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89440116507
-
2 # 張小米啊
面寬與進深 每四棵柱子圍成一間,一間的寬為“面寬”,又稱“面闊”,深為“進深”。若干個單間面寬之和組成一棟建築的總面寬,稱為“通面寬”;若干個單間的進深則組成一座單體建築的通進深。 古建築面寬(指明間面寬)的確定要考過慮到許多方面的國素,即要考慮實際需要(即所謂適用的原則),又要考慮實際可能(如木材長短、徑寸等因素),並要受到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在古代,明間面寬的確定還要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縛,在考慮面寬時,必須使用門口尺寸符合門尺上“官”“祿”“財”“義”等吉字的尺寸。次間面寬酌減,一般為明間的8/10,或按實際需要確定。
2.柱高與柱徑 古建築柱子的高度與直徑是有一定比例關係的,柱高與面寬也有一定比例。小式建築,如長檁或六檁小式,明間面寬與柱高的比例為10:8,即通常所謂面寬一丈,柱高八尺。柱高與柱徑的比例為11:1。
中國古建築之明清建築的四大法則。即廡殿建築、歇山建築、懸山建築、硬山建築四種建築型別的木結構權衡尺度。其中廡殿等級最高,依次歇山、懸山、硬山,硬山最低。下面分別介紹一、硬山建築二、懸山建築三、歇山建築四、廡殿建築
硬山建築
硬山建築以小式居多,也有大式。大式硬山建築中有帶斗栱和不帶斗栱兩種,不帶斗栱大式硬山建築在體量、規模、用材等上明顯高於小式建築(詳見下面所講大小式建築的區別)。
知識點1:硬山建築的特徵
需要清楚硬山建築的外形和結構特徵
(1)硬山建築的應用範圍:在中國傳統木構建築中是應用最為普遍的建築形式,在民居、園林、寺廟中大量使用。
(2)硬山建築的外形特徵:硬山建築的屋面只有前後兩坡,兩側山牆與屋面相交一平,兩山桁檁樑架全部封砌在山牆內。
(3)硬山建築的結構特徵:硬山建築木構架是抬梁式結構中最基本的構造形式,也是其他各類建築的主體構架。
(4)硬山法則:桁檁兩山端頭與兩山樑架外皮齊。
硬山建築(小式)
硬山建築(a大式 、 b大式)
硬山建築(大式)
硬山建築(木構架)
硬山建築-硬山法則
知識點延伸:什麼是小式建築?什麼是大式建築?
需要清楚小式和大式的區別
(1)小式建築多用於民居四合院等建築。
(2)大式建築多用於宮殿、廟宇、府邸、衙署、皇家園林等建築。
懸山建築
懸山建築大小式及雜式都有,大式懸山建築中有帶斗栱和不帶斗栱兩種,不帶斗栱大式懸山建築在體量、規模、用材等上明顯高於小式建築(詳見下面所講大小式、雜式建築的區別)。
知識點:懸山建築特徵
需要清楚懸山建築的外形和結構特徵
(1)懸山建築的應用範圍:懸山建築在中國傳統木構建築中是應用較為普遍的建築形式,在民居、園林、寺廟中也常有使用。
(2)懸山建築的外形特徵:懸山建築的屋面也只有前後兩坡,與硬山不同處在於懸山建築屋面兩端懸出兩側山牆,桁檁樑架外露,象眼柁當封堵象眼板,或山牆隨樑架舉折砌五花山牆,或牆身封砌到頂,僅露明檁子及燕尾枋。
(3)懸山建築的結構特徵:懸山建築木構架是以硬山木構架為主體,兩端梢間的桁檁向外出挑一定尺寸,屋面懸探於兩山牆外,桁檁端頭封木博縫板。這種作法最為可取的地方是既讓木構件暴露在外,有利於木構件的通風防腐又改變了山牆單調死板的外形,豐富了山牆的立面效果。在懸山作法中,一種是牆身封砌到頂。僅露明檁子及燕尾枋;再一種是山牆只砌到大柁下,所有大柁以上的木構件全部外露,樑架的象眼柁當封堵象眼板。這兩種作法各有各的優缺點。
