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山雅舍

    袁渙、棗祗、李通、劉馥、張範、朱靈、胡昭、王修、嚴畯、孫乾。

    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數不勝數,《三國演義》中也只是挑選出部分人物作為代表。

    我這裡有10位人物,大家能知道一半,就算是資深的三國迷。

    1、忠直幹吏——袁渙

    袁渙,字曜卿,出身陳郡袁氏,是東漢司徒袁滂之子。

    這個人與劉備頗有淵源,當初劉備做豫州牧時,舉薦他為茂才。

    衣帶詔事件爆發,劉備奔襲徐州,很快又被曹操擊敗,豫州戰亂頻繁,袁渙前往江淮避難,投靠了袁術。

    之後,袁術被呂布擊破,隨行的袁渙又轉到了呂布麾下。

    待到呂布被曹操擒殺,袁渙做了曹魏的官,最後病逝在郎中令任上。

    袁渙這個人德行和官聲很好,簡樸勤政,謙和有度,治政有方,深受百姓愛戴。

    他外在溫和但內心堅韌,正直而又有氣節,袁術、呂布、曹操都是很有個性的君主,但都十分敬重袁渙。

    劉備早年錯過的英才,除了太史慈、田豫等武將,還要算上袁渙這個內政人才。

    不過想想也是沒辦法,劉備被曹操擊潰得太快,倉促北上投奔袁紹。這種情況下,豫州的人才大多不可能追隨劉備。

    2、屯田功臣——棗祗(zhī)

    這個人,別看他的名字有點怪,其實此人在東漢末年頗有名望,是個搶手的人才。

    棗祗先祖本姓棘,先祖為了避難才改為姓棗。

    早先,曹操組建義軍討伐董卓,棗祗拒絕了袁紹的招攬,選擇加入了曹操。

    所以說,棗祗是早年便追隨曹操的老人,只是去世較早,後期沒有再出場。

    曹操做兗州牧的時候,任命棗祗為東阿令,鎮守東阿。

    棗祗善於治理地方,他勸農屯糧,勤修武備,成為日後曹操反攻呂布的重要據點。

    不止如此,棗祗的最大功績是屯田,為曹魏政權早期的糧食儲備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北方戰亂不斷,農事荒廢,曹魏軍中極度缺糧,棗祗和韓浩首倡屯田,曹操准許。

    棗祗被任命為首任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

    在棗祗的辛苦部署下,曹魏屯田事業蒸蒸日上,為曹魏後面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

    可惜天妒英才,棗祗去世較早,作為才能和忠誠都讓曹操放心的老部下,曹操常常想念提及他。

    我想,棗祗這種才幹與忠誠俱佳的從龍功臣,進入朝廷中樞是遲早的事,到時候史書肯定要為他重重添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多數人都不知道他。

    3、曹操死忠——李通

    一說曹操手下的大將,最容易想到許褚、典韋、張遼、徐晃、諸曹、諸夏侯。

    其實,曹操手下的大將遠不止於此,李通就是其中比較有分量的一位。

    李通,字文達,小字萬億,江夏平春(河南信陽西北)人。他早年是個遊俠,在汝南、江夏一帶挺有名氣。

    趁著漢末戰亂,他也在郡中起兵,拉了一支隊伍,後來投靠了曹操。

    李通最大的特點是性格堅定,而且對曹操十分服氣,忠心不二。

    官渡之戰時,袁紹一直壓著曹操打,曹軍的形勢十分危急。

    就在這樣的時刻,袁紹拉攏李通,許以高官厚祿,但是李通絲毫不猶豫,殺了使者,並聲稱曹操比袁紹高明一萬倍,曹操早晚會贏。

    別說李通的眼光真準,後面袁紹一敗塗地,曹操則是勢不可擋。

    經此一事,李通的忠誠算是入了曹操的心坎,曹操十分器重李通,命他鎮守汝南郡。

    後來,孫劉聯軍反攻荊州的時候,曹仁被圍,李通領兵救援時奮勇拼殺,病死在了途中。

    李通死後,曹操重賞了李通,以獎勵他的忠勇。

    到了魏文帝曹丕在位時,曹丕對李通的後人依然恩寵不絕,多有封賞。

    這就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4、六大刺史——劉馥(fù)

