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888104618

    不知道現在的社會為什麼會變的這樣,一個好好的大學生因為畸形的師生關係,搞成這樣的結果!無論怎麼說,一個人學習學到博士的位置是非常不容易的,每天無所事事,還被各種暗示,受不了很正常!但是說實話自殺卻有點承受能力太差了,面對這種情況,首先想到的不是解決問題嗎,向學校領導反應情況啊!實在不行現在的社會輿論這麼厲害,在網上釋出一下自己的狀況就有很多人站在你身邊,沒必要想不開!

  • 2 # 鄉野劉三姐

    我為她可惜,家裡父母太疼苦了,好不容易上到博士生就這樣端生自己生命,太可惜了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家裡把所有的心血花在他身上為她上學,結果自己不孝還跳河自殺,有什麼想不開的用自殺來解決的問題嗎?不要走極端也要想想自己的父母呀!鄉土陝西姑娘

  • 3 # 疆南style

    首先,他是一個農村出身的好學生,寒門學子,成績優異,前途光明。

    他來自湖北農村,他是家中唯一一個大學生。父母在外地打雜工,家中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因為知道家裡負擔重,從讀大學起,除了學費外,他基本沒找家裡要過錢。本科時,他還在宿舍開過小賣部,給人修過電腦,暑假做過銷售。考上研究生後,同學在食堂碰見他,總是看見他吃3塊5一碗的麵條。讀研後,楊寶德將大部分精力轉到科研上,他希望日後成為一名高校教師。碩士兩年,他共發了3篇論文,其中一篇還是SCI論文。但自從換了導師後,楊寶德的科研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陷入停滯。讀博一年半,他只發了一篇論文,而且用的還是碩士期間的實驗成果。

    這一切生活經歷,和所有出身寒門的大學生一樣,艱苦拼搏,吃苦耐勞,成績優異。原本他應該有個光明的未來。

    他的悲劇始於他的博士生導師

    周教授是他的第一個博士生導師,他也是周教授的第一個博士生。也許大家都是第一次,也許是導師故意考驗,也許是導師就這麼齷蹉,總之,他的博士生生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沒有課題,沒有時間做研究,他的主要精力變成了陪導師吃飯,給導師擋酒,然後澆花、打掃辦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車場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裝窗簾等。甚者還出於好心,給他找了份朋友孩子的家教。

    讀過研究生,博士的朋友都知道,幫老闆乾點兒活兒,無可厚非,司空見慣。沒給老闆打過工,你還號稱老闆的學生,你自己都覺得臉上無光。教育制度就是這樣,說太多也沒用。但是像周教授這樣奴役學生的,實在是奇葩,可以說,她不配做個博士生導師!

    導師的奴役是主要原因,悲劇的根本原因是自身

    一個堂堂博士生,對漫漫人生路的理解就這麼狹隘嗎?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

    我們同情博士的遭遇,但是難道就因為導師派的私活太多,就因為沒能出國,就選擇自殺嗎?人生難道就這點兒事兒嗎?你學的東西都學哪裡去了?你這樣結束自己的生命,你對得起自己的父母嗎?對得起你的女朋友嗎?

    學了多少知識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個完整的人格,順境不嘚瑟,逆境不放棄!

    朋友們,你們說我說的有道理嗎?

  • 4 # 老孃舅說事

    我看他是讀書讀傻了,農村有幾個博士生,如果是早朝代,博士生就是狀元了。你說農民父母培養一個博士生多不容易,他不但不為父母爭光,反而不聽導師的安排,而選擇輕生投河自盡。

    老孃舅認為:造成農村出生的博士生輕生的主要原因,還是他本人的主觀因素,與導師的安排沒有直接關係,導師的本意肯定是為了學生好,決不傷害自己的學生。主要是他心裡有問題,或者在個人婚姻上受到挫折失戀所引起,在沒有人的引導之下,一時想不開才建擇輕生。

    我認為:他太草率了,他這樣做既對不起關心他的導師,更對不起養育和培養他成為博士生的父母,自己就這樣撒手走了,留下孤獨的父母整目以淚洗面過日子,悲慘!太無知,太不值!不接受導師的安排,自己可以選擇人生路嗎?何必要選擇輕生這條死路,年紀輕輕的真讓人捉摸不透。

  • 5 # 人子從眾

    無法想象一個培養了博士的農村家庭,突聞孩子跳河自盡時的情景,更無法想象的是一個博士生居然被導師這樣呼來喝去的去做一些瑣碎之事。而對於自己的才能無法施展,得不到導師的認可(不知道導師是不是故意而為)選擇自殺,這是一個不明智的且不正確的選擇,一個人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身邊的人都是活在痛苦與悲痛之中。這是對家人的極度不負責任!對於博士生導師,即成為博士生導師就要負起對學生的責任來,而不是僅對於博士生呼來喝去,要對博士生虛心教導。儘自己的全力教導學生,使其完成學業,學生並不是導師家的保姆。一個博士生對於新中國的建設也起著重大作用,新中國需要尖端的人才。像導師這樣的行為應該令行禁止!不管怎麼說,逝者已矣。希望在天堂一切安好!

