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達四海集一家

    1、華為的最佳化非常好,流暢性,易操作性非常優秀,EUI更新頻率非常快,一般是榮耀先更新,成熟優化了就推送到m系列和p系列。

    2、華為擁有核心技術,海思CPU非常給力,麒麟990已經可以媲美驍龍865,碾壓聯科發的CPU,華為的手機基本上都是用自家CPU,不用受制於人,也是華為終端發展的這麼好的一個非常大的保障。

    3、華為手機幾乎沒有大的紕漏,沒有那款手機出現大問題,小問題也是及時解決,售後服務好。新機發布頻率快,每個系列都保證每一年都有旗艦機發布,引領潮流。

    4、華為的品牌在華人的心目中跟其他的中中國產品牌不一樣,一個在國際上碾壓了其他通訊巨頭再回來大陸發展,大家對華為的品牌非常認同,也認可華為是一家技術實力非常強的企業(實際上華為也有這個實力)。

    5、成熟的商務人士用蘋果的不多,以前很大一部分是用三星,不過三星的系統真的不敢恭維,10年幾乎沒有大的改進,而且款式也沒有太大改變,永遠都是黑色加塑膠殼。最致命的還出現note7的電池爆炸事件,導致一大批客戶流失(當然,三星的重心已經轉移到螢幕製造,如壟斷OLED 螢幕的生產,盈利是全球最多的科技企業)。

    更何況華為本身就是一個愛國的企業,有了愛國的情懷,他站在中中國產手機的C位,也是理所當然。

  • 2 # 可靠的姚先生

    要知道華為為何在近幾年直擊中國手機行業的前端,就要先了解其優勢:

    1、質量較好:由於公司實力雄厚,技術領先,手機用料講究質量上中中國產首選。

    2、做工精細:手機品質管控到位,做工精細。

    3、訊號不錯:用過的朋友應該知道,訊號方面華為不會輸給任何手機。

    4、售後方便: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完善的售後網路。

    5、銷售渠道多樣化:線上和線下都有齊全的銷售網路,使用者購買方便快捷。

    6、機型多樣:不管是高階機還是中低端機,華為都有生產,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 3 # 知叔達科技

    華為現在作為大陸最大的手機廠商,也是大陸手機廠商裡面科技水平最高的,不過這些年來也一直被人說是靠“愛國”營銷,那麼他到底能否當得起這個中中國產手機C位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優勢可以讓其他廠商心服口服。

    1.華為自研的麒麟處理器對比高通有一定的優勢,首先是自己研發的,和華為手機適配性會更強,雖然同代效能方面不及高通,但在能耗比上還是有優勢的,也正是靠這顆晶片才讓華為能夠站在中中國產手機的C位。全球三大手機巨頭,三星有自己的螢幕和相機優勢,蘋果有系統和晶片優勢,華為是晶片和相機優勢,這才讓華為能夠脫穎而出,其他中中國產廠商是沒有一個真正“核心”科技的。

    2.華為現在在軟體方面也趕了上來,畢竟有著強大的資金支援,招攬更多的人才。前幾天釋出的HMS服務也是領先其他中中國產廠商,這才是一個手機大廠的風範,直接挑戰谷歌的地位。儘管小米OV現在也組合了一個開發者聯盟,但和HMS比起來還是有些小家子氣了。

    3.還有一點就是特朗普的“宣傳”,特朗普從去年開始全力打壓華為,各方面斷供,華為也是挺住了壓力,鴻蒙、麒麟這些自研產品都發揮了作用,大家自然也會更加的支援,不過也讓華為貼上了“愛國”的標籤,這也沒關係,華人也正需要一個精神寄託。試問一下其他中中國產廠商被這樣打壓還能活下來嗎?

    華為能夠成為中中國產第一是毋庸置疑的,只有研發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不被卡脖子,以上就是我對華為成為中中國產C位的觀點。

  • 4 # 春公子

    其實怎麼說呢?華為手機一開始並不是C位出道,而是一臉慘像!正如華為員工們所說,華為剛做手機的時候,員工們都不敢在客戶面前亮出來,因為產品確實不過硬啊!

