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映日荷花蛙聲靜

    讀懂傳習錄要首先具備文言文閱讀能力。

    曰仁雲,“心猶鏡也。聖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近世格物之說,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瞭後亦未嘗廢照”。

    首先能讀懂大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心好比鏡子一樣。聖人的心好似明亮的鏡子,常人的心好似昏蒙的鏡子。現在人們都在談論的探究事物的學說,如果拿鏡子來照住事物,在照住上使用功夫。但是不知道自己的鏡子尚且是昏暗矇昧,怎麼能照見呢?先生的探究事物的觀點,就如把鏡子磨明瞭,讓你可以更好地照見。我們普通人要在磨鏡子上用功,磨明瞭之後才可以常常去照住。

    從上面來看,翻譯就是原文的兩倍之長了,而且這裡面有許多比喻與道路。翻譯好了,通順了,然後就可以分析其中的哲理了,所以讀完之後,先翻譯,後寫心得筆記,不要貪多,慢慢來。

    我們試著分析這一段話的內涵:聖人的心是明鏡,所以可以時時照見,普通人的心是昏暗的鏡子,所以照不住,照不清楚,所以要把心裡的慾望灰塵磨掉,這樣鏡子亮了,就可以照住,就可以去探究格物致知了。

    再比如,陸澄問:“主一之功,如讀書,則一心在讀書上。接客,則一心在接客上。可以為主一乎”?先生曰:“好色則一心在好色上。好貨則一心在好貨上。可以為主一乎?是所謂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專主一個天理”。這裡講專注的重要性,首先要在所做的事物上,但是主一是專主在一個天理上,不是逐一,那就成了逐物了,所謂逐物就是追求物慾,不是格物致知了。

    其次,要有儒釋道的學問,他的學說吸收了佛教的和道教的內容,所以來解釋儒家的思想,成了新儒學。

    比如:先生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這個道理很難理解。心外無物,是說物在心之內,宇宙都在真心之內,可見心體之大,無所不包。但是我們凡夫,執著一點,所以不能了知外界。認為外界和自己沒有關係,對立起來。就有了人我之分,就是我相。有了事物的區分,和人對立起來,實際上是一體。比如做夢,夢裡永珍紛紜,都是一個心變現出來的,人睡醒了,永珍消失了,哪一個東西不是你心變的,都是你的心念在流動,所以人和事物都在夢境中出現,有了各種境界出現,好的,醜的,林林總總。天下的事物都在心之內,就夢中之境,都是心變出來的。所以萬事萬物都與我們的心有關聯,怎麼能不覺知呢?但是我們沒有看到山中花的時候,為何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呢?你說在心上,為何感知不到呢?就比如說東西在你家裡,哪為何找不到呢?看不到呢?感知不到呢?王陽明的解釋是花和你的心此時同寂。都在靜寂之中,沒有顯現出來,但是還是存在的。並不是說心沒有感知,這個東西不存在,這個東西早存在了,只是沒有和心發生交涉接觸,各自處在靜寂之中,而且是在心中靜寂著的。

    這就是結合釋迦的思想來解釋心的包容性,用儒家的心外無物,這是陸九淵的思想。進而對朱熹的格物致知學說進行改進,提出自己的觀點。

    良知人人皆有,不需外求。“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常人不能夠沒有私意障礙,所以要用‘致知格物’一段功夫去勝私復理,使得我們的‘良知’沒有被遮蔽,能夠充塞流行便是‘致知’。‘致知’就‘意誠’了,把心這樣推上去,可以直到‘治國’‘平天下’。王陽明的意思是這樣的:由於萬物一體,所以我們的心和世界萬物是可以溝通的,正如你能溝通你的四肢百骸一樣。人心對世界萬物有所感,而世界萬物就有所應。如果你的心不“感”,那世界萬物就不“應”;只要你“感”,世界萬物必須“應”。這就說明,心統一著世界萬物,主宰著世界萬物。心體多大,難以想象。修心就是修行。只要把私慾去掉,此心之光明就一點一點回復,最後完全成為一個天理,心即理。

    我們再看看中國禪宗六祖慧能開悟後說的話。慧能在五祖弘忍為其三更說法後大悟,他的開悟謁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效能生萬法”。這個釋迦摩尼看明星頓悟頗有共同之處,三人的悟道,我們可以說有相似之處。我的心內在都有一個神奇的東西,你稱它自性,稱它是道,稱它是本心,都是可以的。

    這裡就把大學裡面的思想加以發揮,再結合惠能的思想,可見同出一轍,不同名詞而已實質是一樣的。

    接著,要有耐心。畢竟裡面有很多對話,有時候就三言兩語,要真正弄明白,不是一會的事情,要一字一句去鑽研,查資料。所以這個要堅持下去,必須有耐心,不可以急功近利。

  • 2 # 心智玩家

    要讀懂王陽明的《傳習錄》,首先要明白王陽明體驗到了什麼。

    王陽明最早學修的是禪學,王陽明很年輕的時候,就有很深的禪定功夫,禪坐七天根本不是件事。

    而王陽明在禪定中,所悟到的其實是孔子儒學中的「心智系統轉換」的入門功夫。

    王陽明一下子領悟到孔子儒學的真正價值所在,從此從禪學學修進入到了弘揚孔子儒學。

    後人把王陽明的心學區別於孔子儒學,其實從本質上來說,王陽明的心學才得到了孔子儒學的精髓。

    而孔子的儒學,其實是傳承於軒轅黃帝的「心智系統轉換」練習。

    所以真正要看懂《傳習錄》,關鍵需要了解「黃帝密文」,因為在「黃帝密文」中所記載的,就是人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練習「心智系統轉換」的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河系正在以每秒600千米的速度狂奔,你認為到達目的地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