  • 6 # 半勺土豆泥

    我只能呵呵了!

    我無意批判導師的私德,導師的行為無異於潛規則。但一個博士生投河自盡,讓我困惑,是教育制度出了問題,還是此博士生本人出了問題?

    我只想說,人生不易。,每個成人都是劫後餘生;人只有經歷了困境,磨難,才能真正的成熟,才能真正的在社會上立足。

    人生的價值,從吃飽肚子開始,其他都是扯淡!

    (熱愛生活,崇尚自然,真誠交流,敬請關注;老農說鄉村願和您一起探討生活真相。)

  • 7 # 農家網事

    我覺得是一個悲劇,更是悲哀!

    一個博士生,已經走到了這個求學者的最高級別了,可是,還不如一個農民看的透徹,虧他還是農民的兒子!我不指責他的導師,因為給導師打工,是社會普遍現象,只是這個女導師做的有點兒過份而已,她會受到相應的校規校紀處分。我雖然同情這位博士,但是我更看不起他的舉動。一個大男人,讓這點事兒給活活折磨死,學這麼多的知識,這麼多做人的道理,又做何用?光拿來湊論文的嗎?這樣的人,即便是出了國,順利畢業,有了穩定的工作,出人頭地了,可是他就不會遇到別的問題嗎?會不會遇到一個處處刁難他的領導?會不會遇到一個處處跟他作對的同事或者競爭對手?到了那個時候,你怎麼辦?

    我們上學學知識,不是為了文憑,是為了明白道理,掌握技能,為了能適應這個社會,做一個獨立的人!

    同情又氣憤,是我的態度,你們覺得呢?

  • 8 # 南瓜博士探村聯盟

    但是楊寶德的壓力是實在的,有博士生群體的共性和個性問題,近年來多起博士自殺事件,2005年廈門大學的博士生自縊自殺、2006年人大女博士跳樓身亡,2009年武漢大學34歲博士楊志高,用一根電線結束生命等等,問題出在哪兒?——

      一、寒門博士生現實窘迫之隱忍

    雖然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南瓜讀博後真正感受到問題之刺骨。老師常教導博士生要泡圖書館,發夠論文才有資格畢業。一把年紀的博士生很多都是啃老族。出身寒門的博士生,更是心債難還。楊寶德來自湖北農村,父母在外地打雜工,據說他在學校常吃3塊5一碗的麵條,現實之窘迫可見一斑。

    在人大代表的多次呼籲下,從去年開始國家對博士生每月的生活補貼增加到了1200多元。這意味著什麼?在北京,連伙食費都不夠。而且,很多博士生每年要交萬元的學費。寒門博士生,很多把寒酸之淚吞進肚中。

    上圖為人大女博士自殺現場。 2006年5月,人大2003級一名女博士生董錦瑞跳樓自殺,她曾經是發論文高手,獲得吳玉章獎學金。媒體報道,40歲的她由於半年找工作受挫,精神抑鬱,憤然離開了人世。來北京前,她曾經把山西的房產賣掉。之前她和13歲的兒子一家三口擠在10平方米單間,可見生活艱辛。

    2009年武漢大學楊志高,用一根電線結束生命。知情者稱,楊志高自殺疑與博士論文無法透過、壓力過大有關。 有評論說,賭博是場致命賭博。為了順利畢業,真正實現經濟獨立,導師這一關必須八面玲瓏。從楊寶德和導師的微信記錄可以看出,導師認為沒人在粉絲群迴應怪罪他,甚至亂配鴛鴦譜,這些女性之過度情感,楊寶德一直隱忍。

    二 扭曲機制下,給博導老闆打工天經地義?

