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即哼點評

    暑假長假在家裡大部分學生會不會出現問題?問這個問題比較籠統,因為任何情況下都有人出現心理問題,有人不會出現心理問題的。如果是熱愛學習這種可能他借這個機會看一些不是自己讀這個專業的事,因為在開學的時候就沒有時間去讀那些非專業的事,比如說讀數數理化專業的那些人,理工科那些男生他中學的時候比較愛好文學,但是因為功課比較緊張,所以就沒有時間去瀏覽這些文學的問題,這個假期這麼長,他在家裡呢就可以讀他所愛好的事情,對於這些大學生來說,他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絕對不會出現什麼心理問題,而且還增加了自己自己的知識面。這個是練博覽群書。但是有一些人就覺得不開學就沒事做,悶悶不樂一一獨行,在這個環境裡邊關著好像坐牢一樣,肯定心裡面呢有點問題出來,不過呢,這個也不是什麼心理病啊,稍微調節一下就沒事。

  • 2 # 優谷先生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今年的寒假生活異乎尋常, 不少學生和家長變得焦慮、恐懼、憂鬱、易怒,這些屬於疫情下的“心病”,需要加強自身心理調節和疏導。

    今天分享給大家一些小妙招,不僅可以在重大應激事件中使用,也可以應對日常的學習壓力。

    雖然我們無法成為“逆行者”奔赴抗疫前線,盡己所能過好自己的生活卻也是一種擔當。

    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同學略感焦慮,或苦悶,或煩躁,或孤單,或無聊,或無奈……每天看到網路上的疫情資訊和不斷上升的確診人數,變得有些草木皆兵,坐立不安,不斷回憶著前一陣兒都去了哪裡,接觸過什麼人;精心設計的假期生活和外出計劃被破壞,一下子不知所措,失落又無奈;原本以為終於過上“吃了睡,睡了吃”的“幸福生活”,卻由最初的新鮮開始變得有些無聊,不知被迫延長的假期要如何度過;每天熬夜刷手機,摘下聯機遊戲的耳機後,頓感索然無味,眼望天花板失眠到天明;與父母朝夕相處,卻開始矛盾重生,家裡火藥味正在彌散開來…

    Q:疫情讓我有些焦躁不安,總是控制不住頻繁地看各種疫情資訊,擔心病毒已經來到了家門口,擔心自己和家人。

    A:疫情當前,關注疫情資訊,關注自己和家人的狀態確實有必要,但過度恐慌則會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心理負擔,可能自己和家人的一聲咳嗽都會讓自己心驚膽寒。認知、情緒和行為是相互影響的,如果我們每天不斷接受過載的負面資訊,就會不自覺地產生負面情緒甚至是過激行為,同時負面情緒和行為又在不斷地強化我們的不合理認知。對於這種情況,建議全面看待疫情資訊,瞭解疫情防護知識,不要只關注隻言片語;每天固定時段關注資訊,其他時間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避免無所事事;在感到焦慮時透過深呼吸、冥想等方式進行放鬆;也可以嘗試集中精力做好當下的事,這也是正念的心理療法。

    Q:最近總是提不起精神,不知道要做些什麼好,心情低落。A:如果只是最近才出現的情況,可能是“隔離”狀態下的一種自然心理反應,比如會感到興趣下降、情感遲鈍、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動力不足等。“隔離”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常見的狀態,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由限制,會讓我們有些不知所措,原本計劃好的出行或是實踐活動都被打亂,心情難免低落。這時,需要我們多與人建立連線,分享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將負面情緒透過各種途徑表達出來。(調節情緒的具體方法可參見文後工具箱。)

    Q:我特別想念同學和朋友,可是卻不能見面,好煩。

    A: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同學聚會的機會泡湯了,也不能和三五好友一起打球、出遊、見面聊天,對於精力旺盛又特別重視友情的我們來說,實在是一件讓人沮喪的事,也必然會讓我們產生負面情緒。在這個特殊時期,與朋友在一起互訴衷腸的願望會變得格外強烈。雖然被空間隔離,但友情卻不會被阻隔,微信、電話、Email都會幫助我們增進友情,每天一個問候、一句鼓勵、一些感悟的分享都是很好的溝通,也或者抱團成長,和同學朋友一起制定讀書、觀影或其他活動的計劃,每天在群裡打卡分享,彼此鼓勵,會不會更能增進友情呢?

