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斤重撥四兩夢
-
2 # 北美天涯
國企改革,好!
什麼是,國企改革?我瞭解的不是很全面很準確。我比較喜歡舉例子打比方。我說個多年前深圳一家國企我看到的例項。至今歷歷在目呀。
那次我到那裡去找人辦事,電梯出來還沒進門,就聽著一個女聲在嘶吼。好奇心促使我加快腳步進去看看有啥情況。
只見這女性正在敲擊著一個爺們的卡座檯面,嘴裡大聲指責著這爺們反應太慢,沒及時彙報,等等,好像耽誤了她的國際大陸的頭幾件大事。
咱男的,更感興趣的是,這時候,被呵斥被批評被幫助的爺們啥情況。
這一打量,媽呀,姥姥,可是資深呀,應該快退休了吧,這給訓的,臉上五彩斑斕的,嘴上囁嚅著徒勞地辯解著。
都是同事嘛,怎麼一個像奶奶一個像孫子呀?
哪個政策法規條文允許這樣咆哮嘶吼?這女的哪裡來的底氣?
我一直不明白。
.....
所以,我支援國企改革!
改革就是好!
-
3 # 小臭貧
國有企業改革之後,現在用人形式已經不像原來計劃經濟時代的用人方式了,那會國企都是採用的憑派遣證和招工表入職,明顯已經很落伍了,不利於人才的競爭和企業的發展。因此目前國企和民營企業都差不多,都是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指導下的勞動合同制用工。
雖然國企和其他企業都是同樣的用工形式,但是二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正是因為這種區別的存在,也就間接造成了國企的非凡競爭力和人才吸引力。那麼國企的吸引力來自哪些方面呢?
一、社會價值認同感強,從業環境優良。
這個受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能在國企工作還是很受人尊敬的,尤其在老一輩人心目中。我們村就有一個以前在電力局上班的,那會電力局待遇非常之好,我小時候很窮的時候,他們家經常會發很多東西,而且也非常有錢。因此,在這種氛圍影響下,小時候我父親說一定要好好唸書,將來到電力局上班,這輩子就不愁了。當然,現在福利待遇都規範了,電網可能沒有以前那麼牛掰了,但是無疑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國企。
從近幾年的國家電網招聘情況就可以看出,隨著學歷內卷的發生,現在國網每年招聘的人員素質都非常的高,這也就是他吸引力的突出表現。
二、工作穩定性好,法律保障全面且正規。
雖然現在國企已經變成了勞動合同制用工,但是以前遺留下來的計劃經濟的影子還在,管理上跟機關事業單位也差不多,尤其表現在職業穩定性上面。國企不會因為你不能創造生產價值了,就把你隨便開除或者解除勞動合同,通常只要自己不犯錯誤,一直可以籤合同,最後簽到無固定期限合同。
當然在國企裡面,《勞動法》等規定的相關待遇都會給予保障,如果因為企業改制必須進行裁員的話,也會按照相關規定給你足額的補償金的,這個跟一般的民營企業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在於,民營企業利潤是第一位的,往往是能省就省,畢竟省下的就是老闆的錢。但是國企裡面,領導和員工都是一樣,都是給國家打工的,錢也不是領導的,主要符合規定,領導才不會剋扣下屬的那點錢。
三、福利待遇總體較好,個別行業更是突出。
很多國企因為具有行業壟斷地位,待遇相當之高,比如菸草、電網,這些國企的待遇普遍要比當地的公務員高得多。當然很多國企可能沒有壟斷地位,但是因為國家品牌影響力,他的待遇優勢更是突出,比如茅臺、五糧液集團。
經過國企的改制,現在中國的涉及國家命脈的行業基本上還是國企在主導,比如鐵路、電力、能源、銀行等行業,民營企業還是沒有資格准入。能夠在這些國企行業工作,那顯然是非常榮耀的,畢竟現在社會價值觀中錢的作用也在逐步提升,能夠在這些國企工作,又穩定又有錢,而且還有面子,它怎麼能沒有吸引力。
當然國企用工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也有正式的合同制人員,也有派遣人員,派遣的待遇往往要差點,但是正式的人員即使跟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就是正式工,待遇都一樣。所以在國企發招聘公告的時候一定要分辨清楚,如果是派遣工就沒必要去了,畢竟去了就是二等公民,待遇差一大截,心理會有落差。
-
