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北農產品

    其實,好處是有的,但是是立足長遠的。時下,人們對待奧運會之所以有矛盾情緒,並不完全說奧運會對舉辦城市失去了魅力。

    實際上,奧運會對主辦城市和國家名望的提升當然難以拒絕,然而懷疑論者的增加,源自於此類體育盛會所需的投資可能帶來的鉅額赤字,以及設施建設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威脅。因此,經濟與否成為舉辦奧運賽事相關討論的一個重要議題。一個負面例子是1976年的蒙特利爾——該城市的奧運預算最初僅為2.5億美元,然而實際支出最終超過20億,造成的債務讓加拿大政府直到30年後的2006年才還清。

    從短期效益來看,巨型體育賽事難以稱得上是能夠帶來正面回報的投資。這是因為對此類賽事的絕對投資總在不斷增長之中。羅馬估計舉辦奧運會的投資總額為60億歐元,類似於巴黎的估計,並遠高於洛杉磯41億美元的預算。如果只考慮來自贊助商,電視轉播權,和比賽日門票的直接收益,2012年倫敦僅進項8億8千萬美元,而這已經是歷史之最了。因此舉辦該賽事在短期內非常不合算。從1960年(羅馬)到2012年(倫敦),期間每一屆奧運會都超支了。

    但是中國有句古話,要放長線釣大魚。如果採取中長期的分析方法,你會發現更多帶給主辦城市的利益。以1992年巴塞羅那為例,該屆奧運會雖然留下了災難性的60億美元的赤字,但同時帶來了徹底改善這座加泰羅尼亞首府市政建設的契機。再比如2004年雅典奧運會同樣留下高達100億赤字,卻同時完全升級了這座希臘首都的交通系統。

    當然,公開透明對於競爭奧運會主辦權來說至關重要。組委會必須能夠提供長期計劃去利用奧運遺產,強調該體育盛會在社會,環境,文化,經濟方面為主辦城市所帶來的利益。同時,由於參與主辦權競爭城市所冒的風險,國際奧委會同樣需要以公開平等的原則作出最終決定。這樣才會有更多有實力的國家願意申辦。

  • 2 # 碧翰烽

    巴黎、洛杉磯獲得2024、2028奧運會舉辦權,舉辦奧運會真的對城市有好處嗎?

    國際奧委會正式宣佈,2024年第33屆夏季奧運會將在法國巴黎舉行,巴黎因此成為繼倫敦之後第2個三次承辦夏季奧運會的城市,同時巴黎還將歷史上首次承辦殘奧會。此外國際奧委會還宣佈2028年第34屆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歸於美國洛杉磯。舉辦奧運會對於城市都有哪些好處呢?

    第一,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奧運會已經沒有之前的那種瘋狂了,影響自然也會小了一些。因為現在的體育賽事太多,人們對於明星的呼喚,已經不能和之前的相比較了。

    第二,奧運會對於城市還是會有一些好處的。

    首先是城市的形象、知名度肯定會擴大。

    其次,城市的功能肯定會提升,包括環境、宜居、文明、和諧等等各個方面,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

    最後,還是會有一個很好的機會,那就是借奧運會舉辦的機會,發展成文化體育勝地,但這需要充分調動廣大市民踴躍參與,並且形成一種豐富的文化氣質。

    第三,從不利的方面講。一方面是奧運會耗費巨大的投資,另一方面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人力、物力,至少在安保方面需要加大力度。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後奧運會時代怎麼辦,也就是奧運會過後,那些建設的場館如何民用,如何真正形成全民健身和體育文化,仍然是很多城市沒有解決的難題。

  • 3 # 京師律師

    9月13日,國際奧委會正式確認洛杉磯為2028年夏季奧運會及殘奧會舉辦城市。為慶祝洛杉磯再次榮獲奧運會主辦權,洛杉磯眾多著名景點均點亮了代表奧運元素的彩色燈光,向世界展現洛杉磯對於2028年奧運會的無限期待。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向全世界上演了中國式騰飛,規模與建制使得之後的兩屆主辦方暗自唏噓。08年後華人對奧運熱情逐步轉淡,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國民的關注度下跌嚴重,而2016年裡約奧運會則因飽受詬病而“舉世矚目”,成為申辦奧運會反面教材之一。那麼一個城市舉辦奧運會真的對自身有益嗎?

    成功申辦奧運會是對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行政、經濟能力的肯定。奧運會期間,整個城市將承受極大的壓力,包括舉辦國政治穩定、社會治安、經營管理、民眾素質、技術水平、環境衛生以及體育競爭力的一次考驗。舉辦奧運會需要大量的基建工作,而基建工作的主體資金來源於政府財政,這也是巴西今年政局不穩,致使里約奧運會大量場館未完工便投入使用的一大誘因。

    而此次國際奧委會確認洛杉磯再一次舉辦2028年夏季奧運會及殘奧會,不僅讓人回憶起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藉助民間資本成功舉辦,並取得大量盈利。但受制於國情不同,美國作為當前世界最發達國家之一,經濟基礎雄厚,無論是城市或國家都用能力承擔奧運會所帶來的社會環境壓力;藉此同時能夠對城市進行形象宣傳,提升國際影響力。

    而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不禁令人喜憂參半。歐盟正處於歐債危機之中,尤其在英國極為不講義氣的脫歐後,經濟環境更加不被國際資本看好。此外中東難民問題積重難返,使得法德兩國焦頭爛額,短時間歐洲恐難以迅速復興。若之後數年,歐盟能將政局與經濟發展穩定下來,解決難民問題,那麼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將成為法國展示自我最好的平臺。反之,舉辦奧運會將使法國政府財政負重不堪,後果難料。

    綜上所述,舉辦奧運會需要國家、城市提供大量的資源,這一點使全球絕大多數地區望而卻步;除傳統發達國家外,也只有少量的新興國家能承擔該項活動。並且,隱藏在奧運會背後的是各國綜合實力的較量,當下全球經濟復甦緩慢,申辦奧運會一方面可以提升知名度,提升國際資本信心;另一方面奧運會基建工作能帶來大量就業崗位,促進製造業發展。這同樣是美法兩國動機之一。

    此外,凡事都要辯證的來看。舉辦奧運會的利弊其實擺在所有能拿到門票的城市面前,它更像是一種預期,需要自己去權衡。對那些有著極大上升空間,且國內政治穩定,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的國家(如中國),奧運會是向全世界一次展示風采的機遇;而對於經濟增長乏力,甚至龜縮不前,國內矛盾突出的國家,奧運會更像是催化劑,只能加速自身的衰敗。

    諮詢熱線:4001-666-001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瑞汽車的三大件是不是中國汽車裡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