    Q:不能出去,天天困在家裡,感到無聊又無奈。

    A:在這個特殊時期,外出確實有些冒風險,暫時留在家裡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負責。即便宅在家,我們依然可以找到調整情緒的辦法,也依然可以讓居家生活過得快樂而有意義。比如把放下許久的愛好拾起來;比如把電腦裡的老照片進行整理歸類,拾起曾經的時光和回憶;比如制訂一個觀影計劃,每天看一部電影並做些觀影筆記,或許未來還能用於某些課上的分享;比如自己動手製作一些小物件;比如每天10分鐘的時間靜心冥想;比如每天運動30分鐘;比如和家人一起包餃子……把注意力集中於當下正在做的事,也是調節情緒的好方法。同時,也請大家儘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有研究表明當我們過多沉溺於內容時,會在停下來時感到更加無聊和沮喪,而忘記了生活本來的樣子。

    Q:每天宅在家,和父母的關係很緊張,老媽總是看我不順眼,不停地嘮叨,我心裡也是憋著氣……

    A:我們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對於這個階段的你,有著強烈的獨立意識,渴望得到周圍環境帶給你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所以在這個成長階段,很多同學都會感到和父母關係有或多或少的緊張。以往,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能在學校裡度過,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份緊張,而現在很多同學和父母都是每天朝夕相處,這個時期,彼此有相對獨立的心理空間,也是很必要的。同時,在這個特殊時期,也希望你能從媽媽的嘮叨裡讀到那份擔心和不安,有時我們傾聽父母的“嘮叨”也是對父母的愛和支援。我們可以在雙方都心平氣和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期待,在平和的狀態下,愛的溝通才會成為可能!

    在此,給同學們提供一個小工具箱,是一些可以調節情緒,充實生活的小方法,供同學們參考和實踐,也期待著熱愛生活的你貢獻一份力量,一起來填充這個工具箱,來幫助更多的人!

    工具箱圖示如下:1.每天用一句話問候一下你的朋友和家人;

    2.每天記錄下三件讓自己感受到美好的小事;

    3.每天做能讓自己“微汗”的適度運動;

    4.每天靜心冥想2-3次,每次10分鐘;

    5.整理電腦或手機裡的老照片,回憶快樂時光;

    6.把自己的房間做一次大掃除,進行“斷舍離”;

    7.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比如清理冰箱;

    8.和家人一起做飯,比如包餃子;

    9.給一個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寫一封信,告訴對方做了什麼幫到自己,並表達真誠的感謝;

    11.每天用心喝水,認真體會喝水的整個過程,嘴唇接觸杯子時的感受,水在唇齒間的感受,水經由喉嚨流進胃裡的感受……(正念);

    12.每天至少1個小時動手做自己喜歡的事(網路遊戲、追劇等需用電子裝置的內容除外);

    13.控制使用電子裝置的時間;

    14.讀書;

    15.養花;

    16.將水果切成片,一片一片品嚐;

    17.洗個熱水澡;

    18.列出平時一直未能開始的興趣和愛好清單,排序,選出可以在家裡實現的活動,逐一去嘗試。

  • 3 # 老雲心理坊

    從疫情正式走進大眾視野到如今已經接近三個月了,如此長時間的相對封閉,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感知覺在一定時間內被剝奪,對個體心理影響是巨大的。正如疫情長假在家的大學生,交流物件從親人、同學、朋友到僅限父母,活動空間從商場、影院、運動場到只能呆在家中,時間安排從每天日程滿滿到突然無所事事,種種的變化無疑會令許多大學生從內心無比充實跌到空虛至極,隨之帶來的心理問題主要有:

