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志願升學規劃

    對於高分考生,應該在學校和專業兩個因素中應該優先考慮學校,以進入好大學為首要目標。

    著名企業招聘和大學錄取研究生時,都會更青睞更好大學的畢業生,學校和專業相比,學校給個人帶來的“品牌效應”會更加顯著。

    更重要的是,大學教育中專業教育只佔一部分,而好大學的通識教育水平和整體培養環境是普通大學無法比擬的,在好大學接受教育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更為有利。

    因此,對於高分考生,在學校選擇上應當就高不就低,優先報考更高檔次的學校。除非個人有堅定的職業發展目標和理性的專業興趣,不建議為了滿足專業喜好而選擇低一檔的大學。

    然而每年高考成績公佈後,中等分數段的考生佔據高考人數的大部分。中等分數考生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是:成績與哪個檔次的學校比較匹配,報哪些學校才算不浪費高考分數?

    考生成績在某批次線上0~20分的,被稱為“壓線生”。這類考生在填志願時,可以說十分尷尬,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處境常常讓考生陷入兩難——究竟是衝本批次,還是保下一個批次?

    1.無論是一本還是二本及以下批次的“壓線”考生,都要避開熱門院校、熱門專業和熱點地區。

    可選擇該批次中較為冷門的專業和學校。專業建議選“農、林、水、地、礦、油”相關的院校,避免填報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南京等地院校,重點關注中西部地區院校。

    2.要珍惜“服從專業調劑”帶來的機會。

    平行志願一旦有一所院校提檔,但據有分數優勢的考生佔滿了你所選擇的專業,你又不服從專業調劑,必然會落到下一個批次的院校的行列。這點二批本科“壓線”考生要格外注意,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高職高專與普通類本科無論是在學費上還是辦學水平上都是有區別的。

    從規避被退檔風險的角度考慮,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謹慎考慮,不要輕易填報“不服從”。實際上,即使填報服從志願進入不理想的專業,以後仍有可能轉入較好的專業或透過研究生升學來提升自己的個人競爭力。尤其是那些高考發揮不好卻很有潛力的考生,填報志願時不妨考慮一下“轉專業”這一途徑。

    1.有明確目標和計劃的考生可選擇復讀。

    選擇復讀,從經濟角度來講,復讀一年的成本大致是一萬八千多到兩萬五左右,考進一本、二本院校後,四年學費算下來大約是三萬左右。根據種種考量,如果考生的復讀意願強烈,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建議考生復讀,用一年的汗水給自己一個更好的未來。

    2.高三一年已盡全力的考生建議有學就上。

    獨立學院學費較高,師資力量和重點實驗室等與公辦一本、二本大學還是有差距,對於高三一年學習並不是很刻苦、沒有充分挖掘自己潛力的學生,建議復讀。對於高三一年已經盡力、高考發揮也沒出現重大失誤的學生,可以直接去上這些錄取率很高的獨立學院。

    研究各校的錄取資料

    成績剛剛夠上一本分數線的考生,要選擇一本院校裡錄取線較低的院校,需要去查詢學校近三年的錄取分數線、位次,將往年錄取線徘徊在一本分數線附近的學校做好歸類、整合、分析,最後選擇錄取線較低且相對穩定的學校報考。

    考生的成績只高一本線十多分,想上省外一本大學還是比較困難的。怎麼辦?此時就可以考慮省外二本大學裡的“好專業”。

    注重“衝一保二”

    一方面,要利用好分數,爭取被一本批次的大學錄取;另一方面,要重視二本志願的填報,而且要將此作為重點來考慮。

    一本踩線生在二本批次中,其分數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可以選擇二本中的好學校和好專業。

    選擇較為冷門的學校和專業

    在選擇學校時,“壓線”考生由於競爭力不強,最好選擇可以接受的一些較為冷門的學校和專業,這樣可以增加其被錄取的機率。

    有些大學本來有985的實力,卻屈尊211;有些大學連211都不是,卻在行業內口碑好到爆!所以說,志願填報不必總盯著985/211的學校名頭。一些學校的優勢專業,並不輸於985/211院校,甚至就業質量強於部分985/211大學……

    多考慮外省院校

    該批次的“壓線”考生,不妨選擇外省院校,這樣既可以保院校又可以選擇一個相對理想的專業。

    從近年來的錄取資料看,省內院校的報考人數眾多,第一志願上線率極高,錄取分數逐年上漲,競爭壓力很大。

    而位於外省的一些院校,錄取分數線相對穩定,很多院校和本省院校在辦學水平上沒有差別,甚至其中的一些院校要優於本省院校,考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有潛力的專業,為未來升學和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注“大小年”

    考生在衡量近幾年的分數線之後,還要看所選的院校各專業近三年高出本省批次線的平均分,在往年的分數上留有餘地。要把握“分有所值,留有餘地”的原則,切不可僅以最低錄取分作為填報標準。

    選擇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高考分數分剛壓著二本分數線的考生,進二本學校的機會相對較小。家庭經濟比較好的考生可以關注各個學校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這類專業因為收費過高,常常會在第一次錄取中無法錄滿。

    如果考生填報這類專業,一定要對辦學合作方進行了解,同時,明確四年的學費構成,結合家庭經濟情況考慮。

    避開熱門院校、專業和地區

    無論是一本還是二本及以下批次的“壓線”考生,都要避開熱門院校、熱門專業和熱點地區。

    可選擇該批次中較為冷門的專業和學校。專業建議選“農、林、水、地、礦、油”相關的院校,避免填報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南京等地院校,重點關注中西部地區院校。

