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明歷史趣聞

    因為劉備不聽從諸葛亮的建議,所以劉備兩者兼得最後失敗。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這句話出自司馬鏡之口,當初劉備來請司馬鏡出山,他自己已經沒有心思統一天下,所以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諸葛亮和龐統綽號臥龍和鳳雛是在三國時代並立的兩位智者,他們確實擁有輔佐明君聖主統一天下的才能,但是需要自己的主公聽從自己的安排,劉備在拿下荊州和益州逐漸膨脹,對於諸葛亮說的話沒有那麼在意。

    古往今來,天下大才最希望得到一個能夠使得自己才能的主公。諸葛亮和龐統都在等待能夠認識自己千里馬的伯樂,諸葛亮制定隆中對計劃。只有曹操、劉備和孫權可以是自己的選擇,曹操手下文臣武將多不勝數,諸葛亮去了也未必能夠得到重用,東吳政權立足未穩,文臣武將不在少數,劉備成為諸葛亮和龐統最好的選擇。

    劉備前半輩子創業經歷挫折不斷,在沒有遇到諸葛亮之前,還沒有自己的根據地。每天都生活在曹操追殺的恐懼之中,諸葛亮和龐統幫助劉備拿下了荊州和益州兩個地盤。劉備成為漢中王,他看到了興復漢室的希望,自己也走上了膨脹之路,開始獨斷專行,忘乎所以。

    諸葛亮早已經看到了關羽身上的缺點,他目中無人,過於驕傲。整個天下之把劉備放在自己的眼中,這樣一個驕傲的人把守荊州始終讓諸葛亮不放心,他曾經建議劉備用其他將領替下。劉備沒有聽從諸葛亮的意見,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丟了荊州,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奪回荊州,把矛頭指向東吳,夷陵之戰大敗蜀漢政權元氣大傷,也失去了統一天下的資格,劉備沒有看到天下一統。

  • 2 # 河邊常溼鞋

    你這問題有瑕疵啊!劉備最後以失敗告終了嗎?

    我們所有人都認為,劉備是成功者。起於微末,南征北戰,最後割據巴蜀,成就帝業。雖不能一統天下,但也能割據一方,天下視之為英雄、明主。比照他的出身和成就,你憑什麼認為他最終失敗了嗎?

    問題可以換成“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再加五虎上將,劉備為何沒能一統天下?”

    1、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這是吹牛逼的話術,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

    不可不信是因為臥龍鳳雛都有真本事,是當時頂級人才,得之對得天下有莫大的幫助。

    不可全信是因為這句話是給臥龍鳳雛貼身打造的廣告詞,有療效卻不如廣告詞所說的那樣有療效;還因為亂世之中個人的能力有限,好的戰略也同樣需要好的團隊去認真仔細地去執行。

    2、臥龍鳳雛+五虎上將,頂級謀士+頂級大將,劉備的文武班子搭配成型,自然有能力去爭奪天下。歷史也確實這樣走向,先借荊州,再據巴蜀,後佔漢中,成為一方霸主。曹操也不得不多次吃癟。

    3、統一天下還要看對手是誰,這很重要。劉邦的對手是不懂戰略、不識人才的項羽,自然容易些;朱元璋的對手是暴躁嗜殺、不施仁義的陳友諒和坐守姑蘇、不願主動出擊的張士誠。

    想在北方平原上擊敗曹操大軍,你想啥呢?袁紹四世三公,人才濟濟,兵多將廣,擁四州之地,最終被弱小的曹操擊敗併吞,這難道不是前車之鑑嗎?當時劉備還在官渡參戰過,如果不是認為曹操容不下自己,我想劉備就會絕望得早早投降了!

    江東已歷三世,人才輩出。前期的孫權善於識人用人,雖不能拿下淮泗,但守住江東基業還是穩妥的。

    所以,臥龍鳳雛+五虎上將,劉備成為一方諸侯,已經是很努力了。如果關羽不兵敗身死,等曹操死後,再揮兵北伐,劉備有機會入主中原。

    可惜,沒有如果!

  • 3 # 吳宜賓

    劉備為了自己“仁義道德”的名聲,優柔寡斷,不直取蜀地,非要“鳳雛”自殺式死諫給其一個“師出有名”的理由而攻佔川蜀,“鳳雛”隻立此一功,未展現其更多的才華和作用就死了。

    劉備三兄弟,沒一個讓人省心的,都是剛愎自用的匹夫而已,除了能打架,均無內政之才,更無戰略眼光。關羽自詡天下第一,高度自負,被吳國偷襲並斬殺;張飛作為軍中主將,為一己私仇,虐待兵士,以致被反殺送命;劉備更是為了兩弟之死,不顧眾大臣勸諫,一意孤行,因私廢公,斷送了蜀國有生力量,自己亦命喪白帝城。

    反而是趙雲、黃忠、馬超言聽計從,恪盡職守,隨著老一輩創始團隊的凋零,孔明亦無力迴天,此乃因果報應,一切皆有定數!