    1.焦慮。焦慮的主要來源就是長時間的居家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怎麼去做。大學生作為當前最為年輕、活躍的社會群體,沒有初中、高中的學業壓力,也沒有上班族的工作壓力,時間充足,精力充沛,一旦無處去釋放,隨之而來的焦慮會逐漸沖淡一開始假期延長的興奮。

    2.恐懼。初期的恐懼主要來源於對疫情的害怕,隨著疑似、確診、死亡的病例逐漸增多,內心的恐懼也逐漸加重,但這種恐懼會隨著對新冠肺炎常識的掌握和疫情的平緩而減輕。後期的恐懼主要是對焦慮的一種延續,長時間無規律的作息,無計劃的做事,食不知味、 寢不能寐,正所謂寢食難安,這種恐懼會隨著假期的延長而加重。

    3.躁狂。這種情況易發生在那些計劃假期後有很重要的事情的大學生群體,如計劃年後實習的,計劃年後出國的,假期內戀愛出現問題的等等,越是長時間的等待,越是讓這些人抓狂,內心衝突不斷,一方面受制於疫情實際,無法回學校準備相關事宜,一方面又很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機會,如此反覆的內心衝突,會讓他們變得易激惹,衝動,行為失控,憤懣。這其中還不排除有一部分大學生本人或者家人因為疫情而去世,這對他們的打擊會更大、更深。

    所以說疫情期間,做好人員的心理疏導和自我心理調適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從以下幾層面著手:

    1.個人層面。作為大學生個人,要對疫情以及疫情期間的生活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透過各類渠道學習瞭解新冠肺炎相關知識,減輕自己及周邊親朋因為無知而帶來的恐慌;透過自己的所學去豐富自己的生活,可以根據自己專業就本次疫情做一做相關調查研究,進行一些深入思考,一方面讓自己生活充實,另一方面讓自己專業知識有所得;加深與父母家人交流溝通,讓家人與自己之間的溝通不再是簡單的“吃飯啦”、“起床啦”而已,讓他們更多的看到你的成長成熟、責任與擔當。

    2.家庭層面。家有大學生,要正確引導,既不可無視他們的存在,也不能太過在意他們的存在,要學會支使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以此次疫情為契機,透過對國事的關心,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他們日後的社會生存能力。

    3.學校層面。學校要充分認清疫情對大學生帶來的影響,不光是心理方面,還有諸如學習、生活等一系列方面的影響。學校要充分發動教職人員與學生本人及家庭取得聯絡,掌握各類動態變化;要及時調整教學安排,徵求學生需求,集中解決疑惑,讓學生在家能夠安心安全;要制定配套活動,讓學生在家也能夠有一定的學習規劃或者活動安排,讓他們在家也能夠或多或少不再是日夜顛倒、不是吃飯就是睡覺。

    4.社會層面。街道、社群要充分重視大學生這個寶貴資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徵集他們做一些志願者活動,在做好疫情防控任務的同時,能夠鍛鍊他們,讓他們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

    疫情當前,對國家、社會、家庭、個人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所謂機遇與挑戰並重,只要我們能夠堅定不移地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在抓好自身防護的同時強化責任擔當,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國家如此,社會亦如此,大學生如此,其他人亦如此!

