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 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Algiers,Alger)位於阿爾及利亞北部沿海,面臨地中海的阿爾及爾灣,南靠雄偉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脈北麓,座落在宛如一個半圓形劇場的烏艾德·哈臘和烏艾德·馬紮法蘭兩海灣之間,沿地中海阿爾及爾灣西岸伸延16公里,市區全長75公里,街道房屋大都建築在山丘上,迂迴起伏,猶如一顆明珠閃耀在地中海的南岸。是地中海南岸最大海港城市之一。走出阿爾及爾城,越過泰勒阿特拉斯山,再往南便進入了舉世聞名的撒哈拉大沙漠。阿爾及爾城氣候溫和,終年綠草如茵,林木茂盛,花開不斷,站在高處俯視全城,近處鬱鬱蔥蔥,遠處水天相接,景色優美迷人,素有“花園城市”之稱,加之城內名勝古蹟眾多,對世界各地的遊客頗具吸引力,使這裡成為北非地區的一處旅遊勝地。 阿爾及爾(Alger)的面積為273平方公里(連同郊區),人口256.2萬(2001年)。位於北緯37度。屬地中海式氣候,年均降雨量691毫米,11月至第二年2月為雨季,6月至9月為旱季。每年1月最冷,平均氣溫12.2℃,8月最熱,平均氣溫24.5℃。1999年阿爾及爾的最高溫度曾達到45℃。 阿爾及爾是一座山城,瀕臨地中海,因海灣中的4座小島而得名,阿拉伯語賈薩伊(EL DJAZAIR)原意為群島,阿爾及爾是法文譯名,最早是西班牙人轉譯自阿拉伯語。在阿拉伯語裡,阿爾及爾和阿爾及利亞同屬一個單詞,其意為“白色的島嶼”。關於這個名稱的來歷,當地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一批阿拉伯先驅者不畏艱險,長途跋涉來到這兒,但他們不知是到了什麼地方,只見海面上有星星點點的一些島嶼,海水隨風揚起,衝擊島邊的岩石,激起層層白色的浪花,其中一個人脫口大聲喊道:“阿爾及爾!阿爾及爾!”其意為“快瞧呀!那些白色的群島。”從此這個名稱便一直沿用到今天。 阿爾及爾是北非地區的一座歷史古城,多少世紀以來一直是地中海的交通要道。公元前七世紀,腓尼基人在此建立港口,後羅馬人建立了伊高西姆城。公元前2世紀,腓尼基人在這裡建立港口,後來羅馬人在這裡建立起一座城市,定名為西奧姆。公元4世紀,城市遭到汪達爾人破壞。公元7世紀中,阿拉伯人在這裡建成繁華的商港。公元10世紀,博洛吉納·伊貝里·濟裡國王在此建立起一座新城,稱之為傑薩伊。十五世紀成為阿爾及爾公國首都。十六世紀土耳其人佔領並在此建居民區。十七世紀時,阿爾及爾開始繁榮。1830年7月,法國殖民軍佔領這裡以阿爾及爾為首府。二戰期間,阿爾及爾成為北非盟軍指揮部所在地,並一度為法臨時首都。1962年7月3日阿爾及利亞正式宣佈獨立,阿爾及爾成為阿爾及利亞的首都。 阿爾及爾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道路850公里,有高速公路通向東西部大城市。位於距市區19公里的布邁丁機場是阿最大的國際機場,可以起降各種型號的飛機。 阿爾及爾港為地中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也是阿全國最大的港口,貨物年吞吐量為650萬噸。 阿爾及爾分新、舊兩城。舊城以東北的卡斯巴區為中西,富有阿拉伯特色,石砌房屋依坡而築,街道狹窄彎曲,傳統攤販市場密集,1992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新城街道與海岸平行,多歐式建築和街頭公園,順山坡向上發展。城市依山建築,它的古老部分在山上,現代化部分在山下。阿爾及爾城是在第十世紀的時候由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建立起來的。它有著光榮的反抗殖民主義的戰鬥歷史。阿爾及爾舊城區稱為“喀士巴”。喀士巴,本來是指現在還遺留在山頂上古城堡。在反殖民主義戰爭中,喀士巴區是一個英雄的堡壘。喀士巴區的山上都有石頭壘砌的一、二層高的古老房子,中間夾著許多狹窄的、鋪著石子的小巷,是一個富於阿爾及利亞民族色彩的地方。新市區的建築與舊市區形成兩種絕然不同的風格,那裡多是高樓大廈,街道寬敞整潔,馬路上車水馬龍,形成現代化城市的繁華景象。新市區內,綠樹環抱的“人民宮”是總統府所在地,許多政府機關、文化和外貿機構也都設在這裡。 