  • 4 # 嶽來嶽好波濤洶湧

    古代打仗更打的是人財物,劉備人財方面只有五虎上將,臥龍鳳雛,法正李嚴等,人財儲備供給不如魏晉,領土面積只有益州之地,雖天府之地但不及魏晉,故在錢糧上後繼不足。所以奉行以攻為守的國策。連年戰爭更導致國困民乏,最終失敗。

    國土面積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最主要的標誌,俄羅斯歷史上遭受拿破崙和德國進攻,由於國土面積大,戰略縱深長,都取得勝利。所以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守住祖先留下的土地,奮力拼搏,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輩職責所在

  • 5 # 江南飈

    劉備一直打著匡扶漢室,拯救黎民的旗號來凝聚人心。因此劉備先後得到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這樣都有萬夫不當之勇的猛將。還先後得到了諸葛亮和龐統的輔佐。關張趙馬黃這五虎上將是三國時代很少有的大將,這五員猛將各個都是英勇無敵的強將,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這五個大將還都有一定的謀略。關雲長曾經水淹七軍,展示了超凡的軍事指揮藝術。張飛裝醉智取瓦口關,夜襲劉岱。都是很出色的計謀。而且張飛很重視人才,當他到耒陽縣看到龐統半天時間就把一百多天的政務處理完畢,而且無一差錯時,立即就表示了對龐統的敬服。並迅速報告劉備。幫助劉備發現人才,這也表現出張飛超群的智慧。趙雲更是醫院智勇兼備的武將,曾伴隨劉備多次深入險境,又全身而退。趙雲在長坂坡前百萬曹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保住了劉備的兒子劉禪。這都說明趙雲的勇猛和智慧。馬超和黃忠都是以勇猛著稱,黃忠年紀大、膽氣豪、有智謀,在定軍山力劈夏侯氏。展現出老英雄敢打敢拼,足智多謀的強悍氣概。

    再說諸葛亮。這個人有出神入鬼的計謀,有多天地造化的運籌,為出茅廬,先定三分。初出茅廬就火燒博望、火燒新野,接著借東風,幫助周瑜火燒赤壁,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之後,又輔佐劉備取荊州,取西川。南征孟獲,北伐中原。收姜維,斬魏延。真是神機妙算,無人能敵。龐統是一個面貌粗陋卻又胸懷錦繡的大謀士,他在輔佐劉備取西川的路上不幸犧牲。

    這麼多能安邦定國的文臣武將都投到劉備麾下,這是為什麼?因為劉備打出了安漢興劉的大旗。所以感召了關張趙馬黃、臥龍鳳雛都投入到安漢興劉、拯救萬民的偉大事業當中。

    但是,這麼多傑出人物的輔佐之下,劉備竟然沒有成功。這是為什麼呢?

    劉備隨著自身勢力的壯大,管轄範圍的擴張,劉備的私心開始膨脹了。忘記了當年立下的初心,拋棄了安身立命的根本,開始把個人的私利凌駕與國家利益之上了。於是劉備開始走下坡路。

    我們循著龐統軍師的進軍路線看,龐統對劉備奪同宗劉璋的益州那是非常支援,簡直就要帶劉備而取西川了。這份擴張地盤的野心,如果說還有一點為統一國家而努力的話已經很勉強了,這份心已經不多了。但是可惜的是,龐統軍師就死在了進軍洛城的小道上,這塊地叫“落鳳坡”。簡直就是上天對劉備的警告。想當初劉備要匡扶漢室、拯救萬民,現在卻開始搞窩裡鬥了。於是,龐軍師死於非命。

    緊接著,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孫權殺害。這時候的劉備已經有了兩川之地,晉位續大統當皇帝了。這時候,劉備更應該牢記自己當年的誓言,以天下為念,以百姓為念。集中力量北伐,消滅曹魏集團,這才是興復漢室的應有舉動。可是劉備卻不這樣做,反而舉全國之力去討伐孫權,目的是報兄弟之間的私仇。劉備的這種舉動與國家而言就是棄公益而謀私義,於孫權而言就是棄好成仇,於曹魏而言那就是仇者快!

    這樣的變化和轉折就是劉備失去了政治和道義上的制高點,失盡了人心。蜀漢政權建立以後,劉備打了一次打仗,就說討伐孫權,對於這次軍事行動,朝中大臣都是遲反對態度的。但是劉備還是一意孤行的出征了。這次諸葛亮沒有隨行,結果劉備在夷陵遭遇大敗。蜀漢政權元氣大傷。同時,在政治上也打了打敗仗,此後再也沒有出現劉備當年創業時期人才濟濟的景象,相反人才不斷凋零,越來越少。只剩下諸葛亮和姜維先後支撐危局。相反孫權和曹魏都有年輕蔡軍相繼出現。

    劉備的政治正確為他 贏得了大量的人才的輔佐,使白手起家的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是由於劉備忘記了最初的誓言,拋棄了肩負的使命,最後一步步喪失了人心、喪失了基業。教訓深刻,值得後人深刻汲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保險公司做理財顧問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