晚景淒涼,致仕歸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5、佟佳·隆科多
佟佳·隆科多(?—1728年),字竹筠,滿洲鑲黃旗人,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國維第三子,清朝大臣。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開以“舅舅”相稱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這個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之間撲朔迷離、明爭暗鬥的皇位大戰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兩朝皇權交替之際最為關鍵的核心人物。
這與他在雍正即位之後飛黃騰達、顯赫一時有著直接關係;他最終為雍正所猜忌,屢遭打擊,直至被圈禁而死,實際上其根源也在於此。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