(4)懸山法則:兩山博縫闆闆中自兩山簷柱柱中向外懸挑四椽四當尺寸(或與建築物上出尺寸同)。
懸山建築
懸山建築-懸出注:圖中所標為懸山懸出的多種形式,與“懸山法則”所規定的“懸出尺寸”有所不同,供參考。
懸山建築-懸山法則
懸山建築-懸山部分木構示意
歇山建築
歇山建築大式及雜式作法都有,大式歇山建築中有帶斗栱和不帶斗栱兩種,不帶斗栱大式歇山建築在體量、規模、用材等上明顯高於小式建築(詳見下面所講大小式、雜式建築的區別)。
知識點:歇山建築特徵
需要清楚歇山建築的外形和結構特徵
(1)歇山建築的應用範圍:歇山建築在中國傳統木構大式建築中是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建築形式,在宮殿、廟宇、府邸、衙署、皇家園林中都得到大量的使用。
(2)歇山建築的外形特徵:歇山建築的屋面形式有四坡,前後兩坡屋面一坡到頂,兩山屋面分為兩段,下半段簷頭屋面與前後坡簷頭屋面四面相交,呈廡殿形式;上半段直上直下,呈懸山形式。歇山建築是在懸山建築和廡殿建築木構架中發展進化出來的一種構造形式,是懸山屋面與廡殿屋面的有機結合——上半段是懸山前後兩坡屋面,下半段是廡殿四角翹起的四坡相交屋面。
(3)歇山建築的結構特徵:歇山建築木構架也是以硬山木構架為主體,兩端梢間的樑架按建築造型要求作出構件的增減變化,具體說是在建築物梢間按一定的尺寸安裝長趴梁、順趴梁或抹角梁,用以承接歇山建築特有的構件——踩步金、草架柱、山花板、博縫板等。同時,整體樑架以下金檁為界,將屋頂部分的構架為上下兩段,其上段按懸山作法“梢間金檁向山面外挑,檁木外端安裝山花板、博縫板”,下段按廡殿作法“四角角梁翹起,屋面四坡相交”,可以說歇山建築的結構是在懸山和廡殿建築木構架中進化出來的一種非常實用又美觀的構造形式。
(4)收山(歇山)法則:由山面簷檁(桁)向內返一檁(桁)徑為山花板外皮,即博縫板裡皮。
歇山建築(仿唐單簷歇山建築)
歇山建築(仿唐重簷歇山建築)
歇山建築(宋、元單簷歇山建築)
歇山建築(宋、遼重簷歇山建築)
歇山建築(明、清單簷歇山建築)
歇山建築(明、清重簷歇山建築)
歇山建築(明、清單簷歇山建築)
歇山建築(宋、遼重簷歇山建築木構架)
歇山建築(清單簷歇山建築木構架)
歇山建築兩山對比(宋、元)
歇山建築兩山對比(明、清)
歇山建築——與收山法則不同的收山尺度
歇山建築——收山法則
知識點延伸:歇山建築的特有構件
需要清楚歇山建築的特有構件是什麼
踩步金:歇山建築屋頂四面出簷,其中,前後簷簷椽的後尾搭置在前後簷的下金檁上,兩山面簷椽的後尾則搭置在山面的一個既非梁又非檁的特殊構件上。這個只有歇山建築才有的特殊構件叫做“踩步金”(踩步金是清式歇山建築常採用的一個特殊構件。它在宋式建築中已有雛型,稱為“系頭栿”。明代歇山建築中,踩步金多以桁檁的形式出現稱“踩步檁”)。踩步金是一個正身似梁,兩端似檁的構件,位於山面下金檁的平面位置。踩步金外一側剔鑿椽窩以搭置山面簷椽,梁身上安裝瓜柱或柁墩承接上面的樑架,它的長度相當於和它相對應的正身部位樑架的長(端頭另外加的尺寸另計),如一座七檁歇山踩步金長度與正身部位的五架樑相當。九檁歇山的踩步金,長度則與七架樑相當。出於構造上的要求,踩步金底皮的標高比正身部分對應樑架的底皮要高一平水(一平水即墊板的高度)。就是說,踩步金的底皮與前後簷下金檁的底皮平,這是由於踩步金的端頭要與下金檁挑出部分作榫扣搭相交的特殊構造決定的。
