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納蘭欣悅

    你把兒女家當自己家看看行不行?

  • 2 # 香林陳奶奶

    題主提出的問題,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

    我們紹興有這樣的俗語:″兒子家吃得罵進罵出,女兒家吃得謝進謝出。"意思就是說,在兒子家,父母吃飯要看他們的臉孔。如果父母有錢,兒子他們還過得起。如果父母沒錢,父母想與兒子一起生活,那是難上加難!

    女兒出嫁後,女婿也有自己的父母。作為父母想與女兒他們生活,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最多過年過節去竄門吃飯,這也是人之常情。

    總的一句話:人老了,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其次自己口袋裡一定要有錢,袋裡有錢,心中不慌。

  • 3 # 溪底石

    確實,父母的家是兒女的家,但兒女的家就不是父母的家了!深有體會。父母在時,我們一家不遠千里,差不多一年半就回家一次。和父母蜷縮在家裡的土炕上,弟兄姊妹一聊就是半晚上。其樂融融的景象,至今浮現在眼前。但父母去世以後,姊妹各自為家。姊妹們也來往少了。至於兒女家,你可以去,但作為老人,要看兒女的眉高眼低,因為兒女不是單獨的一個兒女了,女家有女婿,兒家有媳婦。尤其如今社會時代不同了,老一輩和晚輩還是有著比較深的代溝!我們家還算是在社會上比較好的,比較傳統一點的家庭,各層關係還比較正常。但我也覺得,老了,還是自己的家好!比較隨意隨便。

    人老了,還是得有自己的住所,如果沒有,那就有忍耐吧!有,就住在自己的老窩裡養老吧!

  • 4 # 知青歲月516

    這問題問得好。

    是的,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

    兒女的家當你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也就是有孩子後,需要你去當免費保姆時,那暫時可以是你的家。

    當你把孩子帶大了,這個家離開你可以正常運轉了,那就不是你的家。

    這時候,主動撤離,是最明智的選擇。

  • 5 # Sunny19999666

    確實是這樣的,我再加一句,父母的錢也是兒女的,兒女的錢還是兒女的,沒辦法,現在的社會現象擺在那裡呢,雖然不是百分百,但佔大多數。

  • 6 # 小寶奶奶

    這是大實話,兒女的家再好也不如在自己家裡自由、舒服。所以,老年人一定要留住自己的老窩,不要過早賣掉老屋,跟隨兒女住。

    我同事的母親非常向往城市生活,她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也很爭氣,都奮鬥到在城市裡有房有車。她就把在農村的一個大院賣了,一開始是老兩口給兒女輪換看孩子,等孩子長大了,老兩口就在大兒子家住。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她腦梗後癱瘓在床了,老伴也年紀大了,照顧她吃力,就顧了一個保姆,這樣家裡就多出一口人出出進進的,大兒媳提出意見來了,希望幾個孩子家裡輪流住,就這樣一家一個月換來換去的,老太太不樂意也沒有辦法,也就兩年多時間,老太太去世了。我聽同事說老母親最後糊糊塗塗地說:“我要回老家”。

    父母對兒女沒有二心,無私奉獻,自己餓著也要讓孩子吃飽,自己委屈也不能讓孩子委屈。所以,在父母家,孩子回去之後是沒有什麼顧忌的,想自己幹什麼就幹什麼,想讓父母幹什麼就指使父母幹,想說啥就說啥。

    兒女對父母的愛心是有限的,也許是年輕體會不到老人的難處,也許是父母的溺愛覺得父母應該如此付出。父母在兒女家,特別是公婆在兒子家,絕大多數人是謹小慎微的生活,怕給孩子們添麻煩,怕引起孩子們的矛盾。自己想幹的事也得考慮考慮再去做,自己想說的話可能是話到嘴邊又咽下,也很少頤指氣使的指使兒女替自己幹這幹那,除非真是病了需要兒女了。

    這是我給兒子看孩子的親身感受,雖然兒子兒媳都不錯,但是,還是想念自己的家,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老窩。朋友們,你們的感受也是這樣嗎?

  • 7 # 紅塵緣

    應該一樣吧!但父母待子女一心一意,兒女是否也一樣待父母一樣哪,但願都是共同心吧!

  • 8 # 垚垚外婆

    一個家只能有一個女主角,雖然父母的家永遠都是兒女的家,但是結過婚的兒女再回家也不完全是自己的家,因為家裡面的事情還得母親做主。

    兒女的家不是父母的家,父母去兒女家的時候,一定不要凡事都要管,兒媳和女兒才是她們家的女主人,什麼事都要聽兒媳和女兒的。

    這是保持大家庭和睦相處之道,婆媳關係和嶽婿之間才能和平相處。

  • 9 # cady01

    父母的家肯定是兒女的家,因為兒女都是在父母家長大的,所以是一家人。這一點應該大多數人都是認同的。

    但兒女的家是不是父母的家呢?

    有專家說過,最親密的關係是夫妻關係。夫妻兩個人肯定是一家人。孩子在小的時候和夫妻是一家人,長大結婚以後,他就和他的愛人是一家人了。

    一開始我不能認同這個說法,我認為我的父母怎麼就和我不是最親密的關係呢?