    而要說到華為手機的崛起,就不得不說到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和餘承東!

    華為手機迎來新生?

    1993年到2002年,華為一直堅守在供應商裝置領域,對於電信業務和其他增值業務,華為都沒有涉。也就是這個時候,華為內部出現了是否要做手機的聲音,一開始任正非是有點拿不定主意的。因為華為的主業是通訊,那時候華為正在發力3G技術,任正非不想把公司的資源給分散了。但不知道最後怎麼改變了注意,華為手機從那時候起步!

    華為做手機,沒人看好。當時像HTC、三星等都看不上華為。後來直到餘承東接手之後,華為手機才逐漸走上正軌!

    研發當先 力爭上游?

    對於任何一家科技公司來說,那肯定是研發當先。華為為了做好手機,研發費用每年都在上漲,最近都來到了1000億元大關。

    到了2018年,華為有了全套的產品線,男性商務有華為的P和mate系列,女性有nova,價效比有榮耀。華為依靠機群戰略,快速佔領了一部分市場。而到今天,華為已成為大陸最大,全球第二的廠商!

    結論:華為手機能取得今天這樣的高度,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技術實力和強大供應鏈管理。而這一切的背後,都是諸多華為人付出的汗水!

  • 5 # 超趣科技

    華為近幾年的發展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從追趕者到引領者,華為有一套自己的企業哲學,華為,到底憑藉什麼牢牢站在中中國產手機的C位呢?

    以前的華為並不出名

    在智慧手機剛剛發展的時候,華為只不過是眾多中中國產手機中的一員,並沒有那麼出色的成績。那時的華為用的是別人晶片,沒有話語權,產品也只是中規中矩,相反,小米那時憑藉價效比,已經坐穩了中中國產智慧手機出貨量第一的寶座。

    轉折

    華為是一家聰明的企業,是善於學習別的企業的長處的,華為透過學習小米的價效比,也推出了許多新機,銷量也很可觀,佔據了一定的市場,透過學習蘋果,三星的技術研發,自己也擁有了許多技術創新。但真正讓華為火起來的一款手機,是華為P9系列,上市8個月全球發貨超過1000萬臺,這也是華為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華為為什麼脫穎而出呢?

    產品定位。華為透過精確的產品定位,涵蓋了多個層面。MATE系列主打商務旗艦,主流高階,價格五千元到七千元,P系列主打潮流旗艦,年輕時尚,價格三千元到五千元。人群定位。MATE系列定位商務精英人士,P系列定位年輕潮流拍照人士,兩款產品互相彌補,涵蓋了大多數的人群。技術實力。華為透過自主研發,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科技的創新和挖掘,並且用在自己的產品上面,使得華為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有區別於其他廠商的。晶片研發。全球只有幾家手機廠商會自主研發手機晶片,其中包括蘋果三星,華為也是能夠自研晶片的廠商之一,這可以擺脫晶片廠商的限制,不再受制於人,擁有更多話語權,也不必怕惡意競爭。廣告營銷。華為有一套自己的營銷策略,非常成功的讓華為在消費者眼中,進入高階行列,雖然華為並沒有主動跟愛國進行捆綁,但透過這麼多年的營銷,很多人會把支援華為理解為愛國,支援中中國產,所以在營銷上自然佔據優勢。對手的成全。三星當時是安卓機皇,華為的最大競爭對手應該是三星,但三星手機之後的電池爆炸門事件,給了華為絕地反擊的好機會。通訊實力。華為在通訊行業深耕多年,在國外也有很多地方用著華為的通訊協議。5G的研發,華為更是走在了前列,成為了引領者,所以說華為的通訊技術儲備也是華為最核心的競爭力。

    總結

    華為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在這個行業努力多年的結果,這麼多年,華為有著明確的方向,每一步走的特別紮實,再加上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研發,讓華為走出了屬於華為自己的一條中中國產智慧手機之路。

