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獵奇動物社

    2018年5月,美國一位釣手在美國馬里蘭州的一條河流中釣上了一條巨型黑魚,這條黑魚打破了2年前,荷蘭男子釣到的全美最大黑魚的記錄(8.3公斤),經過測量這條黑魚的體重為9公斤,體長為89釐米

    要知道,黑魚在中國的野生水體中,幾乎沒有幾條能長到50釐米的,這是因為黑魚肉質鮮美,在中國屬於需求量巨大的淡水魚類,所以捕撈讓大多數的黑魚只有20釐米左右的體長就被捕獲,然後成為白嫩的魚片了。

    而在美國,黑魚從2000年成功入侵到現在,不但體型越來越大、數量越來越多,目前還有威脅五大湖(五大湖中除了密歇根湖外,其他四個湖均為加拿大和美國共有)的跡象,因此,為了遏制住黑魚的泛濫和入侵,美國已經花費了超過8億美元用於治理黑魚,但是收效甚微。

    看到這裡,許多小夥伴會有疑問:黑魚如此的鮮美,為何美華人不捕來吃,反而讓它們氾濫成災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漂洋過海的黑魚

    黑魚是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由於其肉質鮮嫩,所以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有食用黑魚的記載了,時至今日,黑魚更是成為了價格最高的淡水魚類之一,平均一斤都在10元以上。

    在中國黑魚廣泛地分佈於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其他水體中,它們喜歡棲息在流速緩慢的江河湖泊之中,屬於底棲型魚類,生性兇猛,食肉,可以吃水中比自己小一半的各種動物。

    黑魚是鱧科鱧屬下的魚類,學名烏鱧(Channa argus),它有著類似於蛇類頭部,蟒蛇一樣的斑紋,所以,又稱為蛇頭魚,斑魚。黑魚的生存能力非常強,它們的鰓部有一個名為“鰓上器”(supra-branchial organr,由第一鰓弓背面上的鰓骨和舌頜骨伸展出來的骨片組成)的器官,這個器官能夠幫助黑魚直接從空氣中獲取氧氣,所以,它可以長時間離水不死,最多可達3天。

    因此,當一個水體不適合黑魚生存時,它們會跳上岸,然後滑行到附近適合生存的水體,這種自主遷徙的能力,是大多數魚類無法相比的。

    當然,黑魚雖然具備一定的遷徙能力,但是想要自己滑行到美國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它們是如何漂洋過海去到北美洲的呢?

    黑魚的北美洲之旅與亞洲鯉魚不同,亞洲鯉魚是因為上世紀美國的水體藻類爆發,作為“救兵”被引入的,只是沒想到幾場大水將它們衝到了密西西比河中,進而進入了五大湖中,成為了讓美國最頭疼的入侵物種之一。

    伊利諾伊州水體內氾濫的亞洲鯉魚

    而黑魚則不同,它們是因為觀賞性被引入美國的,作為一種全身有著類似於蟒紋的魚類,早在20世紀末,被美國的觀賞魚市場所接受,這一點與清道夫入侵中國如出一轍。除了引入的原因外,黑魚進入到美國野外水體的原因與清道夫也是一樣的-放生

    早在2002年,美國的一位農場主第一次在附近的湖中發現了黑魚,但是當時並沒有得到重視。直到2005年,一位釣魚愛好者在密西西比河中釣到了一條與2002年發現的“怪魚”描述幾乎一致的魚,這才引起了美國自然資源部的注意。

    美國自然資源部的工作人員首先確定了這就是生活在亞洲的黑魚,隨著調查的深入,工作人員發現在美國多個水體內已經有了相當規模的黑魚種群,因此溯源工作也隨之開展,最終他們找到了第一個放生黑魚的人-家住佐治亞州的一對夫婦。

    他們是因為黑魚在魚缸裡日益長大,除了吃掉了水缸裡的其他魚類外,每天肉食的餵養也成了一個問題,所以他們就於2000年將一對體長60釐米的黑魚放生在了附近的湖中。

    當然,如此多的水域中都有黑魚,顯然並不止是這對夫婦放生的兩條,必然還有一些人同樣有相似的放生行為,才造成了黑魚在美國入侵。

    黑魚為何能夠在美國氾濫成災?

