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科普

    今天是八月初八,老話說“發不發,就看八月八”,有什麼說法呢?我也是才知道!

    今天將迎來對農事勞作影響比較重要的一天,它不是節日也不是節氣,但是對農民朋友來說很重要,就是農曆八月八。咱們古人是非常喜歡重日的,有很多節日都安排了重日上。比如,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上巳節,五月五日端午節,六月六“天貺節”,七月七是七夕,九月九日重陽節,十月十日十成節。

    那麼八月八又是什麼日子呢?古人為什麼認為這天非常重要呢?老話“八月八天沾,有沾無沾要看八月十三”是什麼意思呢?

    據說八月八這天是西王母舉行蟠桃盛宴的日子,各路神仙都去祝壽,為了福澤天下百姓,這天通常會下雨。當然,這只是一個神話故事而已,意思是表明,農民是希望八月八這天下雨的。這裡的“沾”是動詞,下雨的意思,有沾就是下雨,無沾就是沒下雨。

    這句農諺的大意是說,八月初八這天沒有下雨的話就要等到八月十三了。如果,八月十三這天依然沒有降雨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半年裡降水就比較少了,會幹旱少雨。

    我們知道過了白露節氣,就要為冬小麥播種做準備了,買種子、化肥以及一些灌溉裝置。如果,小麥播種完之後,天氣乾旱少雨,將會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不能形成壯苗,不利於安全越冬。

    古人是非常擔心八月八這天是晴天的,因為八月八這天是個晴天,接下來就很難下雨了,老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不下雨也就意味著是個暖冬。

    冬天如果不冷,是不利於土壤的保墒和封凍,就會加劇春天旱情的發展。而且春旱不利於小麥和大蒜返青,影響產量。再有,冬天不冷,病蟲越冬滋生,不利於作物後期生長。尤其是小麥,秸稈還田後,打碎的秸稈就像給病菌和蟲卵蓋了一層棉被,反而有利於其安全越冬了。等到開春溫度一上來,紅蜘蛛等蟲害就會高發以及四月份小麥赤黴病也會來勢洶洶。

    另外,如果是個暖冬,冬小麥、大蒜等越冬作物就會出現一個旺長的情況,這樣後期突然冷空氣來襲或者開春倒春寒就會使小麥和大蒜髮生凍害,影響產量。

    按往年的經驗,冬天降雪比較少的年份,往往春季降雨比較多。

    所以,古人還是盼望著八月初八或者八月十三這天下雨的,也盼望著冬天冷。老話“該冷就冷,當熱則熱”,年景才會好,是符合節氣規律的,正常的天氣才有利於作物生長,獲得豐收。

    關於八月八和八月十三古人留下了很多農諺,分享幾個給大家!

    例如,“八月八,關門雨”,“八月不沾天,來年不種田”,“八月八落雨,八個月無焦土”,“八月初八雨沾天,來年水田好插田”,“雨淋八月八,翌年春雨綿”,“八月八天氣晴,八個月無水過田埂”,“八月十三落了雨,陳谷爛米貴如新”,“雷打八月十三,冬季多雨雪”,“八月十三雨紛紛,冬至落雪白皚皚”,“八月十三太陽明,爛泥灘里路人行”等等。

    當然,農諺是有地域性,在這個地區是好的表現,換到另一個地區可能就是不好的預兆。另外,農諺能夠流傳這麼久,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並不是古人隨口一說,也不是胡說八道,更不是預言。很多人把農諺當成預言來看,完全是錯誤的,農諺只不過是古人在和自然相處的經驗總結而已,簡單參考即可!

    很多網友留言問,怎麼說農諺的時候老是說農曆,農曆和陰曆到底有什麼區別?藉著這篇文章簡單和大家聊一下!

    我們知道古時候沒有我們現在的計時裝置,都是靠著一些自然規律來計時的。比如,像看著太陽角度變化計時的那些人設立了“太陽曆”,簡稱“陽曆”;像看著月亮月相變化計時的那些人設立了“太陰曆”,簡稱“陰曆”;像即看太陽又看月亮計時的那些人設立了“陰陽合曆”,簡稱“農曆”。

    那麼農曆和陰曆有哪些不同呢?

    咱們現在用的陽曆是民國時期啟用的西曆紀年法,就是用阿拉伯數字表示的。但是,在清朝以前咱們國家是用干支歷來紀年的。咱們國家古代的歷法既有陽曆又有陰曆地叫“陰陽合曆”,是用天干和地支來表示的,並不是用阿拉伯數字。咱們現在說的二十四節氣就是古代“陽曆”的紀法。

    陰曆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平均每個月是29.5天,一年12個月就是354天。但是,我們知道陽曆一年是365天,這樣就導致陰曆一年都過完了,陽曆一年還有11天沒過。

    所以,陽曆一年比陰曆多出11天,三年就多出30多天,這樣往下累積下去,陰曆和陽曆的紀年就會越差越大了。那麼怎麼辦呢?咱們的老祖宗還是非常有智慧的,把陽曆和陰曆融合在一起,設立“閏月”,就把它們協調起來了。

    所謂的“閏月”就是在陰曆的基礎上,加上了一個月,就是把每年陽曆多出來的天數積累下來,盈餘的部分就產生的閏月。古人透過計算,每2-3年加一個閏月,每5年加2個閏月,按照這樣算下去,19年就加7個閏月。古人把這種陰曆和陽曆融合後的歷法叫“陰陽合曆”,簡稱農曆。

    古代的歷法中,一年的開始是從冬至日開始的,來決定人們的播種、耕耘、收穫和冬藏。利用圭表測量太陽影子的長度,來推算出一年的開始和一年結束盈餘的天數,累積成閏月。

    總結一下農曆和陰曆的區別:

    農曆選用了“置閏”的原則,使平均農曆年長度的近似值等於迴歸年(陽曆)的長度(約365天)因而,農曆的“年”與陽曆的“年”基本同步,但陰曆的“年”只有29.5天x12個陰曆月=354天,和陽曆“年”一年相差11天,因而,長度積累後,月份和寒暑往來會出現顛倒現象。所以,農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陰曆的新年有可能會在暑期到來。

    總之,農曆不是陰曆,是在陰曆的基礎上增加了“置閏”的原則,是不同的,以後可千萬別再搞混了!

  • 2 # 村夫聊故事

    八月八天沾,有沾無沾要看八月十三”。在農曆八月初八是個下雨的日子,如果這天沒有下雨,那就要等到今天了,正好是八月十三,這天有雨則多是雨水不斷,否則,天氣還要繼續晴朗無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蒼蘭訣》真的爛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