  • 6 # 佛山老實

    華為成為大陸手機C位,是必然的,其實華為不僅僅是手機,所進入的每一個領域,安防,電視晶片,等等,通訊基站就不用說了,老本行,無不是行業老大。華為手機在大陸已經是老大,如果不是美國打壓,今年在全球也會是老大。

    任老爺子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堅持走技工貿路線,每年拿出20%以上的利潤投入研發。正如餘大嘴所說,以後的手機廠家,應該就在三五個,其它靠拼湊硬體的品牌,沒有核心競爭力,處處受制於人,最終都會消失。

    還有一個因素,華為作為國家高科技代表,帶動了華人自豪感。美國打壓,反而讓消費者更加支援華為,從而湧現大批自來水。

    前些年中中國產手機效能實在不咋地,想支援心不甘。現在華為手機效能領先,用華為手機不僅不丟人,反而是一種時尚,高收入的精英階層用華為,工薪階級用榮耀,各有所需。

    華為加油!

  • 7 # 手機中毒者

    只能說華為手機現在是全球銷量第二,中中國產銷量第一的品牌。站在C位一般是指出道時的所站的位置在中間,有引領者之說。但華為手機一出道可不是站在C位的,轉折點出現在當下驍龍810火龍這顆處理器之上。由於驍龍810出問題整體行業沒有旗艦機型可用的晶片,此時華為有自己的麒麟處理器,藉著天時、地利、人和一下就衝上了高階的位置。並且以高階帶領中低商整體向上衝,導致了華為現在的這種地位。

    實質上在整體手機領域華為確實引領了一個玩法,那就是從雙攝到多攝都是華為引領的。其它的對於行業的貢獻目前還沒有看出來。

  • 8 # 肇俊武

    如果華為手機沒有站在大陸手機的C位,今天就會讓華人覺得不可思議,並且認為不可原諒,進而批評不止,不會有對站在其它位置上其他大陸手機那樣的感覺,對中興手機覺得自然、對聯想和小米手機覺得必然、對OPPO和VⅰVO手機覺得當然。

    作為吃瓜群眾回過頭去看,覺得其實華為手機是比較容易地就站上了大陸手機C位,包括從中華酷聯中一騎衝出並甩開小米手機絕塵而去,以後,保住這個位置也會容易,其他大陸手機按目前為止的勢頭是不可能撼動的。

    這也就意味著,華為手機在國際手機中也會比較容易地保住目前位置並會升級位置。華為手機銷量在2013年已經是國際第三了,2018年則到了第二的位置。有人說華為是搞了愛國營銷才讓銷量上去的,華為那麼早就這樣搞營銷了?國際人也被營銷成愛中國者了?又有人說是華人的愛國熱情把華為手機的銷量給增加了,這在國內是事實,任正非也已經公開認了,又於心不安。

    華為手機站上的位為什麼會這麼高?

    餘承東到了消費者業務後提議做高階手機並得到了任正非首肯是首個因素,但又是個表面上的因素,表露的是深層的智慧層面的識見。

    這個識見具有決定性作用。

    不過,華為當初卻又實在是應該有這個識見,也容易有,尤其是應當作為一種決定和決心表達出來、付諸行動,也容易表達出來並付諸行動,因為在客觀上,自家手機具有獨特的科技背景,又有足可以對標的業內廠商,就在前面站著;還有應該早早準備應對的業外形勢,就在前方擺著。

    再如,自家當時的通訊技術就已經很高了,2013年成了世界第一大,與手機科技一業相聯,這與大陸手機不同、與蘋果和三星手機相仿;

    又如,自家有海思,也是與大陸手機不同、與蘋果和三星手機相仿的地方,還能成為與蘋果手機不同、與高通驍龍相仿的地方;

    還如,自家的科研投入高、隊伍強,還是個與大陸手機不同、與蘋果和三星手機相仿的方面。

    另外,知道自家的主業通訊將來會被打擊,這個就與國內手機廠商和蘋果與三星以及高通、谷歌大不相同了,作為副業的手機反而會被高通和谷歌打擊,副業手機做大做優做強也就只有利、沒有弊,用主業和副業都做大做優做強來回擊外部打擊自然是更為有力的,整體抵消、合力抵擋。

