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杏花落雨

    白頭鵯(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頭翁 、白頭殼仔(臺語),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臺灣亞種於臺灣為留鳥,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白頭翁常見於東亞,臺灣宜蘭平原,中國大陸則是在長江南部的大多地區,以及香港,琉球群島(八重山群島,沖繩等),性活潑,不甚畏人。食昆蟲,種子和水果,屬雜食性,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雄鳥枕部(後頭部)白色極為清晰醒目。

    白頭鵯(音:bēi)(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鳥類,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腹白色具黃綠色縱紋。性活潑,結群於果樹上活動。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白頭鵯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中常見的一種鳥,多活動於丘陵或平原的樹本灌叢中,也見於針葉林裡。性活潑、不甚畏人。 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白頭鵯吃大量的農林業害蟲,是農林益鳥之一,值得保護。

  • 2 # 使用者7439032815651

    白頭鵯(俗名白頭翁)是雀形目鵯科的鳥類,孵化期15天,育雛期12天,20天左右就可以飛了,一個多月就可以獨立生活。以下是白頭鵯幼鳥發育狀況:

    雛鳥生長, 大體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 1 ~ 4 日齡生長較慢, 嘴背頭爪均呈肉紅色。不睜眼, 嘴裂黃色, 頭部有稀疏絨毛, 腹大無毛; 第二階段, 5 一7日齡, 雛鳥生長開始加快, 體表逐漸長出羽毛, 由肉紅色變為灰褐色, 眼睜開; 第三階段, 8 一12 日齡, 生長加快, 全體覆蓋羽毛, 飛羽、尾羽健全, 並初具飛翔能力。

    白頭鵯1日齡:未睜眼,黑眼泡,嘴角發白。無羽毛,紅色,可以看見內臟。

    白頭鵯2日齡:嘴能張開,有微弱叫聲,肩、背有黑色針羽。

  • 3 # 題聖

    白頭翁是白頭鵯雛鳥白頭鵯。

    白頭鵯額至頭頂純黑色而富有光澤,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背和腰羽大部為灰綠色,翼和尾部稍帶黃綠色。白頭鵯喜歡將巢築在相思樹或榕樹上,在都市中常見以枯草或芒草穗築碗形巢於陽臺花木、樹叢盆栽之中,性活潑,不甚怕人,常在樹枝間跳躍,或飛翔於相鄰樹木間,一般不做長距離飛行。白頭鵯分佈於中國、日本、北韓、南韓、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泰國、越南。

  • 4 # 愛笑山楂3q

    白頭鵯:別名白頭翁 性格活潑 雌雄鳥雙宿雙飛

    [提要]這個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吧,白頭翁就是白頭鵯的別名。在我市的林地,大家可以見到白頭鵯活躍的身影,聽到它們響亮、清晰、悅耳、婉轉的叫聲,儘管平時它的叫聲相對單一,但在繁殖期,雄鳥的歌喉變化較為豐富,除了聲音的變化,白頭鵯在繁殖季節裡往往是雌雄鳥在一起形影不離、雙宿雙飛,共同撫育後代,顯得情深意濃。

  • 5 # 特級大師130橫堅十二

    白頭翁鳥是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鳥類,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腹白色具黃綠色縱紋。性活潑,結群於果樹上活動。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

    白頭翁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中常見的一種鳥。性活潑、不甚畏人。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主要棲息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區的灌叢、草地、有零星樹木的疏林荒坡、果園、村落、農田地邊灌叢、次生林和竹林,也見於山腳和低山地區的闊葉林、混交林和針葉林及其林緣地帶。

  • 6 # 秀麗的慕容同學

    白頭翁又名白頭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食昆蟲,種子和水果,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體長約17到22釐米,額至頭頂純黑色而富有光澤,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耳羽後部有一白斑,此白環與白斑在黑色的頭部均極為醒目,老鳥的枕羽(後頭部)更潔白,所以又叫“白頭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賈淺淺為何不主動放棄加入作協,保留一份體面,而非等作協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