阿爾及利亞人最喜歡白顏色,他們認為白色象徵著潔白無瑕的心靈和安居樂業的環境。阿爾及利亞的國旗由綠、白兩種顏色,加上一顆紅色的新月和一顆紅星組成。他們的服飾大多為白色的阿拉伯長袍。他們對白顏色的喜愛也在建築物上充分地表現出來。阿爾及爾城內,不論是高聳入雲的清真寺,還是那一座座玲瓏精巧的別墅和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全是白顏色的。阿爾及爾整座城市,自海濱層層高起,傍山而建。山坡上高低起伏的白色建築物在終年常綠的樹叢中時隱時現,就像片片白色的貝殼飄流在平靜而蔚藍的地中海上。阿爾及利亞人把阿爾及爾稱為“白色的島嶼”,既體現了他們對自己首都的讚美,又生動地勾畫出這個現代化城市的風貌。 阿爾及爾是阿爾及利亞全華人口最多、最集中的一座城市。位於市區東北面的卡斯巴區,是古老市區之一,為穆斯林聚居區,卡斯巴這個名稱來源於一座古堡的名稱。這兒的房屋多為二至三層樓房,用稍加雕琢的石頭依著山坡砌成,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古香古色的城堡遺址,圓形塔頂的清真寺,高高聳立在這些房屋之中,格外引人注目。這裡街道多半為臺階式,狹長的街道上擁擠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兩旁的店鋪連成一片,櫥窗裡擺滿了各種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攤販佔滿了這裡的街頭巷尾,高亢的叫賣聲,嘈雜的議價聲,在人群的上空迴盪,異常熱鬧。清晨或傍晚漫步在這裡,清真小吃店和茶館散發著陣陣誘人的香味,宏偉高大的宣禮塔裡傳來了響亮而有節奏的呼喚祈禱的聲音,使人彷彿進入了一種神奇的世界。卡斯巴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阿爾及爾的工業以水泥、金屬加工、菸草和釀酒為主,還有製革、紡織等工業以及捕魚業。阿爾及爾有面粉加工、釀酒、水泥、石油提煉、汽車製造、製藥、家電組裝等工業。 阿爾及爾有兩所綜合性大學、21所專科學院、27個研究中心、752所中小學、4所綜合醫院和6所專科醫院。市內有319座清真寺和眾多博物館,有巴爾杜史前人類博物館、非洲聖母院、烈士紀念塔、1830年法國入侵登陸點港口和以民族英雄卡德爾命名的廣場等。分別矗立在城市東西兩個山頭的無名烈士紀念塔和奧拉西(AURASSI)賓館(以阿革命根據地奧拉西山命名),是阿革命的象徵。附近還有許多古羅馬時代的古蹟和遺址。 1830年法國入侵登陸點港口 無名烈士紀念塔(Sanctuaire du Martyr)是阿獨立鬥爭的象徵,坐落在阿爾及爾馬達尼亞區哈馬山上,因阿獨立革命的22位先驅曾在此山開會,做發動阿民族解放戰爭準備而得名。烈士紀念塔系波蘭人設計,三家加拿大建築公司承建,於1981年11月17日動工,翌年7月5日(阿獨立二十週年)竣工。塔高92米,呈三片由外向內斜立的棕櫚葉狀,象徵阿的工業、土地和文化三大革命。三葉在45米高處交匯,交點以上有5層,4層用於通訊,一層供參觀,可俯瞰阿爾及爾灣,眺望阿爾及爾全市。三葉根部各有一尊雕像,分別代表阿歷史上的抵抗運動、民族解放鬥爭和國家人民軍戰士形象。三葉下有一永不熄滅的火炬,周圍飾以月桂和羅勒枝,象徵著榮譽與永恆。烈士紀念塔下建有民族聖戰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du Djihad),面積4145平方米。館內共有14個展廳,收藏革命文物5萬餘件,展示了阿人民從1830年法國入侵到1962年獨立期間民族獨立鬥爭的全過程。 位於市區以西20公里處的松樹俱樂部萬國宮為阿會議中心,1999年非統第35屆首腦會議在此舉行。 1999年竣工的喜來登(SHERATON)飯店是地中海沿岸最漂亮的飯店之一,系我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承建,僅用18個月建成。 巴爾杜國家博物館原為巴爾杜宮,1930年被定為國家博物館。目前,該館由兩部分組成:奧斯曼帝國時期建築主要為人文展,包括阿爾及利亞及馬格里布、沙漠地區人民的日常生活、民俗、傳統服飾等。法國殖民時期建築展主要為阿爾及利亞和非洲史前文物,包括公元前300萬至公元前6000年的舊石器及公元前1萬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時期和原始時期的文物等。
