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城市拾光
-
2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本人從事通訊業近20年,一直在和三大運營商打交道,對於三家的運營還是有所瞭解的。
中國移動的淨利潤已經多年維持在日盈利3億左右,雖然移動使用者和4G使用者,以及固網寬頻使用者在不斷的增加,但是利潤基本維持在這個階段。
這也是為什麼攜號轉網不可能影響移動的利潤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實際上鬧鬧哄哄的要轉網的使用者,根本就不是通訊業裡的高淨值使用者。
中國移動是最早進入行動通訊領域的,中國最早期的高階使用者都是中國移動的使用者,這部分使用者奠定了中國移動盈利第一的地位。
早在中國移動還是電信局的行動通訊部門的時候,也就是中國的"大哥大時代",中國最高階的一批使用者就辦理了"大哥大"業務,那時候,大哥大的價格遠遠脫離一般使用者的承受能力,按照當時的物價相當於手持一棟樓。
雖然行動通訊一直在發展,從1G、2G到3G、4G,但是移動的這部分高階使用者並沒有轉網,手機的資費對於這部分使用者完全沒有什麼影響,這部分使用者對於價格的敏感性基本為零。
這也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最頭疼的地方,高階使用者的缺少一隻是聯通和電信不得不依靠價格戰吸引中低端使用者的最大的原因。
隨著手機的價格降低、資費降到普通使用者可以接收的時候,中國移動快速出擊,龐大的集團使用者的存在,成為了中國移動另外一個重要的利潤來源。
集團使用者是中國通訊業裡數量非常龐大的使用者,也是基本無法轉網的使用者。政企等集團使用者,集團內短號互打定額或者是免費,這對於政企內部通訊是非常有利的。
小的集團使用者也是百級別的,大的甚至可以達到幾萬、幾十萬,這些使用者是基本沒有可能轉網的,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去辦理轉網,實在是太麻煩了。
雖然電信和聯通也試圖去爭搶移動的集團使用者,也花了不少營銷成本,也下了不小心思,但是也只是有比較小的集團轉網,大的集團使用者基本沒有成功的爭取到的案例。
中國移動在通訊業裡對於業務的靈活性以及先見性是聯通和電信加起來都無法相比的,在這點上,中國移動要做的好的多。
早在移動網際網路剛開始的時候,也是網際網路泡沫的時代,中國移動就在自己的網路中推出了移動夢網專案,也拯救了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就業務的創新來說,聯通和電信還是太落後了。
在物聯網產業剛剛露頭的時候,中國移動就早早的下手,基本把全部的水、電、煤氣這類的數量龐大的物聯網業務搶到了自己的手裡,共享單車的定位也有非常多的是和移動合作的,而聯通和電信想起來有這個的時候,中國移動都開始享用勝利成果了,運營能力的不同,也決定了聯通和電信無法和中國移動比利潤高低。
總而言之,中國移動進入行動通訊領域最早,運營能力最強,掌握了海量的高階使用者、政企使用者、集團使用者,行業裡利潤最高的20%的使用者基本都掌握在中國移動的手機,所以賺取到行業的80%的利潤,一點兒也不奇怪。就是未來攜號轉網,這種情況也很難發生變化,中低端使用者的轉網不會改變通訊業的大局。
回覆列表
歷史回溯到1998年,郵電分營,從以前的郵電局分營為郵政局、電信局。1999年,電信局分營為電信公司、移動公司,筆者參與了這段歷史,當時的固網業務,尤其是寬頻業務剛剛起步,移動業務規模也不大,但是很多員工選擇留在電信公司,彼時還有很多笑話,好像去了移動公司吃了大虧!但發展告訴我們,誰也不能阻擋歷史、趨勢的車輪,移動公司當時人員少、包袱少,拿到的都是最好的資產,而且從模擬到數字行動通訊,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豐富經驗,且集團的戰略方向非常明確,所以當時的發展規模、單戶收益、綜合效益持續了15年以上!
再後來,電信又分為電信、網通,大家被逼無奈,眼巴巴看著移動告訴發展,無奈之下,從浙江餘杭開始,用帶有固網屬性的小靈通進行抗衡,總之也是過眼雲煙。中國聯通起步於長城網,歷史更是錯綜複雜!一直到接手CDMA,一個號稱2.5G的網路等等。
但是運營商就是運營商,確實運營能力不可小覷,2009年網通、聯通合併,電信接手CDMA2000,兩個運營商利用3G的優勢,以及TD的不成熟,奮起直追,有的本地網的移動市場份額甚至超過移動,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戰略就是戰略、政策就是政策!
移動的利潤是聯通電信的3.75倍,樓主提到的是2018年,如果回溯歷史,甚至是10倍以上。
還是那句話,這是與三大運營商的發展歷史、網路基礎、資源基礎、運營能力等等密切相關,說來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