    華為當時更會知道蘋果和三星是由於做出了什麼樣的手機、對準了什麼樣的需求才做大做優做強的,不可能不研究對手,也看到了大陸像蘋果和三星那樣的手機當時是連1款都沒有。

    華為早就一心想把通訊做成世界第一併保持繼續領先,又知道第一、領先的時候外部就對自己開打了,那幹嘛不把落後的手機也做成同通訊一樣的呢?而且,明明知道主業足可以從經濟上和技術上把副業支援成,對此,無需進行多麼複雜的論證就知道可行。

    於是,華為消費者業務分出了榮耀手機、獨立了華為手機,分別奔著小米和蘋果以及三星手機去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2個渠道營銷;做手機晶片,儘管今天還繼續支援高通;造手機作業系統,儘管今天還繼續支援安卓。

    迄今為止,華為手機在大陸手機中獨佔C位,而在國際手機中,雖然銷量沒趕上三星手機、利潤沒趕上蘋果手機,但,好在應用和系統及其生態的建設工程已經開啟,儘管還繼續支援谷歌。

    華為手機不站在大陸手機的C位,誰還有條件並且更需要站上?

    華為沒認識到自己應該站上的話,就不是華為了,那,任正非和餘承東也就不是我們今天認識的這兩個人!

  • 9 # 科技一格

    如何站在大陸手機C位? 靠什麼呢?

    首先要賣得多,銷量不行,談何崛起。 其次要賣的貴。低端機中不乏銷量驚人的機型,不過百元機賣上一億部也不叫崛起。 怎麼才能賣得多賣得貴呢? 把手機做的好一點。 消費者對一部手機的期待,無非訊號好一點,上網再快一點、拍照攝像再好一點,電池再大一點、充電再快一點、發熱再小一點、日常使用再順滑一點、遊戲幀數再高一點、螢幕再好一點、外形再漂亮一點、介面更方便更人性化一點。最好再便宜一點。 很多人可能覺得各種體驗——通訊訊號,續航,拍照,外形,效能,螢幕,UI,乃至觸感等,應該很簡單。但如今手機上的任何好一點的體驗,背後全是硬碰硬的技術,而這些技術比諸位想象的,要貴不止一點點。

    華為手機在大陸崛起,站到C位的原因

    1、技術為王

    小米研發費用三十多億,被人嘲笑沒在研發上投錢。 中興一年研發費用一百多億人民幣,美華人一制裁就脆跪,被拉出來當沒有核心技術的典型痛批。 三星蘋果華為三大巨頭,每年研發投入上百億美元。 華為表示,海思麒麟980晶片,研發成本遠超3億美元,生產成本另算。花了二三十億人民幣研發一枚晶片,生命週期不過一年;明年新晶片上市的時候,就過氣了。

    更要命的是,光投錢還不夠。技術研發不像去菜市場花錢就能買到雞蛋那樣簡單直接,看到回報。 除了錢,還要有技術積累和各級別人才,才能拉起隊伍搞研發。那有錢有技術積累有人才總行了吧? 很遺憾,就算有技術基礎的業界巨頭願意砸錢進入這個市場,很多技術也難以搞定。 在手機行業搞研發,資金、技術、經驗、人才、時間、耐心、意志、堅持、運氣缺一不可,缺一樣分分鐘死給你看。基帶晶片等核心技術動輒需要數百億級別的研發投入,否則連個響兒都沒有。 拍照模組螢幕等核心技術的投入也動輒幾十億。把與手機相關的所有主要技術都自己擼一遍,成不成另說,上千億的研發資金就出去了。 如果像三星或者臺積電那樣,自己拉生產線做螢幕或者晶片等核心零件,數千億資金起步,還要準備好無數之前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 只能在低端混的展訊,一年研發開銷在五十億以上。 很多人瞧不上的聯發科,一年研發費用130億人民幣。

