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聊農家

    臨年傍節,中國農村都有走親訪友,拜年問安的光榮傳統。回鄉休假過節的大學生自然應該陪家人到親戚鄰居和親朋好友家裡來回走動,相互瞭解一些近況和資訊,學習掌握一些必要的社會知識。其實這也是難得的社會調查和交流機會。但是我們發現,有很多大學生在春節前後喜歡宅在家裡,不願出門,即使陪家人出門去到親戚家之後,言語很少,甚至只顧低頭玩手機,不願意搭理別人的關心和問候,更有甚者,會表現出厭煩的情緒,說出不合氣氛的話來。

    我分析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應該是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沒有共同話題。

    現代大學生重視理論學習,不重視社會實踐,業餘時間愛上網,在網路上喜歡和同齡人相互交流。不喜歡和不太懂高科技網路的老一輩交流。另外,做為年齡大一些的農村長輩親戚,一是都關心大學生們的親事和以後工作去向。在大學生們眼裡,這恰恰是他們的自由空間,不願意讓別人涉及。還有就是,在老農民眼裡,大學是一個相對神秘的空間,他們想多瞭解一些,而大學生們多數認為講了你也不懂,問多了當然煩。

    第二,社會富裕了,大學生對親戚鄰居依賴的少了。

    過去農村窮,供一個大學生相當艱難。一個大學生上完三四年的大學,需要親朋鄰居的互相幫襯才行,做為一個懂事的大學生,有感恩之心,在春節寒假這少有的寶貴時間內,自然會去親戚鄰居家慰問表示一下。而現在,無論家裡父母怎樣努力供養孩子上大學,做為大學生的孩子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在假日裡也不知道幫幫父母乾點家務,只知道低頭玩手機。

    其實,農村來往走動拜年,不僅能使大學生們看到很多東西,學會很多社會知識,更能讓你有一個感恩報答的機會。說句實在話,關心你的親戚鄰居們,哪一個在你的孩童時代沒抱過你,哪一個沒有逗你玩過,哪一個沒有給過你幾毛幾元的壓歲錢?他們都能看著你上學長大,走進大學。但你可能沒有機會看到他們慢慢變老!

    珍惜你們的機會吧!那些走出農村,又不願意再回到農村的大學生們,別忘了,你們是大山的兒女。

  • 2 # 電子電路設計

    這類現象如今越來越普遍,從自己的身邊便可以看得出,出現這樣的現象大概有幾種原因:

    1、價值觀取向以及隔代隔閡

    每個年齡階層的人價值觀都會不一樣,特別是對於大學生而言,他們一直都在學校,很多都是學校中的事,回到家裡面走親戚,如果聊聊學校的事情可能還聊的下去,但是如果有些是初中高中就畢業出去打工了,有些語言話題未免不產生隔閡,在他們的眼裡掙錢已經是首要的了,與大學生不同的話題更多一點,說幾句就說不下去了,同時走親戚如果沒有同一輩的年齡的人,大學生他們會感到無聊,還不如在家待著實在

    2、個人愛好以及性格問題

    有些大學生回農村喜歡拜年有些不喜歡,其實是因為有些人性格開朗一點,或者是與不同的人都處得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和在家對於他來說都一樣,而有些人覺得害羞,馬上就要見三姑六婆了,不願意拋頭露面

    3、個人原因

    有些大學生也有回農村有自己的打算,比如約三兩同學過來玩,或者就想宅著不想動,吃飽了就睡睡足了就喝

    4、其他

    大學生到了一定年齡時候家裡人有些回催著結婚,就回問有沒有男女朋友了,交往的是哪裡的人啊等等,涉及到私人情感問題;或者是會問學習上的事情,畢業後有分配到哪裡呢,還有多少年畢業了等等這些問題,有些人不喜歡這樣問來問去

  • 3 # 碧海青天704

    怎麼說呢,好像我就是這樣的人。第一,在外面待久了,和外面的生活融入的比較好。回家後,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顯得格格不入。第二,我們的價值觀念不同,其實有時候也很想和親戚們聊天打招呼,但是就是不知道和他們聊天有什麼共同的話題。我只懂得學習的事情,不懂得社會上的事情。不知道該聊些什麼。聊天的時候,親戚們只會問你在哪裡上學啊?什麼時候畢業啊,自己都懶得回答了。第三,自己無拘無束的生活過的習慣了。不喜歡被拘束著的感覺。第四,有些大學生比較清高,不太喜歡這種世俗的生活。

  • 4 # 長生說房

    第一沒有共同語言,溝通問題,農村家裡的都是小事事情,但是放大了又是農村的大事情。思想觀念不一樣,大學生有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跟傳統觀念我們顯得格格不入。

