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8604061991

    高處不勝寒來自蘇軾的詞。

    第一種解釋是:“高處不勝寒”現在比喻一些位高權重的人,沒有知心的朋友,經常感覺被別人從高高的位置上推下來.簡單的說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裡的風寒.又比喻一個人在技藝或修為上所達到的極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夠做伴的人就越少,越會感到孤獨與寒冷。

    第二種解釋:地域的原因,例如在山的頂端會感到寒冷。顧名思義高處不勝寒。

    第三種解釋:我自己的理解,我覺得人是一種群居生物,很少有人會想要孤獨一生。總想要什麼東西來陪伴,即使是動物也不例外。這是人的一種本性,於是人在孤獨,此處的孤獨也就是高處,不勝寒就是不想孤獨。所以人在高處會感到寂寞,所以高處不勝寒。

    其次,有一種人,他天生有聰明或者在某一個地方有很擅長的領域和領悟虎滬港疚蕃狡歌挾攻錨,導致沒有人可以與他交流交心,這令他會產生一種另類的“孤獨”,他的知識已經在“高處”,所以他找不到能與他交談知識的人,這難免就會寂寞,也就是“不勝寒”。

    最後,還有一種人,權利過大,導致的孤獨,這個不用解釋了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古代皇帝了。

    我對人在高處不勝寒這句話最典型的理解就是,人不喜歡孤獨和寂寞,即使只是在某個領域也不例外,沒有人希望地球上只有你一個人,什麼生物也沒有。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之一,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遊》、《水調歌 》,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唐朝大麴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 。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麴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後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於句句用韻者。 名篇有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陳亮的《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毛澤東的《水調歌頭·游泳》《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等。

    ( 北宋 )· 蘇軾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只陪朋友都不怎麼陪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