    粗粗算一下,從功能機時代開始,投了近千億研發手機晶片,現在勉強在中低端市場有點存在感。 小米研發費用三十多億,被人嘲笑沒在研發上投錢。 中興一年研發費用一百多億人民幣,美華人一制裁就脆跪,被拉出來當沒有核心技術的典型痛批。 三星蘋果華為三大巨頭。2、站穩高階

    做定位高階的手機並不是只要價格高就行,還要賣得出去。反例就是小米兩次想要衝上高階卻爬不上去,消費者不認可。 而華為兩條旗艦線透過每年逐步提升售價的方式,讓消費者接受。

    在品牌上,華為的相機也與徠卡聯名,在手機上出現了徠卡的標識。在mate上也與過保時捷汽車聯名,逐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讓消費者想到華為就知道,它是可以與蘋果三星對標的。

    其實華為手機始於運營商定製山寨機,品牌意識不強,後來獨立發展,幾代機子或多或少有些缺陷,難扛大樑。

    mate7出現後,3000多的售價,好評如潮,撐起了華為走高階的希望。顏值不錯,做工精細,大電池大屏,續航長贏得了商務人士的青睞,處理器什麼的沒有明顯短板,算是水桶機吧!之後的幾代越發成熟了,萊卡加持是華為的一步好棋,讓拍照直逼蘋果三星,產品上距離縮小。中低端榮耀靠著無恥的模仿小米,算是贏得了一席之地。 天時方面,蘋果創新乏力,三星遭遇危機,小米縷犯錯誤,給力華為發展的機會。國內新潮流興起,愛國用中中國產的輿論大潮也助力了華為。以前公務員福利都是清一色蘋果新機,但最近幾年幾乎全換成華為最高階系列手機了。小米什麼的太便宜,8848之類的太浮誇,華為正當其時,多賣了多少手機。

    總之對手犯錯加上特殊時代背景加上自身產品提升造就了華為手機的崛起,但要問我之後的趨勢,我不看好,畢竟華為再想找這麼好的機遇不大現實了。

  • 10 # 半導體國際資訊

    這個問題非常好,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上一年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排名。三星手機以2.951億臺出貨量穩居第一,其市場份額達到了20.9%;而華為手機則以2.405億臺出貨量打敗蘋果,躍居第二,市場份額達到了17%。

    在過去一年,在美國步步緊逼、層層打壓情況下,華為在歐洲市場受到重挫,但國內市場更加穩固,最終僅以5000萬的差距,位居三星之後,進一步把蘋果甩在身後,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中國第一手機品牌非華為莫屬。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支撐華為手機穩居大陸手機第一、全球第二的寶座,為什麼不是小米,為什麼不是OPPO、VIVO?

    提到華為,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下面幾個詞中至少有一個會蹦出來:“基站”、“徠卡”、“麒麟處理器”、“拍照”、“AI”“5G”...... 那麼我們就從“基站”說起。

    邊緣角色,尷尬定位

    基站,這要從2006年說起,當時華為正在歐洲開拓運營商市場,通俗點說就是賣GSM通訊基站給歐洲的電信運營商,比如沃達豐、法國電信等大運營商。為了配合運營商業務,應這些電信運營商要求,華為開始為它們生產定製機,也就是“貼牌手機”。這些都是低端手機,很多時候,這些“貼牌手機”都是扮演著“搭售”的角色,而華為根本不賺錢,但為了增加對歐洲運營商的吸引力,又不得不去做,由此可見當時的華為手機部門在整個公司處於多麼尷尬的境地。

    在同樣的2006年,華為旗下的海思,受到2G時代聯發科在“山寨機”市場取得巨大成功的啟發,著手開發一款智慧手機處理器“K3”,而瞄準的卻是“山寨機市場”。當時就有一款名為Ciphone 5th 的手機使用海思K3平臺,已經量產。現在回頭看,當時海思確實沒多大雄心壯志。

    在此後發的幾年中,華為手機部門一直處於被裁的邊緣,甚至有過整體出售的計劃。現在看來,幸虧當時華為沒有把手機部分出售。

    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案例就是,在2007年,聯想就因為旗下負責手機開發的“聯想移動”虧損嚴重,將它以1億美元出售,而就在這一年蘋果的iPhone1誕生,次年中興釋出首款TD智慧機U990。