    第二接觸少,在外面自由習慣了,回到家裡各種的傳統習俗,不習慣,各種的繁文縟節。做了怕做錯,不做怕別人說。

    第三 長期在外面,生活脫節,一些慢慢的忘記。有自己的事情和打算,怕長輩過度關心自己的事情。

  • 5 # 網盤蒐藏家

    深有同感,因為我就是這樣著的。原因有下面幾點。

    1.關係不太熟,熟悉的還要會去的。

    2.遊戲很好玩。

    3.隔壁家的孩子都很優秀,我知道了,不需要在多說了。

    4.該找女朋友了,我也知道。

    5.隔壁老王的兒子一年賺多少錢。關我屁事,別人錢再多也是別人的不是你的。

  • 6 # 好心態1143

    1.上學、離家太久,對以前的人和環境感到陌生,生活的環境、經歷的事情不同,共同語言也就少了。

    2.農村過年時,禮儀比較繁瑣,又是磕頭、又是作揖說一些客套話,對於平時生活簡單的他們來說,感到麻煩!還有就是七大姑八大姨的的眾多親戚的稱呼,讓他們感到頭疼——分不清誰是誰,該怎麼叫!我外甥就說,要是都叫叔叔、阿姨的多好!親戚多了,都不知該咋叫!暈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基本兩條。說實話,我也覺著麻煩!可是畢竟是鄉里鄉親,畢竟是養育了我們的土地。入鄉隨俗,應有的禮數還是應該做的!

  • 7 # 毒刺劍客

    大學生不願意出門拜年,原因有三點。

    第一,長期在外讀書,跟村裡人陌生了,拜年期間坐在一起沒話說,很尷尬。

    第二,上大學期間其實是最尷尬的,還沒就業,口袋裡沒錢,聽到大人們說起如何如何賺錢的話題會很羞愧,所以乾脆不聽。

    第三,現在很多家長做在一起都喜歡攀比孩子,誰家孩子考了多少分?誰家孩子學習多好?誰家孩子如何如何云云,其實無論怎麼比,做孩子的聽了都會很不舒服,所以乾脆不去,待家裡,反正過幾天就又要返校了,好好享受在家的美好時光。

  • 8 # 廣土湘

    其實這個問題有點針對大學生,現在回老家過年的基本都不願意外出拜年,尤其80、90這兩代人。為什麼不願去?◆紅包壓力太大

    我狹隘的覺得80、90兩代人都成年成家了,60、70都變成了長輩,外出走親訪友紅包成本太高,哈哈……

    ◆耽誤上網

    出去走親訪友來來回回,太折騰,身心都累。這個過程中多耽誤上網聊天看段子,甚至沒良心的覺得有什麼好拜年的,網路平臺發個問候就可以了;要是去的地方沒有網路、訊號差那簡直度日如年!我診斷現在的年輕人得了一種“自我、孤僻、沒網會死”的怪病,哈哈哈……

    ◆代溝、生活差異

    給長輩拜年寒暄過後就是尷尬,因為很多話題聊不到一起去;對於同輩不同圈子的親朋純屬附和、尬聊,煎熬啊!

    ◆而且這兩代人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太多,過年、拜年這種人員集中的聚會無疑是一種酷刑拷問:

    1、現在工作怎麼樣?(一幫領導附體)

    2、你現在在哪裡上班?一個月掙多少錢啊?(絲毫不避諱隱私)

    3、XXX找到物件沒有?(這讓你們操心的呦!)

    4、你買房買好了吧?買車了嗎?買車位了嗎?……(你們幫買不?)

    5、去那麼遠上班,今年能調回來嗎?(感覺好像世界全憑自我掌控)

    6、結婚了打算要孩子了嗎?該要了,歲數也不小了!(你是計生委的吧!)

    所以,還是待在家裡安全,最安全還是待在自己房間裡,否則爸媽的緊箍咒也不會放過你,哈哈哈哈……

  • 9 # 松樹上的毛

    現在的大學生,都是九零後這樣的孩子性格特立,以自己為中心,獨生子女居多,農村上大學的孩子依舊不多,初中高中畢業就去工作的比比皆是,這樣的話題經常不一致,現在手機成了好夥伴,很多孩子寧願沉醉在手機的虛擬世界裡,因為這樣容易讓他們有寄託,有成就感。拜年也經常會遇到七姑八姨問長問短,好吧,我不想聽,於是,他們就更願意呆在家裡。

  • 10 # 榮念520

    作為一個農村大學生,我也不願意外出拜年。在農村由於教育水平不高,能考上大學的屈指可數,所以一舉一動都會被“熱情的”鄉里鄉里鄉親關注。出去拜年,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1,在哪裡讀書呀2,一本還是二本呀3學的什麼專業呀……一直回答相同的問題,很煩。

    畢業工作之後也不願意外出拜年,1,在哪工作呀2什麼工作呀3有沒有男朋友呀4什麼時候結婚呀

    尷尬的問題讓人無法回答。

    好想回到單純的小時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3歲女孩,初中文化,因抑鬱症與社會脫節,將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