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enzhen921

    以房養老這種方式在中國實施應該有難度,因為保護老人產權的法律不健全,房子養老具體實施法律在哪?具體操作流程沒有,社會上有人幹這方面騙子勾當。本人認為有房子就是財富,有錢可以請保母,請護工,請鐘點工都行。讓自己生活自由,快樂,幸福。

  • 2 # 保健生活錦囊

    以房養老聽著不錯,但參與人很少,這是為什麼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以房養老的政策提出來了,但是具體實施是需要銀行、資產管理和保險公司的參與,由於房屋的殘值評估標準有很多不確定性,需要多家專業機構參與,執行起來相對複雜,金融機構和資產管理機構參與的興致不大,難以形成市場規模。

    其次,以房養老適合於有資產而欠缺照護服務老年人,如今很多家庭中,子女願意照顧,而且也有繼承房產的意願,所以很多老年人就算願意參與以房養老,也不會得到子女的認同。

    第三,以房養老提出來以後還是新鮮事物,由於沒有很成功的案例,相對求穩且保守的老年人們還處於觀望狀態。

    第四,以房養老的政策出臺以後,有個別騙子公司鑽空子設套坑了一批老年人,也讓更多的老年人因此望而卻步了。

    當然除了這幾點因素以外,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個別地區的房產不具有保值增值價值,部分房屋背景複雜或無產權證書等。以房養老是好政策,還需要好的執行制度來保證,才有可行性。

  • 3 # 漁舟唱晚64476702

    法律和法規以及政策都還不到位,市場化操作難免追求利益而忽視服務,傷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預後缺乏監督等,所以還不適應目前的以房養老。現在最好的養老方式就是醫養結合養老,和居家養老。

  • 4 # wSF22紅心蓮花

    以房養老在中國試點5年僅186位老人參保已經不錯了。多數人都想有個安穩的家,這是人一生中最大的願望。房子是一輩子的血汗換來遮風擋雨的愛窩,年輕時代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在外千辛萬苦打工省吃儉用才收穫到手的房子。到老了只想安度晚年!怎麼可能輕而易舉的放手呢!不是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誰個願意把自己遮風擋雨的愛窩讓給別人住呢?

  • 5 # 暖心財經說

    “以房養老”這種保險體制在我們國家是非常有必要的。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國家有貧窮落後邁進了生活富足,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中。

    40年是一個人由勞動力步入退休的一個時間段。按照現代養老概念,這40年期間個人應當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儲蓄下足夠的資金,作為養老使用。可現實情況大家很清楚,4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大家收入也穩步提高。如果是現金積累,可是會快速貶值的。1978年中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元,2018年中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9251元,40年時間增加了113倍。

    好在我們國家建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跟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的,結合著過去的工齡、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

    不過,根據2018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中國共有職工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11798萬人,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退休人員高達15898萬人。也就是說大約只有40%的老人享受著退休職工養老金待遇。

    這些老人除了依靠家庭供養和個人積蓄以外,急需開拓新的養老金資源。這些年來高昂的房價,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思路,透過以房養老給老年人帶來養老資金。比如500萬的房產,在65歲時開始領養老金,每月可以領取15,155元。如果成功,全國住房市場高達450萬億元的市值,將能夠給老人們帶來充足的養老金。

    一切看起來很美好,可實際上以房養老這一項保險在我們國家並不叫座。為什麼呢?

    第一,保險公司沒有承保的熱情。目前我們的房價高企連續增長了20多年,房價和收入比遠遠超過了合理數值,未來房價有下跌的風險。而保險公司可不是慈善機構,供養一個老人一直供養到去世為止,裡面的風險可是非常大的。所以,目前市場沒有成熟,以前保險公司一般不願意承保這樣的事情。

    第三,家庭因素是重要關鍵。不管是老人的傳統思想裡,還是兒女的潛意識中,老人的房子都應該是留給兒孫的。老人去世後,房子會被保險公司收走,可能很多老人也不願意接受。尤其是老人投保的時候,還要經過兒女同意,否則就會家庭不寧。因此,老人們顧及到兒女的想法,也沒有多少投保的積極性。

    以房養老是對我們國家傳統養老方式的打破,但是相對於根深蒂固的傳統養老觀念,人們對以房養老保險這種到按揭方式的接受程度還是要徐徐圖之的。隨著以房養老模式探索的不斷完善,未來以房養老會有更大的市場。

  • 6 # 幸福心理幫君心

    通常情況下,人們對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會長時間持觀望態度,因為以往的經驗裡沒同類的借鑑作為支援,猶豫是可以理解的,但任何新生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步被更多的人們所瞭解和接受,只要真正的能夠為個體帶來現實的利益和幫助,最終是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的。可能需要的是一個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現在的人都想住在城市的話,那農村人口會不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