    此次自殺的楊寶德博導周老師,至今深藏不露。輿論壓力下,她是否會真正反思?像她這樣使喚學生的作風,不是個例。

    早在七年前,《中國博士質量調查》一書披露,“60%的學生認為,他們承擔了導師課題一半以上的任務。有些導師的橫向課題100%由學生完成。書中描述:師生間促膝暢談、齊頭攻堅的情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研究生對導師的勞動力輸出,學生幫老師整理事務性檔案,清理雜物,甚至做家務。 

    資料顯示,2008年,中國博士學位授予數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家。在博導增長人數跟不上博士生擴招速度的背景下,傳統的導師制已經不能適應大批次的博士培養,中國開始了從導師制到老闆制的轉變。扭曲的教育體制,必然衍生出畸形的師生關係。《中國博士質量調查》為此建議,建立對導師的考核制度,取消導師終身制。

    三、博導問責制 可以推行嗎?

    有一個細節不能忽視,這也是考慮對周姓導師問責的一個背景。楊寶德在溺水身亡之前,曾自殺未遂。當時楊寶德一個人去了秦嶺,喝了隨身攜帶的蟑螂藥,沒死。又從一處山坡滾下去,仍然沒死。他自己說,那天下午被周姓導師批評了很久。據報道,周姓導師後來也得知此事。這本事一個搶救生命的寶貴訊號,但是周姓老師似乎沒有重視和有效處置。

    楊寶德的哥哥楊寶佳對媒體稱,事發後,他們來到西安,本希望楊寶德的女博導周某能夠提供相應幫助,但對方的行為讓家屬很氣憤。“我們希望她幫忙儘快找到弟弟,但她說沒辦法,甚至把我們拉黑了。”無奈之下,他們家屬只能去找其他同學瞭解情況。

    如果說楊寶德的確有心理問題,甚至有抑鬱症導致自殺,導師不知情我們還有情可原,導師知道自殺未遂後,究竟做了什麼?她拉黑學生家屬,是否太過殘忍?違背師德?這些都需要她面對公眾,這畢竟已經成為公共事件。她是否失責?高校有沒有相應的問責制,進行處罰?從而以儆效尤。

    2018年新年儀式,寒門博士之死泯滅了一個家庭的希望,一個女生的愛情期許,希望這個悲劇不是一晃而過的新聞,涉事學校真正為學生著想,維護名譽,就要一查到底。博士生教育代表了一個國家教育培養的最高水平,我們的教育哪個環節有了疏漏,不要能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保障學生的權利,是維護名校的名字,更是維護教育的尊嚴!

  • 9 # 思並快樂著

    問題本身有誤導性,因為任何事,遠非一因對一果,都是萬因一果。

    任何一種結果的形成,都源於“內因”加“外因”的雙重合力。而內因外因孰輕孰重,內因為主,外因次之。

    所以,就這個悲劇事件而言,與其說導師奴役導致的自殺,不如說是:科研壓力、生活壓力、性格問題、對未來巨大的不確定感和迷茫感等等,合力壓垮了楊寶德,而其讀博期間博導的種種作為,無疑是加速壓力發酵,壓垮楊寶德的最後一根稻草。

    親身經歷過博士生涯,身邊的很多朋友也在攻讀博士。就自己和朋友的經歷而言,讀博生涯的確“苦不堪言”。讀博期間往往需要同時調適幾重壓力,這其中,科研壓力和生活壓力是最主要的。就前者而言,現在很多學校要求博士畢業前必須要有若干代表性科研成果,比如發表N篇Cssci或Sci論文等。以發表Cssci期刊論文而言,談何容易?成功發表不僅要看學術水平,還要看人脈資源。而且,現在高校教授碩導、博導們都有聘期考核任務,很多也需要發表C刊以上論文。發表論文需求與供給之間面臨嚴重“求大於供”。不僅如此,學術界現在也普遍存在“贏家通吃”,只要混成了“腕”,再爛的文章也能堂而皇之登上“大雅之堂”,而且,侵佔研究生博士成果也成了心照不宣的秘密。另外,隨著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擴招,單憑一紙文憑打天下的時代已遠去。要實現順利畢業和理想就業,靠發表研究成果數量和質量來支撐的硬實力越來越成為最重要的參考標準,這些都進一步提升了研究生生存的壓力和重負。

    除了學業壓力,快節奏和高速發展社會的諸多壓力也會以一種變形的方式介入其中。面對諸多壓力,個體的抗壓力各有不同。基於此,壓垮楊寶德的因素需要多方面考慮,不是僅僅一個導師“奴役”就能解釋得了。

    最後只想說:人生實不易,且行且珍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撇子的優勢及好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