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那個說

    一般都是回家過年,雖然年味淡了,但是親情濃厚,前幾年有次過年沒假,在城市買飯都是問題,還是回家好,沒有壓力一覺睡到自然醒

  • 2 # 摘風鞋業

    肯定回村過年,最重要是家有老人,能看看孩子。這是幸福,無論你多大,你還有媽媽,爸爸。不知道這幸福可以保留多久,用一次就少一次。

  • 3 # 洛陽飆哥

    年越來越近,心卻越來越痛,往年無論如何都得回家過年,因為家裡有父母,早都催著早點回來過年,啥事過了年再說,今年媽走了,心裡空嘮嘮的,感覺天塌了,我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個鐵人,誰知道原來是個懦夫,人前無比堅強,沒人的時候想起來就哭,一個大男人家讓你們笑話了。

  • 4 # 晞文手工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裡,春節團年飯是必須的

    城市人無外乎有兩種人,一種是城市的過客,在城市打拼的農村人;另一種是出生在城市、自小生活在城市的人。

    我們來先說第一種,農村人。農村人為了生活奔波在城市裡。清潔工、搬運工、保安保姆、商販、藍領白領金領,長年在外的日子會積蓄著對家鄉農村的思念。平時因為工作或是經濟的原因,回農村的次數5個指頭都能點得清。

    農村人在城裡,各種辛苦的工作

    家鄉農村有自己的父母長輩、妻兒子女,還有花費半輩子積蓄建起來的房子,可能不值錢但蘊藏著感情的雜件物事,甚至吵過架的隔壁村的二娃、家裡的老黃牛……

    ,之前是農村人的標配。

    趁著年假,身邊的工友都回老家了。大街上人越來越少,城裡慢慢失去往日的熱鬧開始冷清起來。這時候,哪個不想回農村?

    第二種,真正的城市人。即便是城市人,他的父輩或是爺輩,其實都還是從農村走出去的。父輩對農村還是有著深深感情的。過年的時候回到農村,一來有“衣錦還鄉”的意味,二來也有帶小輩散心、認祖的旅行心態。

    出發,向著家的方向

    從另一方面來說,在城市過年也的確越來越沒氣氛了。

    首先,從物質方面來說。80年代到90年代初,那時過年最有氣氛。因為那時改革開放初期,物質開始豐富,大家都由苦變甜,過年的時候可以好吃好穿好玩。而現在全年都物質豐富,不在乎春節那幾天大吃大喝穿新衣服等,所以在物質方面的氣氛感就大大減弱了。

    春節時大采購,大吃大喝穿新衣

    其次,城市禁放煙花爆竹,也是造成過年氣氛大減的重要原因之一。過年農家放鞭炮,聲聲入耳的鞭炮、穿紅著綠的大人小孩,多熱鬧呀!可惜,禁炮成為過年氣氛由熱變冷的分水嶺。春節在感官方面的氣氛感大大減弱。

    春節放煙花爆竹,大人小孩都歡樂

    再次,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前,沒有網路沒有太多的媒體娛樂。年前開油鑊做油炸品、做米粉餅、年糕、殺豬、曬臘肉;過年時不去酒樓吃而在家吃團年飯,逐家逐戶串門拜年、拉家常……也很少外出旅遊。但現在,年夜飯上酒樓快餐化,過年出遊成風人走城空。拜年微信化,年輕人整個假期都沉迷網路手機等,使得春節在儀式活動方面的氣氛感大大減弱。

    吃飯時也沉迷網路手機

    當然,最後還有一個,人的心理變化。小時候過年是興奮、得益和享受,長大了過年是負擔和大出血(要準備多少個紅包),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怕過年了吧?

    過個年,紅包是少不了的

    總之一句話:不管年味如何,農村過年還是熱鬧過城市過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百度起訴粉筆網張小龍及自媒體酷玩實驗室,並索賠1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