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 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Algiers,Alger)位於阿爾及利亞北部沿海,面臨地中海的阿爾及爾灣,南靠雄偉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脈北麓,座落在宛如一個半圓形劇場的烏艾德·哈臘和烏艾德·馬紮法蘭兩海灣之間,沿地中海阿爾及爾灣西岸伸延16公里,市區全長75公里,街道房屋大都建築在山丘上,迂迴起伏,猶如一顆明珠閃耀在地中海的南岸。是地中海南岸最大海港城市之一。走出阿爾及爾城,越過泰勒阿特拉斯山,再往南便進入了舉世聞名的撒哈拉大沙漠。阿爾及爾城氣候溫和,終年綠草如茵,林木茂盛,花開不斷,站在高處俯視全城,近處鬱鬱蔥蔥,遠處水天相接,景色優美迷人,素有“花園城市”之稱,加之城內名勝古蹟眾多,對世界各地的遊客頗具吸引力,使這裡成為北非地區的一處旅遊勝地。 阿爾及爾(Alger)的面積為273平方公里(連同郊區),人口256.2萬(2001年)。位於北緯37度。屬地中海式氣候,年均降雨量691毫米,11月至第二年2月為雨季,6月至9月為旱季。每年1月最冷,平均氣溫12.2℃,8月最熱,平均氣溫24.5℃。1999年阿爾及爾的最高溫度曾達到45℃。 阿爾及爾是一座山城,瀕臨地中海,因海灣中的4座小島而得名,阿拉伯語賈薩伊(EL DJAZAIR)原意為群島,阿爾及爾是法文譯名,最早是西班牙人轉譯自阿拉伯語。在阿拉伯語裡,阿爾及爾和阿爾及利亞同屬一個單詞,其意為“白色的島嶼”。關於這個名稱的來歷,當地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一批阿拉伯先驅者不畏艱險,長途跋涉來到這兒,但他們不知是到了什麼地方,只見海面上有星星點點的一些島嶼,海水隨風揚起,衝擊島邊的岩石,激起層層白色的浪花,其中一個人脫口大聲喊道:“阿爾及爾!阿爾及爾!”其意為“快瞧呀!那些白色的群島。”從此這個名稱便一直沿用到今天。 阿爾及爾是北非地區的一座歷史古城,多少世紀以來一直是地中海的交通要道。公元前七世紀,腓尼基人在此建立港口,後羅馬人建立了伊高西姆城。公元前2世紀,腓尼基人在這裡建立港口,後來羅馬人在這裡建立起一座城市,定名為西奧姆。公元4世紀,城市遭到汪達爾人破壞。公元7世紀中,阿拉伯人在這裡建成繁華的商港。公元10世紀,博洛吉納·伊貝里·濟裡國王在此建立起一座新城,稱之為傑薩伊。十五世紀成為阿爾及爾公國首都。十六世紀土耳其人佔領並在此建居民區。十七世紀時,阿爾及爾開始繁榮。1830年7月,法國殖民軍佔領這裡以阿爾及爾為首府。二戰期間,阿爾及爾成為北非盟軍指揮部所在地,並一度為法臨時首都。1962年7月3日阿爾及利亞正式宣佈獨立,阿爾及爾成為阿爾及利亞的首都。 阿爾及爾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道路850公里,有高速公路通向東西部大城市。位於距市區19公里的布邁丁機場是阿最大的國際機場,可以起降各種型號的飛機。 阿爾及爾港為地中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也是阿全國最大的港口,貨物年吞吐量為650萬噸。 阿爾及爾分新、舊兩城。舊城以東北的卡斯巴區為中西,富有阿拉伯特色,石砌房屋依坡而築,街道狹窄彎曲,傳統攤販市場密集,1992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新城街道與海岸平行,多歐式建築和街頭公園,順山坡向上發展。城市依山建築,它的古老部分在山上,現代化部分在山下。阿爾及爾城是在第十世紀的時候由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建立起來的。它有著光榮的反抗殖民主義的戰鬥歷史。阿爾及爾舊城區稱為“喀士巴”。喀士巴,本來是指現在還遺留在山頂上古城堡。在反殖民主義戰爭中,喀士巴區是一個英雄的堡壘。喀士巴區的山上都有石頭壘砌的一、二層高的古老房子,中間夾著許多狹窄的、鋪著石子的小巷,是一個富於阿爾及利亞民族色彩的地方。新市區的建築與舊市區形成兩種絕然不同的風格,那裡多是高樓大廈,街道寬敞整潔,馬路上車水馬龍,形成現代化城市的繁華景象。新市區內,綠樹環抱的“人民宮”是總統府所在地,許多政府機關、文化和外貿機構也都設在這裡。 阿爾及利亞人最喜歡白顏色,他們認為白色象徵著潔白無瑕的心靈和安居樂業的環境。