    當時間來到2009年,中國正式進入3G時代,移動網際網路興起,智慧手機市場前途一片光明。聯想又以2億美元把賣出去的“聯想移動”買了回來,著實令人大跌眼鏡。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華為繼續保留手機部門是多麼無比正確的選擇。

    順應潮流,大力改革

    此後移動網際網路風起雲湧,雷軍在2010年創立了小米,在2011年推出了第一個“網際網路手機”M1,引爆整個網路,小米手機一機難求。

    由於感受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以及小米手機的巨大成功,華為老闆任正非決定將手機部門獨立成新的消費者BG,與運營商BG並列。並安排精兵強將增加手機的力量,其中為華為在歐洲立下汗馬功勞的餘承東,就在此時受任於危難之際,在2011年開始執掌華為手機業務,然後果斷對華為手機做出了7項大刀闊斧的調整:

    從今天看來,這是多麼重大和明智的決定,其中啟用海思K3V2四核處理器,也就是後來的麒麟處理器的原型,讓華為手機在日後的發展中確立獨一無二的優勢。

    華為手機的發展,可以說就是華為手機晶片的不斷迭代演進。如果沒有自己的晶片,就需要去採用第三方的晶片,這樣很可能導致其在付出相對較高成本的同時,卻無法更加靈活地定義自己的產品、影響新品上市時間、難以擺脫產品同質化、不能帶給使用者更多差異化體驗。

    初試牛刀、點亮基帶

    華為以通訊裝置起家,因此華為手機在最初的幾年中,基本以“基帶”為核心賣點。麒麟處理器的效能距離高通的驍龍系列處理器,差距還很巨大,因此華為沒有高調宣傳。

    2012年,華為推出搭載海思自研K3V2四核處理器,隨後推出的Ascend P2,搭載該處理器,並外掛巴龍710 4G基帶晶片,支援LTE Cat 4技術,最大下行速度可達150Mbps,號稱當時全球最快的網路連線速度。

    2013年,華為推出的麒麟910,首次集成了自研的Balong710基帶,麒麟處理器成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手機SoC,也成為華為區別其他手機廠商的最大兩點。

    2014年,華為推出全球率先支援LTE Cat6標準的麒麟920處理器。此時搭載麒麟920晶片的是華為Mate7,釋出後,一機難求,好評如潮。

    漸入佳境,拍照封神

    2015年11月華為推出了最新一代手機SoC晶片麒麟950,該款晶片是世界上首款採用tsmc 16nm FinFETPlus工藝的商用SoC,內部集成了雙ISP影象處理引擎,大幅提升了拍照效果。

    次年華為首次與德國百年相機大廠徠卡進行合作,推出搭載徠卡雙攝的年度旗艦手機華為P9,直擊消費者對拍照技術的痛點,贏得紛至沓來的口碑和讚譽。

    藉助萊卡品牌,華為手機迅速建立了自己高階拍照手機的形象,從而宣示了華為在手機晶片市場的“逆襲”。

    轉折發生在2018年,與萊卡的深入合作,並沒有讓華為止步。華為手機還專門設立自己的手機拍照攝影部門,在歐洲吸納了諾基亞的整支影像團隊。

    而就是這個團隊為諾基亞在2012年開發出來了畫素高達4100萬畫素的智慧手機——諾基亞PureView808,這款手機是當時拍照成績最好的智慧手機。然而由於諾基亞手機的沒落,這個團隊就被華為收入麾下,華為的影象演算法技術由此得到了質的提升。

    2018年最權威相機評測機構DxO釋出了全球手機拍照排名,華為P20 pro首次力壓蘋果和三星,以109分的最高分穩居第一名。

    如果說基帶方面的技術優勢,成為許多懂技術消費者購買華為的理由;那麼拍照技術的巨大提升,則更直觀的俘獲了大量女性消費者的芳心,從而為華為贏得了大量的愛美的女粉絲,也將華為從一箇中國本土品牌變身為世界手機巨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貓都不吃老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