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幻西柚u8
-
2 # 離2801
愛打人的原因:
1、不當模仿
不論是親朋好友或鄰居的孩子,只要有過動手的行為(也許嬉鬧的打,也許是懲罰的打),對於模仿力強的孩子,看在眼裡,當然會學起來。甚至是電視、影片中的情節,孩子也照學。
不難發現孩子覺得打人反而開心,生氣情緒來時也會打人,因為他腦袋瓜看到的情景就是這樣。但最常發生的,孩子家長的體罰,孩子看到的是家長生氣,所以打人,孩子就會在自己生氣不開心時,也出現打人的動作。
2、年紀小力道拿捏不當
大約一歲左右的小孩,也會出現有打人的舉動,特別是本身氣質是反應強度較強、較急躁的孩子。他們的本意可能只是想要大人注意他、大人理解他的需求,如果大人對於孩子的肢體語言表達敏感度較低,孩子就更會出現這樣的舉動,因為他會發現,只有這樣大人才會注意到我。
3、感統失調
兩三歲後若有感統失調的孩子,與人打招呼或碰觸因為力道控制不好,就很容易被誤解是打人;另外感統失調的孩子也會比較容易控制不了自己的衝動情緒,也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
4、生氣但語言表達情緒能力不足
例如兩三歲的孩子與同伴遊戲,結果玩具被搶,這個年紀的語言表達能力沒有肢體動作來得靈活,因此很容易直接以行動表示情緒。
5、不小心被大人強化了
年紀小的孩子與大人互動遊戲的過程中也可能不小心出現打人的行為,這時候如果大人反應不當,例如說:“咦!你怎麼打阿公咧!“孩子會發現這個行為達到的結果很特別,就會一再嘗試而變成習慣。
愛打人的對策:
1、斷絕環境中的模仿源
儘可能在孩子未建立好同理心(大約5歲)之前不要接觸任何有關暴力的遊戲、影片會甚至和會打人的孩子一同遊戲。雖然很多家長都會說,他們都有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但對於年紀小,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你越是告誡,他們越是想嘗試。
可是,還是就是這麼衝動,他們不會想到這個舉動帶給別人的感受是什麼,更加不會有感同身受這件事,所以預防勝於治療。
2、大人越是生氣時越要冷靜
打這個懲罰方式絕對不適用於這個年紀的孩子,當孩子做錯時,大人可以冷靜的要求孩子:你被判出場了,你犯規打人,請去隔離區罰站。大人的情緒千萬不要隨著孩子一起高漲,因為你就是要讓孩子學會你的情緒控制能力,孩子才不會情緒一來就衝動的出現攻擊行為。
3、如果可以請在孩子打人前阻止他
利用「紅綠燈」的概念教導孩子面對事情的處理方式,您抓住孩子的手,停住孩子的動作(紅燈),讓孩子想想看這個舉動可以嗎?引導孩子想想有沒有更好的方式?(黃燈),讓孩子去執行對的行為(綠燈)。例如孩子玩具被搶,可以教導孩子說:這是我的玩具,請先還給我。
4、應重複演練對的行為
如果孩子已經打人了,除了請孩子道歉,也要請孩子重新演練一次正確的應對方式,才不會一碰到類似狀況,孩子只會用打人的方式迴應。
5、找到發洩管道
平常也能幫孩子找到可以宣洩的活動,像是揉紙、拉黏土、打球等等。
6、主動控制遊戲
有些遊戲也可平時在家玩,增加孩子控制自已行為的能力,例如:1.2.3木頭人(指令要簡單點,媽媽一回頭,就蹲下)、鏡子游戲(媽媽摸鼻子,孩子就要摸鼻子)。
7、故事教學
利用繪本加強孩子情緒表達能力,例如《家有生氣小恐龍》、《我的感覺》等,關於情緒表達的書都可以。
8、增加感覺統合刺激
增加活動量(每天應有一小時的大肢體活動)、觸覺刷、多玩黏土、積木、攀爬等活動。
-
3 # 欣欣的天空
9個月的寶寶已經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了,如果無故打人,9個月的寶寶打人怎麼辦,寶寶會打人這是正常的,只要大人好好的教寶寶,讓寶寶知道打人是不對的。
一般來說,9個月的寶寶大人應該都不是故意的,只是覺得好玩而已,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引導寶寶,但是不能對寶寶胎兇,太兇的話會讓寶寶產生心理陰影,從而會影響到智力。9個月的寶寶正是寶寶智力發育的時候,所以會有打人的做法是正常的。
回覆列表
一般來說寶寶打人,可能是寶寶正處於一個對外界探索敏感期的緣故,寶寶可能只是想透過打人來吸引家長注意,或者是因為太高興無法控制自己,也可能是想透過打人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想法。如果寶寶總是反覆出現打人這種行為,可能與家長的間接默許,或者寶寶的視覺模仿以及寶寶感到寂寞等因素有很大關係。家長要冷靜處理寶寶的這種行為,不能有過激反應,需要耐心的疏導,多陪寶寶做一些親子活動,做好自身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