4 # 岷江一老槍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開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設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始了全面的改革開放。其中企業改革是重要內容之一。在這之前,中國企業這樣是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企業和聯營企業,當時還不允許自然人投資辦企業,一些地方出現了“戴紅帽”的私人企業。那時的企業應該說是一個資產為全民或者集體所有的“單位”,和其他單位一樣上面還有主管單位,那時的企業雖然有的也叫“公司”但和後來的“公司”完全是兩碼事。
一是企業財產權不清晰,企業資產是企業授權管理的資產,但主管單位可以調進調出,企業所有和全民所有之間沒有清晰的界限,企業沒有完整、清晰的法人財產權,同時由於財產權不清,企業承擔責任的限度也不清;二是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不科學,有的是黨委負責制、有的是集體負責制、有的是廠長經理負責制等等,企業決策機制、約束機制、激勵機制不健全;三是企業自主權不明確,企業不是完全獨立的市場主體,像原材料進貨、生產任務、企業招工等等都要主管單位審批,企業自主效能動性差,九十年代初雖然開始企業擴大自主權改革,但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企業社會職能多負擔重,當時國家沒有建立統一的社保、醫療保障體系,企業在生產經營的同時還要負責職工養老、醫療,有的還要承擔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等等,同時由於企業已經是個“小社會”,無法自由退出市場,即使企業無法經營,但職工分流等問題繁雜,只能靠主管部門撥款維持。總之,面臨即將全面開放的中國市場,原有企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需要,接受市場考驗。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開啟了中國建立社會主義生產經濟的征程。《決定》提出:“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1993年12月頒佈的《公司法》為國有企業改革確定了登記依據和公司制企業的法律規範。98年左右,全國範圍的國有企業改革全面展開。
國有企業改制就是要把原來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建為公司制企業。國有企業改制的核心是改革企業產權制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公司是股東以出資(或者股份)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股東享有投資形成的股權,公司享有股東投資的全部法人財產權,股東不能越過公司主張公司財產。公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管理,公司股東透過股東會和公司議事規則行使權利,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相互制衡、各司其職。公司剝離養老、醫療等社會職能,輕裝上陣。公司接受市場檢驗,自擔風險,不進則退。
-
5 # 智慧的雲帆
國企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打破低效率、養閒人、變相吃大鍋飯的慵懶狀態,方法是產權制度改革,引入現代企業制度。
-
6 # 夢幻辰星IE
國企與公司不一樣,國企由國家注資,公司可混合股份,是有限責任。公司制是現代社會較普遍的制度。國企壟斷經營,國資委是靠山,象菸草,電力,通訊,軍工,沒人能競爭,掌握經濟命脈,正常經營沒問題,人財物穩定,利潤可控,有護城河。
-
7 # 過去將來
改制前的國企不是公司制,都有行政級別。國企改革的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技術裝置嚴重落後,在國際大陸沒有任何競爭力。
國企改革前的大多數國企,因為裝置等用的都是三四十年代蘇聯更新換代的,八九十年代已經嚴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主要的方式是利用外來資金和技術,發展出口創匯型企業,讓國家財政狀況得到改善。1979年,中國外匯儲備只有一億多美元,國窮民窮內需不足。只靠自己發展是不可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
