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綠茵如風
-
2 # 流星看球
足協關於中超俱樂部必須擁有女足的硬性要求並不高,大多數俱樂部都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準備。這個階段收購大學女足隊實際上比收購女超職業隊價效比要高的多。
首先,女超職業隊框架已經成型,中超俱樂部想要直接買下來,成本肯定很高。像武漢車都江大、上海農商銀行、梅州輝駿女足這些球隊都擁有大量的國腳,沒有幾千萬人民幣根本拿不下來。
其次,有些女超俱樂部關係比較複雜,即使花了錢也未必能夠將手續弄齊整。比如大連權健女足,在權健集團倒臺以後,現在由大連體育局接管。這裡面有權健的股份,也有大連體育局的股份,關係非常複雜。如果無法理清脈絡,到最後錢花了,事沒辦成,只會給自己添堵。這也是為什麼大連一方選擇直接併購大連U18女足,放棄大連權健女足的原因。
最後,女超職業隊已經成型,即便是買下來重新改造,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並不比組建一支新球隊小。與其這樣,不如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打造一支新的球隊。即便是新球隊的實力不如女超隊,後期也可以適當的引進有實力的國腳進來。畢竟換一、兩個核心球員的代價遠比換掉一整支球隊要小的多。
-
3 # 長樂體壇
根據中國足協相關規定,2020賽季中超俱樂部必須配備女足隊伍,這是硬性的准入標準,那為什麼很多中超俱樂部都選擇和大學女足合作呢?相信很多人都會說跟錢有關係,事實上來說,真的如此嗎?
當然,要說和錢沒關係,那是絕不可能的,但也不是絕對的。
一、中超俱樂部本就需要極大成本來運營球隊,增加女足隊伍,無疑是加重負擔。
本賽季中甲聯賽已經結束,對於石家莊永昌的衝超,很多人都說是被貴州恆豐和長春亞泰“抬”上中超。雖然話難聽,但是話糙理不糙。中超聯賽動輒十億八億的投入,真不是一般中小企業能夠承擔得起,關鍵還不一定能夠立足中超。
那本就是大投資的中超球隊,再增加一支女足隊伍,這會極大加重俱樂部的負擔。雖然中國足協也有相關規定,投入幅度在1500-3000萬之間,看似不大,不過是中超男足的零頭,但男足本就基本是虧本投入,這無疑就是加大俱樂部的財政赤字而已。
二、至於中超俱樂部選擇和大學女足合作,前提就是資金的問題。去收購現成的女超職業隊,有心無力。
本就資金有限,還何來多餘的資金去收購女超職業隊?天津泰達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女足的合作,都不是一帆風順,也是經過多次溝通和交流,這才達成合作的意向。如果選擇收購女超職業隊,那更加多困難需要解決。
既然是女超職業隊,那俱樂部本身資產就不低。想要收購,投入的資金也會增加不少倍數,而且都是職業球員,相關的主體變更、工作人員和球員合同、福利、薪酬待遇等等方面也需要進行調整,這工作量實在太大了,還不一定能夠順利解決。
相反對於大學女足來說,這些工作就簡單多了,只是業餘球員向職業隊的轉變而已,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沒有這麼複雜繁瑣。更加關鍵的是女足的關注度實在太低了,女超聯賽都基本沒什麼關注度,沒有關注度就沒有贊助商願意投資,也沒什麼球迷花錢觀賽。
對於中超男足來說,女足完全就是入不敷出,連基本的廣告效應都很難實現。廣州恆大這個大金主,在男足方面的發展足夠成熟,也同樣選擇從恆大足校組建女足隊伍,一步步去發展,不會再像投資男足那樣大張旗鼓。那對於中超其它中小俱樂部來說,更加不能盲目更從。
中超俱樂部組建女足隊伍,除了必需的資金之外,還有其它方面需要仔細考量。三、女超職業隊基本定型,有其固有的發展模式,但缺乏大學女足的上升空間。
目前中國女足聯賽,女超和女甲都基本定型了,想要實現質的飛躍,就必須加大投入,這又是筆極大的開支,職業球員的身價和薪酬都不低。
反觀大學女足,很多都是大學的體育專業生,從無到有,球員們都會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機會,也有源源不斷的學生球員可以補充進來。俱樂部只要稍加調整,其發展速度都會非常驚人。