    可現實確實是這樣的,結了婚以後,和愛人才是最親密的人。別的不說,就連做手術的家屬簽字一般都是愛人簽字。

    其實孝順的兒女是想讓父母認同兒女的家,就是父母的家。但一般老年人都不會這麼認為。

    老年人覺得呆在自己的家裡才自在。在兒女家裡,就是在別人家。

    其實不管是父母還是兒女家,只要大家心裡沒有隔閡,就是團團圓圓的一家人!

  • 10 # 無趣的前任

    是的,父母無論住到閨女家還是兒子家都覺得是客人。從子女的角度看,我親耳聽到一個當閨女的說不願意讓自己父母在自己家終老,也親耳聽到一個當兒媳婦的說如果父母老在自己家這個房子就沒法住了。

    一代一代的人從來都是往下看,疼愛下一輩,卻很難疼愛上一輩。子女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小窩,種種計劃裡幾乎沒有過父母的一席之地。

    百大孝為先,千百年來子女孝順父母的故事彼彼皆是,但是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子女的家不是父母的家,這的確是個真實的感覺。

  • 11 # 百花鑫春

    兒女家不是爸媽的家,爸媽是幹活機器人,不用了,就搬走

  • 12 # 茹境

    深有體會,以後還要學會適應一個人家!

  • 13 # 我同意改7

    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為什麼這樣說呢?父母愛情深深的,牽動著兒女的心,這是兒女的老家呀,這就是兒女的歸宿。血肉相連的親情關係,是任何東西都割捨不了的,是血脈相承…

  • 14 # 大熊比比

    1..你身上各有父母一半的基因和血脈。父母是你的至親。且,父母從小養你長大,你也從小跟父母相伴。建立了充分的親情

    2.你未來的家裡:

    如果只有你自己,那問題不大;

    如果你婚後,那就會出現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要麼是你丈夫、要麼是你妻子。多出來一個沒有一起生活過的、不熟悉的、沒有血緣關係的、生活習慣不同的人,你自己想想會怎樣?

  • 15 # 奇妙水滴Qi

    父母的家永遠都是兒女的避風港,遇到困難它就是溫柔的港灣。兒女的家是她們自己的溫柔之鄉,父母去了就好比第三者插足,兒女不習慣,自己不自在,要看他們的臉色,聽他們的口氣,無事也會生非。過去的人都說婚後的兒女不如半路的夫妻。必有道理在其中。

  • 16 # 家和萬事興5C5i

    孩子的家再好也不如自己有個家,在孩子的家裡什麼都不自在,感覺受約束,什麼都不敢自作主張,一切生活習慣都不一樣,任何事情也聊不到一起,這就是代溝很明顯的問題,所以年齡大了寧肯自己獨居找老伴也不肯和孩子住在一起的比比皆是!

  • 17 # 開啟自律休閒生活

    看到這個題目,莫名的感覺到有一點傷感,我們小時候在父母的家裡住的自由自在,理所當然,可是父母老了,住在兒女家裡面,他們就住的小心翼翼,生怕自己這裡做的不好,那裡做的不好,然後會被別人嫌棄,所以真的覺得老人老了,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儘量的跟老伴住在一起,沒有辦法的話,跟兒女住在一起的話,一定要放寬心,不要多管閒事不要多管閒事,儘量的照顧好自己。

  • 18 # 優雅的Sunny友人

    這個問題問得好!父母的家是兒女的家,因為兒女從出生到長大,從吃喝拉撒到上學、工作,都在父母身邊左右相守,也沒有其他人。他們自然而然覺得父母這裡是他們的家。

    但是,兒女成家後,有女婿和媳婦,這是兩個從來沒有和父母相處的人,從各方面都需要時間去磨合,需要彼此接受對方的方方面面。

    這樣,在無意識中形成了兒女的小家,父母成了客人。父母自己還在糊塗地認為兒女成家了還可以當家做主,觀念不一樣自己也沒有覺察到。

    其實,兒女自結婚之日起,父母就應該明白這一點:兒女的家不是我們的家,我們只是一個免費的傭人或自作多情者。

  • 19 # 娟娥897

    確實是這樣子的,父母的的家永遠為兒女開啟,兒女的家永遠不屬於父母,我為兒女帶孩子吃住在兒女家,看他們的臉色做人做事活的悲微,有一種寄人離下的感覺。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想兇你就兇你,自己好像小孩做錯了事一樣,不敢言語,沒有空間,老話沒說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 20 # 1夢迴吹角連營

    父母的家是兒女從出生到長大成人的家,在父母家裡,兒女享受著父母的愛,在無憂無慮的歡樂時光中長大。雖然兒女成家後就離開了父母家,有了自已的小家,但父母家始終是兒女的“避風港”和心理依靠。而兒女家卻是獨立的小家庭,不是父母的家。因為兒女有媳婦、女婿,也涉及到夫妻雙方的父母等。所以,兒女家不是父母的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深情冷漠經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