透過引進外資引進裝置,提升各類人員的技術水平,必須改變技術落後面貌。
第二,當時的近30萬家國企,管理落後缺乏市場觀念,沒有市場競爭力。
九十年代初的大多數國企,在改制前適應了計劃經濟模式,產品設計研發等嚴重滯後,在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力。別說國外在大陸都賣不出去。不改制只能等著破產。
第三,改制前企業辦社會,保證自己所供養的醫院學校幼兒園警察局武裝部等,長期靠國家財政補貼維持。
截止到1992年,全國國企已經連年虧損,總虧損已經達到了500多億元人民幣。而同時由於市場搞活,民營和合資企業,僅稅收一項已經超過了3000億元。如果不改制,長此以往只能把國家財政拖垮,最後仍然是企業大量破產。
所以,國企改制是放手一搏,能救活多少救多少。事實證明,改制是及時的有效的。企業改制十年後的2002年,國企從年虧損500多億到年上繳稅收200多億,實現了大多數企業的起死回生。
從這個意義上說,國企改制功不可沒。那些只從自己一己之私看問題的人,當然對改制頗有微詞。因為改制動了很多人的利益,讓不少工人下崗,帶來的副作用持續的時間不短,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事實。
-
8 # 知行合一合一合一
把無限責任改成有限責任,誰的無限責任呢?出資人的。誰是出資人呢?國家。原來企業經營不好,國家要兜底的,該還的錢都要還,該發的福利一分不能少。現在,不行就破產,國家不兜底了。
-
9 # 運籌帷幄西柚m
國企改革一定要從高層改起,老總的年薪工資要與企業的效益掛鉤,企業年年虧損,老總換個地方還是老總。一定不能讓那些把企業搞垮的老總輕鬆,拿那麼高年薪一分不少的退出來,審計部門審計,有問題的拿起來。
-
10 # 魯卡爾
沒意思。國企是全民所有制,是社會主義計劃(按比例)經濟發展的前進方向,不需要再改制了。若改成混合所有制,會造成思想混亂,沒意思;若改成私有制,倒退了,更沒有意思。
-
11 # 取什麼名都重複了
所謂國企改革,以前的國企無論是地方國企還是央企,基本都是隸屬於當地國資委或者中央國務院控股,而國企改革更多的是引入民營或其他資本對原有國企進行股權結構的改革,從而引發公司制度、業務等各方面的改革。
-
12 # 開朗大方明月清風131
沒改前是全民所有制,公司是所有公民的,是國家的,改制後就有股東了,是國資委的,國資委就可以處置公司了,資產、人員處置就簡單了,股東同意就可以了,只要不違法,股東想著怎麼處置都行,比如出清、破產、重組整合等待
回覆列表
誠如題主所說企業不就是公司嗎?國有企業也是公司啊,但是國有企業的性質和公司制不一樣啊。看下各自的定義:
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
公司制企業:公司制企業是指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人數以上的投資者(或股東)出資建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
從上面就可以看出,國有企業具有很大的社會責任感,因為他要給人們提供工作,這也就是人們所詬病的,國企工作的人很輕鬆,但是工資低,因為什麼?本來一個人能幹的活,國企招了2個人,甚至3個人。那能不輕鬆嗎?當然國企也有工資高的,那也得看具體效益,虧損的國企工資估計不會高,那些高管不算。
簡單地說,國有企業就類似於人們印象中的中國的父子關係,國家就是父親,國企就是兒子,去社會闖蕩,不管混好還是混不下去,都有老子給託底。這也是有些國企虧損的原因,有些國企的領導,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可能就是過來鍍金的,反正有國家這個老子託底,虧損就虧損嘍。
改制成公司制就不一樣了,就變成美國那樣了,18歲成年以後老子就不管了。
現在的國企改革就像國企成年了。國家雖然仍佔有股份,但是要自負盈虧了。沒人給託底了,到時候工資發不出來怎麼辦?所以要提高效率,去盈利。因為分出去的一部分股份大機率是給到這些高管,本來拿死工資現在有分紅了,那不鉚勁的讓公司盈利年底分紅呀。
國企改制可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啊,萬一都像聯想那樣,那可是改了個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