    劉馥,字元穎,沛國相縣人。早年到揚州躲避戰亂,後來投奔了“最優君主”曹操。

    他最大的政績是在出任揚州刺史時,營造州治合肥,強化邊防守備,發展生產,興修水利,政績顯著,深受百姓愛戴、君主信重。

    劉馥因為他突出的政績,而名列曹魏“六大刺史”,其他五人分別是揚州刺史溫恢(繼任)、兗州刺史司馬朗、幷州刺史梁習、豫州刺史賈逵、涼州刺史張既。

    5、淡泊名利——張範

    張範,字公儀,河內修武(今河南獲嘉)人,乃是西漢留侯張良之後,司徒張歆之孫,太尉張延之子。

    雖然出身名門,但是張範為人淡泊名利,恬靜樂道,起初看到董卓無道,便棄官而走,回鄉隱居。

    後來袁術招攬,張範對官場有些厭倦,堅辭不受。

    不要以為張範是因為袁術沒水平才不出仕的,因為後來平定了冀州的曹操相招,張範依然不願意進入官場,只是派了二弟張承(與東吳張承同名)去投奔了曹操。

    直到曹操打完荊州,北還的途中,親自去拜訪張範,張範這才不得已出仕。

    海納百川,無欲則剛。張範有才有德,又不求名利,所以曹操十分器重他。

    每當出征時,都讓張範輔助曹丕鎮守鄴城,並且叮囑曹丕,如果有事情必須與張範商量。

    張範病逝後,家無餘財,早先都拿去賙濟窮人,因而名聲極好,這也印證了他淡泊浮華的一生。

    6、公私分明——朱靈

    朱靈,字文博,冀州清河華人。起初是袁紹的部將,後來袁紹敗亡,朱靈歸順曹操。

    要說朱靈此人頗有原則,公私分明,以致一家老小都死於敵手。

    當時,袁紹和公孫瓚開戰,袁紹派朱靈攻打叛變的鄃(shū)城,可是城中還住著自己的家人。

    鄃城守將自然綁了朱靈的家人,在城頭威脅朱靈投降,否則家人性命不保,

    生死關頭,朱靈痛哭著說道:“大丈夫為君主效力,又豈能再顧全自己的家人!”於是拒絕投降,奮力攻城,雖然城池拿下了,但家人卻難逃被害的命運。

    這種事確實很難選擇,在當時那種亂世,忠孝常常無法兩全。

    袁紹敗亡後,朱靈一直隨曹操南征北戰,多有功績。直到後來不知是何原因,朱靈多次惹惱曹操,氣得曹操奪了朱靈的兵權。

    雖然沒了兵權,但是朱靈的富貴卻是不少,被封為侯,衣錦還鄉。

    7、隱士孔明——胡昭

    胡昭很有特點,他字孔明,和諸葛亮一樣。

    他的書法造詣很深,擅長隸書,與當時的大書法家鍾繇、邯鄲淳、衛覬、韋誕齊名。

    胡昭是真正的隱士,袁紹和曹操都曾徵召過他,但是他都婉拒了。

    他告訴曹操說,自己只想躬耕于山野,研讀經籍自娛,希望曹操能成全他。

    即使隱居在山野,胡昭的在民間的名聲也是極好,百姓都稱他為賢者。

    8、忠貞無雙——王修

    王修,字叔治,北海郡營陵人,先後侍奉孔融、袁譚、曹操。他為人正直,治理地方時抑制豪強、賞罰分明,深得百姓愛戴,最終在曹魏官至大司農郎中令。

    王修早年因侍母極孝而聞名,出入仕追隨孔融,時逢亂世,每當孔融有難,王修不論有何事,總是果斷地挺身而出,為人極為忠義。

    後來袁紹長子袁譚主政青州時,又徵召王修為官,王修感念提拔之恩,依然做事全力以赴。後來袁譚被曹操攻滅,兵敗身死,沒人敢收斂袁譚的屍首,只有王修念及舊情,向曹操請求收葬袁譚。

    此事過後,曹操很欣賞王修的忠義,又在一次家產清查中得知,王修家中只有一些口糧和書籍,不禁對王修另眼相看,從此對王修委以重任。

    我覺得王修這樣的下屬實在難得,有才幹又忠義可靠,曹魏為何強盛,正是因為有這麼一批能臣幹吏啊!

    9、敦厚學者——嚴畯(jùn)

    嚴畯,字曼才,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東吳名臣。

    早年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zhì)是好友,三人曾同遊吳地,後來一同效力於孫權。

    東吳第二代都督魯肅去世後,原本孫權想讓嚴畯接班,但是嚴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只擅長學問和內政,對軍事沒有才能,於是堅決不接受任命,最後變成了呂蒙接班。

    10、名儒力薦——孫乾

    孫乾,字公佑,北海人。起初被名儒鄭玄舉薦給州里,後來劉備領徐州牧,任孫乾為從事,從此歸於劉備麾下。

    劉備多次重要的外交任務,都是交給孫乾處理,比如結盟袁紹、劉表,孫乾每次都能順利地完成任務,把事情安排妥當,深得劉備信任。

    劉備成功佔領益州後,孫乾被拜為秉忠將軍,其待遇僅次於麋竺,與簡雍相同,可見其在劉備心中的分量。可惜不久,孫乾便病逝了。

    蜀漢集團的元老人物本就相對較少,又多病逝凋零,可能是因為長年奔波,積勞成疾,令人嘆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社保和醫保有什麼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