    黑魚之所以能夠在美國氾濫成災,與下面四個方面有關:

    第一:強大的適應能力。黑魚對於生存環境幾乎沒有挑剔性,它們除了在一些溶氧量較低的水體內能生存外,即使有輕微的汙染,它們依然能存活。這就導致了,它們一旦進入到美國的水體,會迅速地適應。

    而且黑魚耐低溫能力強,即使在冬天,它們也會進入到深水區的水底越冬,到了旱季,它們除了能近距離遷徙外,還能將自己藏身於淤泥之中生存。因此,強大的適應能力以及可以遷徙的能力,不但讓它們能在美國紮根,還能自己擴散到其他水體中。

    泥地裡遷徙的黑魚

    第二:繁殖能力。歐洲穴兔能夠在澳洲氾濫成災,靠的主要就是繁殖能力,一隻成年穴兔一年就能產下至少50只後代,而且這些後代有許多在當年就能繁殖。雖然黑魚的繁殖能力沒有如此的變態,但是一條成年雌性黑魚一年平均繁殖1-2次,共計產下1.5-3萬枚卵(體型越大產卵量越高,50釐米長的黑魚就能產下3萬多枚卵)。

    再加上黑魚有護卵的習性,它們不但會在水中築巢,產卵後雌雄魚還會在卵附近保護,直到這些卵孵化並長到約1.5釐米長時才會離開,這大大提高了黑魚卵的成活率。

    第三:缺少天敵。在中國,黑魚的天敵本身就不多,也就是鱤魚能夠約束它們,但是作為一種入侵物種,美國本土的動物對黑魚熟視無睹,再加上美國水體中本身也沒有什麼太大、太兇猛的魚類,這使得沒有天敵能夠約束黑魚。

    沒有天敵的約束,黑魚能不斷地長大和繁殖,而且幼魚的成活率也極高。

    剛孵化出的黑魚

    第四:沒有人吃。在美國,雖然黑魚已經有了很大的數量,但是除了釣魚愛好者喜歡它們外,黑魚屬於無人問津的,而且即使釣魚愛好者也只是看中了黑魚兇猛,中魚後有挑戰性的特點,並不是看中它的美味。

    因此,缺少天敵、適應能力強再配合上強大的繁殖能力,讓黑魚在短短的20多年間,成功地在美國氾濫成災。

    第一:捕撈難度。想要吃黑魚,先要抓,怎麼抓呢?釣魚?這個辦法看起來不錯,但是對於龐大的黑魚種群數量來說是杯水車薪的。網魚,這個辦法看起來比釣要靠譜,但是一網打盡的除了黑魚還有其他本土魚類,雖然捕上來可以放生,但是漁網會對魚類造成一定的損傷,放生後也會死亡,所以這個方法也得不償失。

    這就好比在中國依然是入侵物種的小龍蝦一樣,它好吃只能催生養殖業,讓更多的小龍蝦有了逃逸到野生水體的可能性,畢竟去野外水體捕撈小龍蝦的效率太低了。

    所以,一旦入侵物種進入了野生環境,一刀切是行不通的。

    第二:飲食習慣。不同的地區飲食習慣不同,而美華人本身吃魚就比較的少,比如美國醫生建議每人每年攝入26磅(約12公斤)魚肉,但是根據調查美華人每人每年只吃不足6公斤的魚肉,這就導致了美國對魚類的消耗其實是不大的。

    其次,美華人本來就很少吃魚,偶爾吃魚也多以海魚為主,淡水魚他們本身就是很少食用的。相比較魚,他們更喜歡雞肉和牛肉。

    第三:汙染。美國屬於一個工業大國,而工業往往與水汙染掛鉤,雖然如今美國的淡水水體治理得還不錯,但是曾經汙染較重的陰影依然在人們的心中,所以,不僅僅是亞洲鯉魚、黑魚,美國本土的一些淡水魚類,他們主要也是以休閒垂釣為主,很少帶回家吃。

    寫在最後

    一旦入侵物種在當地發展成一定的種群,那麼該物種就會變得極難消滅,正是因為這樣全世界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入侵物種的威脅,中國也不例外。

    其實,在美國入侵的黑魚不僅僅只有烏鱧一種,還有Channamicropeltes、Channamarulios和Channastriata這三種鱧科下的魚類,而他們本地人不吃黑魚,主要還是飲食文化和汙染的問題,所以,不要指望“吃貨”去解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追債公司是怎麼追債的?會不會把人打到軟組織挫傷,沒有達到輕微傷就太平無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