    服從專業調配

    對專業沒有特殊要求的考生,從規避被退檔風險的角度考慮,在填報志願時儘量服從專業調配。

    實際上,即使進入不理想的專業,以後仍有可能轉入較好的專業或透過研究生升學來提升自己的個人競爭力。

    專業評價和大學評價並沒有根本的不同,都可以從聲譽、資源、師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幾個維度去展開。但是專業數量有數百個之多,由於資料統計和工作量的關係,可靠的分專業的排名目前還比較少,而考生最為關心的畢業後的就業情況更是很少在排名中得到體現。有人曾經對300多個本科專業每個專業內不同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進行了排名,但就業率並不能反映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如專業對口情況、薪資水平、就業滿意度等,現階段,還沒有任何公開的渠道可以獲取這些就業質量資料,所以也就很難從就業角度來對不同學校的相同專業進行比較和選優。因此,從實際出發,建議選擇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的學科評估結果。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佈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進行整體水平的評估。2002年首次開展,2017年完成四輪。

    點選閱讀: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出爐!最權威各類專業好大學排行,必須收藏!

    1.報考排名靠前的非重點大學

    由於重點大學和“211”大學的評比並沒有公開的、定量的標準,地域差異、院校認同度等各方面因素都會被考慮在內,所以有些院校其實實力很強,但沒有被評為“211”大學。其實各院校的學術水平都處於動態發展中,判斷一所大學的水平主要看其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

    一些非重點大學的師資力量、重點學科和學術水平等方面已超過了一些重點大學或“211”工程大學。比如上海理工大學的理工科專業比較好,地處上海市區,全國排名也比較靠前。

    2.報考排名靠後的重點大學中實力較強的專業

    在志願選報中,大多數考生家長還是停留在對院校的認同度選擇上,對深層次的專業問題探究較少,特別是各大學的專業學術水平,科研實力、設有國家或省級重點實驗室及高校特色專業的知識知道的並不多。

    如果考生能避開熱門,選綜合排名靠後的重點大學中學科排名靠前的專業,錄取的機率就大大增加。

    3.報考名牌大學的分校

    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分校、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和西南大學榮昌校區等,畢業後拿到的都是本部的畢業證,但由於地理位置等原因,分數線會略低一些。

    4.報考中外合作辦學的院校

    此種方式適合家庭條件相對寬裕的家庭。這類學校專業由於學費偏高,報考人數少,相應的錄取分數偏低,相當於花錢彌補了分數的空缺。

    5.上就業相對好的特色院校

    比如北京印刷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物資學院、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防災科技學院、上海海關學院、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等,相對而言特色學科比較突出,畢業後更容易就業。

    6.報地域相對偏遠的院校

    比如“211大學”中的石河子大學、海南大學、西藏大學、雲南大學等,此類院校如有考生喜歡的專業,並對院校地理位置不是特別挑剔的話,也可作為目標院校。

    7.報考好大學的專科

    如果成績實在不好,在校期間勤奮學習,兩年或三年畢業後考取本校的專升本,被錄取後直接上本科三年級。

    1.因觀念落伍出現投機心理

    這主要是由於對好大學、好專業理解的不同而造成的。雖然這幾年就業在高考志願決策中的影響越來越大,但由於認識上的誤區,有人並不完全認同就業是志願決策第一決定因素。

    於是,許多人會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或社會大眾的認識來判斷自己所選擇的學校和專業,所以很多人樂於報考的專業和學校其實,並不是將來好就業的專業和學校。

    很多人意識不到就業的重要性,因此,許多好就業的專業和學校反而錄取分數並不高。比如:當分數在一本線上下時,許多人為了上一本會選擇一本院校的較差的專業,卻不願意選擇二本院校裡的好專業。

    2.資訊不充分時盲目填報

    現在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對填報志願並不很重視,只是在高考結束後參考一下前一年或幾年的錄取分數線,然後決策。很多大量學生參照之前最多三年的學校錄取分數線來報考,如果這幾年學校分數低,分差小,則報考學生會大量增加,從而導致該校當年分差上漲,反之,則下跌,這就是平時業內人士指出的“大小年現象”。

    另一種資訊不充分情況就是高校首次在某省招生,由於學生填報志願時間非常短,不可能用仔細研究招生學校的情況變化,大多是根據往年的情形進行決策,對當年第一次在本省招生的學校容易忽視,從而導致報考該校的人數較少,錄取分差降低。

    3.兩種保底策略

    一種是以同一批次的第二志願作為保底;一種是以下一批次較好的學校作為保底。

    最好以下一批次的優質學校作為保底,因為同批次的二志願學校一般來說不是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就是學生自身不太滿意。但如果降低一個批次,則可以在大量的學校中從容選擇,不僅可進好學校,還可選擇合適的專業。

    總之,沒考好也不要灰心,適當轉變觀念,充分收集資訊,將能大大地提高以低分進入好大學的機率。

    高考志願填報,說簡單非常簡單,只須知道9個字,即“憑實力、選學校、擇專業”,4個關鍵詞,即“實力、選擇、學校、專業”,可要說難也比較難,要求考生將自己的高考競爭實力與所報考學校的競爭實力完美結合。那麼,高考志願如何才能填得好、報得巧呢?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十要十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資2000預算50000以內買個車。大家有沒有什麼好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