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手爛牌打好,經典的案例莫過於平安保險的投連事件,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平安保險投連事件的始末。
投連險,全稱投資連結保險,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保險產品,相比於萬能險,分紅險,增額終身壽險等其他具有保本屬性理財性質的保險,投資連結保險的保費進入投資賬戶,其風險和收益都由客戶承擔。與其說是保險,投連險從形態到投資方式,都更偏向於基金。因而投連險的收益,多和股市息息相關。
中國第一份投連險是平安1999年10月22日推出的“平安世紀理財投資連結保險”,這是一種傘型投資賬戶,下設“平安發展投資賬戶”“平安基金投資賬戶”和“平安精選權益賬戶”。當時恰逢2000年的中國牛市,上證指數全年上漲51.3%,一直到2001上半年,上證指數創下了2249.77點的歷史新高。2000年12月,平安網站上顯示,“世紀理財”執行14個月累計為客戶創造16.14%的收益率,這個收益率,鶴立雞群,吊打同期其他公司所有產品。久違的排隊買保險的盛況在上海,北京等多地出現。
不得不說,平安是瞭解客戶的,管理層明白,未經教育過的客戶很難了解該產品的具體風險,很容易誤把它當成是一種傳統保本的保險產品。所以,中國平安剛推出投連險的時候,動作非常謹慎,所有銷售人員都是在平安從業三年以上的銷售精英,而且一旦發現違規銷售,立即取消其銷售規則,與此同時,平安還安排100%售後電話回訪,作為第二道防線。
問題就出在這裡,盛況之下,人人鼓舞,平安部分業務員的說辭開始變形——收益被放大而風險被縮小。客戶在購買產品的時候,面對的是10%以上年化收益率的保險產品,而且存取方便,沒有人會想到,這個產品,和基金一樣,是不保本的。
2001年下半年,國家為了WTO資格,開始著手加重管理金融行業,在清理銀行違規資金,國有股高價減持,問題股集體暴雷等一連串負面新聞的打壓下,股市大幅震盪下行,上證指數半年狂跌25.79%,市場突然急轉急下,投連險未能倖免,僅基金賬戶就虧損6655萬。
2001年12月16日《南方週末》發表記者杜衛東署名的調查《平安“世紀理財”:被隱藏了的虧損真相》,”0.67%的人賺了,99%以上的客戶至今入不敷出。”一方面是記者媒體的窮追猛打,另一方面,友邦的精算師也發文質疑平安“世紀理財”產品本身存在重大瑕疵,平安的獲益可能多於客戶,例如主險合同5.26%的買賣差價,每月0.1%的資產管理費,投資賬戶轉換費,退保費等費用遠超開放式基金。
投連危機是中國保險史上第一次因為產品問題而引發的公共危機。保險騙人的說法從此初現端倪。為了平息這場有關生存的危機,平安壯士斷腕,一方面拿出鉅額真金白銀進行補償,同時啟動了中國保險史上最大規模的客戶回訪“百萬客戶大回訪”計劃,一步一步釋放潛在風險,集體訴訟案件得以避免。事情才沒有更加惡化,並於此畫上了休止符。
投連險事件可以說是平安發家史上事實上最危險的一次危機,但是危機也是轉機。也正是平安這樣的勇於承擔,真誠的回訪每一位客戶,講清楚投連險的具體內容和真實風險,客戶可以選擇拿回本金利息,也可以繼續持有賬戶。正是這樣暖心動作和擔當,平安贏得了一大批優質客戶,也真正的成長起來,才有了後來世界500強的中國平安。
中國需要更多有擔當的企業,把客戶真正的放在心上。
把一手爛牌打好,經典的案例莫過於平安保險的投連事件,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平安保險投連事件的始末。
投連險,全稱投資連結保險,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保險產品,相比於萬能險,分紅險,增額終身壽險等其他具有保本屬性理財性質的保險,投資連結保險的保費進入投資賬戶,其風險和收益都由客戶承擔。與其說是保險,投連險從形態到投資方式,都更偏向於基金。因而投連險的收益,多和股市息息相關。
中國第一份投連險是平安1999年10月22日推出的“平安世紀理財投資連結保險”,這是一種傘型投資賬戶,下設“平安發展投資賬戶”“平安基金投資賬戶”和“平安精選權益賬戶”。當時恰逢2000年的中國牛市,上證指數全年上漲51.3%,一直到2001上半年,上證指數創下了2249.77點的歷史新高。2000年12月,平安網站上顯示,“世紀理財”執行14個月累計為客戶創造16.14%的收益率,這個收益率,鶴立雞群,吊打同期其他公司所有產品。久違的排隊買保險的盛況在上海,北京等多地出現。
不得不說,平安是瞭解客戶的,管理層明白,未經教育過的客戶很難了解該產品的具體風險,很容易誤把它當成是一種傳統保本的保險產品。所以,中國平安剛推出投連險的時候,動作非常謹慎,所有銷售人員都是在平安從業三年以上的銷售精英,而且一旦發現違規銷售,立即取消其銷售規則,與此同時,平安還安排100%售後電話回訪,作為第二道防線。
問題就出在這裡,盛況之下,人人鼓舞,平安部分業務員的說辭開始變形——收益被放大而風險被縮小。客戶在購買產品的時候,面對的是10%以上年化收益率的保險產品,而且存取方便,沒有人會想到,這個產品,和基金一樣,是不保本的。
2001年下半年,國家為了WTO資格,開始著手加重管理金融行業,在清理銀行違規資金,國有股高價減持,問題股集體暴雷等一連串負面新聞的打壓下,股市大幅震盪下行,上證指數半年狂跌25.79%,市場突然急轉急下,投連險未能倖免,僅基金賬戶就虧損6655萬。
2001年12月16日《南方週末》發表記者杜衛東署名的調查《平安“世紀理財”:被隱藏了的虧損真相》,”0.67%的人賺了,99%以上的客戶至今入不敷出。”一方面是記者媒體的窮追猛打,另一方面,友邦的精算師也發文質疑平安“世紀理財”產品本身存在重大瑕疵,平安的獲益可能多於客戶,例如主險合同5.26%的買賣差價,每月0.1%的資產管理費,投資賬戶轉換費,退保費等費用遠超開放式基金。
投連危機是中國保險史上第一次因為產品問題而引發的公共危機。保險騙人的說法從此初現端倪。為了平息這場有關生存的危機,平安壯士斷腕,一方面拿出鉅額真金白銀進行補償,同時啟動了中國保險史上最大規模的客戶回訪“百萬客戶大回訪”計劃,一步一步釋放潛在風險,集體訴訟案件得以避免。事情才沒有更加惡化,並於此畫上了休止符。
投連險事件可以說是平安發家史上事實上最危險的一次危機,但是危機也是轉機。也正是平安這樣的勇於承擔,真誠的回訪每一位客戶,講清楚投連險的具體內容和真實風險,客戶可以選擇拿回本金利息,也可以繼續持有賬戶。正是這樣暖心動作和擔當,平安贏得了一大批優質客戶,也真正的成長起來,才有了後來世界500強的中國平安。
中國需要更多有擔當的企業,把客戶真正的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