阿爾及利亞的國旗由綠、白兩種顏色,加上一顆紅色的新月和一顆紅星組成。他們的服飾大多為白色的阿拉伯長袍。他們對白顏色的喜愛也在建築物上充分地表現出來。阿爾及爾城內,不論是高聳入雲的清真寺,還是那一座座玲瓏精巧的別墅和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全是白顏色的。阿爾及爾整座城市,自海濱層層高起,傍山而建。山坡上高低起伏的白色建築物在終年常綠的樹叢中時隱時現,就像片片白色的貝殼飄流在平靜而蔚藍的地中海上。阿爾及利亞人把阿爾及爾稱為“白色的島嶼”,既體現了他們對自己首都的讚美,又生動地勾畫出這個現代化城市的風貌。 阿爾及爾是阿爾及利亞全華人口最多、最集中的一座城市。位於市區東北面的卡斯巴區,是古老市區之一,為穆斯林聚居區,卡斯巴這個名稱來源於一座古堡的名稱。這兒的房屋多為二至三層樓房,用稍加雕琢的石頭依著山坡砌成,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古香古色的城堡遺址,圓形塔頂的清真寺,高高聳立在這些房屋之中,格外引人注目。這裡街道多半為臺階式,狹長的街道上擁擠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兩旁的店鋪連成一片,櫥窗裡擺滿了各種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攤販佔滿了這裡的街頭巷尾,高亢的叫賣聲,嘈雜的議價聲,在人群的上空迴盪,異常熱鬧。清晨或傍晚漫步在這裡,清真小吃店和茶館散發著陣陣誘人的香味,宏偉高大的宣禮塔裡傳來了響亮而有節奏的呼喚祈禱的聲音,使人彷彿進入了一種神奇的世界。卡斯巴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阿爾及爾的工業以水泥、金屬加工、菸草和釀酒為主,還有製革、紡織等工業以及捕魚業。阿爾及爾有面粉加工、釀酒、水泥、石油提煉、汽車製造、製藥、家電組裝等工業。 阿爾及爾有兩所綜合性大學、21所專科學院、27個研究中心、752所中小學、4所綜合醫院和6所專科醫院。市內有319座清真寺和眾多博物館,有巴爾杜史前人類博物館、非洲聖母院、烈士紀念塔、1830年法國入侵登陸點港口和以民族英雄卡德爾命名的廣場等。分別矗立在城市東西兩個山頭的無名烈士紀念塔和奧拉西(AURASSI)賓館(以阿革命根據地奧拉西山命名),是阿革命的象徵。附近還有許多古羅馬時代的古蹟和遺址。 1830年法國入侵登陸點港口 無名烈士紀念塔(Sanctuaire du Martyr)是阿獨立鬥爭的象徵,坐落在阿爾及爾馬達尼亞區哈馬山上,因阿獨立革命的22位先驅曾在此山開會,做發動阿民族解放戰爭準備而得名。烈士紀念塔系波蘭人設計,三家加拿大建築公司承建,於1981年11月17日動工,翌年7月5日(阿獨立二十週年)竣工。塔高92米,呈三片由外向內斜立的棕櫚葉狀,象徵阿的工業、土地和文化三大革命。三葉在45米高處交匯,交點以上有5層,4層用於通訊,一層供參觀,可俯瞰阿爾及爾灣,眺望阿爾及爾全市。三葉根部各有一尊雕像,分別代表阿歷史上的抵抗運動、民族解放鬥爭和國家人民軍戰士形象。三葉下有一永不熄滅的火炬,周圍飾以月桂和羅勒枝,象徵著榮譽與永恆。烈士紀念塔下建有民族聖戰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du Djihad),面積4145平方米。館內共有14個展廳,收藏革命文物5萬餘件,展示了阿人民從1830年法國入侵到1962年獨立期間民族獨立鬥爭的全過程。 位於市區以西20公里處的松樹俱樂部萬國宮為阿會議中心,1999年非統第35屆首腦會議在此舉行。 1999年竣工的喜來登(SHERATON)飯店是地中海沿岸最漂亮的飯店之一,系我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承建,僅用18個月建成。 巴爾杜國家博物館原為巴爾杜宮,1930年被定為國家博物館。目前,該館由兩部分組成:奧斯曼帝國時期建築主要為人文展,包括阿爾及利亞及馬格里布、沙漠地區人民的日常生活、民俗、傳統服飾等。法國殖民時期建築展主要為阿爾及利亞和非洲史前文物,包括公元前300萬至公元前6000年的舊石器及公元前1萬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時期和原始時期的文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