  • 4 # 行者行天下1991

    這不是心靈雞湯,這是我的個人感受,當我走向社會,我發現工作之餘能擠出時間學點有用的知識是多麼的難,雖然我一直在擠時間,但是卻一直不夠用,有時候工作量大到只能加班,加班後拖著疲憊的身體去學習,狀態可想而知。

    同樣是一生,有的人覺得時間不夠用,所以影視作品中的康熙帝發出了再活五百年的訴求,而有的人多給他點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都覺得閒的難受。

    同樣是疫情期間,有人在閉門修煉,有人在消磨時間。同樣一個疫情三四個月,有人返校後可能在鞏固了已有知識的前提下又多了不止一項技能,而有的人返校時已忘掉了自己的許多所學。

    現在疫情給不少人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有些人一天到晚刷劇,打農藥,而有些人在保證正常作息的同時,開始複習學過的知識,思考人生,為自己畢業前多準備一些技能,這些看起來未必起眼的準備,有時在面試和升職時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疫情期間看到一則新聞,說有人在家閒的數一袋大米有多少粒米,真的有這麼閒,還不如想一想疫情之後你拿什麼保住您現有的位置,想一想你的競爭對手或者說職場同事,他們現在在做什麼,有個寓言小故事,有兩個人遇見一頭熊,一個人換上了跑鞋,另一個人說,"你換上跑鞋也跑不過熊啊",而這個人卻說,"我只要跑過你就夠了"。

    疫情在家,閒真的可能會閒出問題,但是對於有心的人來說,是不會的,他們在換跑鞋,而不是東張西望。如果真的對自己好,那麼請在覺得時間太多餘的時候,為自己的未來多播種一些彩蛋吧。

    最後我把自己很喜歡的木心的一句話送給您,與君共勉,希望在遲暮之年,我們都能無憾的說出這句話:"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 5 # 今天我們都一樣

    真正打到我的不是戰役,而是這場戰役帶給我的打擊,真的是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切切實實的明白了什麼叫悔恨,什麼叫無奈

    但是生活很難,總要面對啊

    首先,堅持發展一個自己的小愛好吧。我有個小愛好,喜歡摘抄優美短句,情感的、勵志的等等,哪兒看見哪兒好就儲存,這樣真的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心靈上的緩解。

    然後,給自己規定下一步計劃,比如是否該考四六級了?初級會計?教資?那麼這個假期就是最好的時間,靜下心來,每天打卡,可以和朋友督促著來,你的收穫真的會很大的!

    最後,春天來了,希望也跟著來了,找個合適的時間,三五好友,一起踏春出遊,感受春天的氣息,生命的美好,生活的韻味。

    我們都是平凡普通人,但是我們都可以讓自己在自我的小世界裡活的更好

  • 6 # 熱心畫板hl

    疫情會讓人產生恐慌焦慮躁狂等消極情緒,是因為原有模式被打破,新模式的適應需要一個過程,這個時間差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很多的問題。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想法獨特,情感濃烈,在疫情的影響下,比較容易出現親子互動問題,因為沒有長時間的和父母這樣待過,相互的認知模式都會有差異,使得成為了互相不待見的對方。疫情的原因不能外出參加社交活動,部分大學生會著急,空虛,此時最容易出現網路成癮或者網路賭博的問題,返回頭又會成為親子良好互動的最大阻力。此外還會出現抑鬱,焦慮等問題。故需要家長對學生進行共情式的理解和溝通,在陪伴中讓大學生去體驗父母的不容易。

  • 7 # 綿職心理葉老師

    疫情長假在家的大學生們有時候是有點焦慮的,特別是畢業班的同學和考研的同學們。我們在三月份對某高校畢業生近五千人進行了問卷調查準備就業的佔百分之七十五,準備考研的百分之二十五。而考研遙遙無期、就業受疫情影響單位需求量有很多的變化,我們調查顯示百分之四十的學生遇到過心理上的問題,百分之二點六的學生焦慮水平比較高,認為自己心理狀況不健康的百分之一點八九。這部分同學可以撥打教育部華中師大心理援助熱線公益諮詢400967820...010-67440033…027-59427263 需要治療者可以播打四川省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熱線0816-2268885四川省精神衛生中心在綿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覺得微商惹人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