歇山建築的踩步金是一個兼有樑架和檁條雙重作用的特殊構件。它處於山面金檁的位置,既支承著它上面的樑架檁木,又承接山面簷椽的後尾,兩端還與前後簷的下金檁交圈,檁子的搭交處與角梁後尾結合在一起,它的功能特殊,地位重要,是歇山建築山面最主要的構件之一。
廡殿建築
廡殿建築大式及雜式作法都有,大式廡殿建築中通常都帶有斗栱;在雜式建築中,通常都以攢尖(由廡殿建築演化而來)形式出現,如四、六、八方亭等。詳見下面所講大小式、雜式建築的區別。
知識點1:廡殿建築的特徵
需要清楚廡殿建築的外形和結構特徵
(1)廡殿建築的應用範圍:廡殿建築在中國傳統木結構大式建築中型制是最高的,通常在宮殿、壇廟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物才允許使用。
(2)廡殿建築的外形特徵:廡殿建築的屋面形式有四坡,前後兩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條正脊,兩山的坡屋面與這條脊和前後兩坡屋面四坡相交形成五條脊,所以,廡殿建築也叫四大坡、四阿殿或五脊殿。
(3)廡殿建築的結構特徵:廡殿建築主體(正身)部分構架與硬山、懸山建築的主體構架基本相同;兩端梢間的樑架也是按建築造型要求做出構件的增減變化,具體說是在建築物梢間按一定的尺寸安裝一道長趴梁或兩道順趴梁,用以承接按推山法則尺寸向山面挑出的下金檁、短趴梁、上金檁、太平梁、雷公柱等構件。透過上述構件按推山法則規定的尺寸組合後,形成正脊加長,四條垂脊由直線變為和緩的曲線,使廡殿建築的兩山屋面形成陡峻雄奇的屋面曲線。
(4)推山法則:當每山步架相同時,第一步(簷步)方角不動,從(下)金步起至脊步每步遞減上一步架尺寸的一成(1/10)。當每山步架不相同時,第一步(簷步)方角不動,由(下)金步開始,遞減自身步架尺寸的一成(1/10);再依(下)金步推山後的中向上按(中或上)金步自身步架尺寸遞減一成(1/10);依此類推,直至脊步。
廡殿建築(唐代單簷)
廡殿建築(仿唐單簷)
廡殿建築(仿唐重簷)
廡殿建築(仿宋、遼重簷)
廡殿建築(明重簷)
廡殿建築(明重簷)
廡殿建築(明、清重簷)
廡殿建築(清重簷廡殿攢尖建築)
廡殿建築(明清單簷廡殿攢尖建築)
廡殿建築(明、清廡殿屋頂立面)
廡殿建築(仿宋、遼重簷廡殿木構架)
廡殿建築(仿宋、遼重簷廡殿木構架區域性)
廡殿-木結構推山法示意
廡殿-木結構推山示意
廡殿-推山處理後的屋面垂脊“旁囊”
唐、宋與明、清廡殿屋面——不“推山”與“推山”對比
明—歷代帝王廟景德崇聖殿“推山構架”平面圖
圖中編號為1、2、3、4的線分別為“① 角梁”、“② 下金由戧”、“③ 上金由戧”、“④ 脊步由戧”四根(段)構件的平面位置線,從這四條線的重合交集可以清楚地看出山面每步樑架的“推山”作法。推山詳解見馬炳堅《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一書中有關“推山”的圖解,見下圖。
廡殿兩山木構架示意
廡殿兩山木構架推山與不推山比較示意
廡殿兩山木構架步架相同時的推山方法
廡殿兩山木構架步架不相同時的推山方法
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建築形式主要是指屋頂部分的造型,細分起來種類很多,主要是廡殿、歇山、懸山、硬山這四種主要的造型中演化、組合而成。所以,瞭解傳統木構建築,首先要了解硬山建築、懸山建築、歇山建築、廡殿建築的特徵和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