上海女足熊熙就是這樣的球員,從廣東女足退下來,轉而到上海體育學院求學,現在又搖身一變,再次成為職業球員。對於這難得的機會,熊熙也非常珍惜,畢竟對於心愛的足球,還是非常難割捨的。成為職業球員後,也豐富了熊熙的工作經驗,對其以後的發展也會受益匪淺。
四、目前中國足協也是處於摸索階段,以後難免有其它變化,這種未知因素也會影響俱樂部的發展。
對於中國女足的發展,中國足協出臺政策要求中超球隊必須配備女足隊伍,這也是情急之下的決策。隨著模式的深入發展,必然要不斷地適時調整,以適應這個發展趨勢。
那對於中超俱樂部來說,增加女足隊伍,本就是個“累贅”,還無法預知未來,何苦還去花大成本收購職業女超隊呢?和大學女足合作,那才是最佳選擇。
其實中國女足的發展並非只靠這條道路就能成功,關鍵在於中國足協對於整體基礎工作的發展。中國足協的這種決策很可能會變成形式主義,要想真正發展中國女足,必須從運動員人口基數、青訓質量、聯賽水平和市場開發等方面去發展,這才是根本之道。
-
4 # 劉量包體育
之所以很多中超俱樂部收購大學女足,而不是收購女超球隊,據我瞭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當然是省錢,二個就是省心。
先說省錢。雖然說現在但凡養得起中超球隊的,應該都不差錢,而且,足協還制定了政策,就是每年不低於1500萬人民幣,不高於3000萬人民幣。但是,能省一分是一分,而且,女超俱樂部現在數量也沒那麼多,中超是16支隊,而女超明年擴軍,也只有10支隊,某種程度上,如果都盯著女超俱樂部,勢必造成哄搶,女超俱樂部老闆就待價而沽,收購成本勢必增加。
據我瞭解,南方某女超俱樂部,在去年獲悉足協的政策後,今年轉入了數名國腳,希望打出好成績,還想進行俱樂部相關建設,搞的規模大一些,等著同省的幾支中超球隊來收購,好賣個好價錢,在該隊老闆看來,既然老闆們玩中超可以1年投入十幾億甚至幾十億,那麼,多花點錢買個女足球隊,應該是“很輕鬆”的事。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初步接觸,詢問報價後,幾家中超俱樂部就放棄了購買的念頭,自己搞起了球隊,女足職業化遠遠不夠,基本弄個隊,就可以打女乙,而且,足協也沒規定收購的女足球隊級別,甚至連地域都沒有限定,所以,很大程度上,這支女超俱樂部,該老闆可能砸手裡。
再說省心。目前的女超球隊,有的所有權比較複雜,還有的欠薪,加上基本每個隊都有國腳,在某種程度上,勢必要花大力氣進行管理,以前曾有過大牌國腳在俱樂部不服從管理的訊息。而如果是大學生隊,基本都是小姑娘,比較好管理。
不過,收購大學生女足,不收購女超球隊,多少給人一種“應付”的感覺,畢竟,現在的大學生隊,談不上是女足體系中的一環。而足協的本意,是希望像英超那樣,以男足俱樂部帶動女足,重塑輝煌,但現在看來,效果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
5 # 體壇深一度
這個主要原因就是錢啊!你以為養一支女足俱樂部省錢嗎?一點都不省。網路上總有人說中國女足隊員賺的少,可事實上,女足國腳級別的是哪一個身價不超過百萬?尤其是中國女足俱樂部的翹楚江蘇蘇寧女足,以及權健時代的大連女足,她們賺得比中甲頂級俱樂部都多。此外,還有王霜效力的武漢江大女足。這些球隊在女足界的收入堪比,男足的廣州恆大、上海上港和北京國安。中國足協對於男足俱樂部的要求的是2020年需要配備女足球隊。可這個並不是一個絕對的必然選項。這個和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一樣,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足協還不敢做強制要求。以申花為例,他們儘管前身是曾經的上海市足球隊,但職業化多年,上海市體育局已管不了他們,他們也不可能和上海體育局旗下的上海女足進行合併。另外上海女足名將很多,他們的工資也不低。因此,申花選擇直接收購學生女足。還有大連人看著大連女足解散也不收購,其實就是因為錢。
其實如果嚴格要求,類似歐洲那些大牌俱樂部一樣,做到無縫連線,就是有男足也有女足,他們是一個俱樂部系統的。中國只有江蘇蘇寧一家。蘇寧入主江蘇足球后,分別拿下了原來的江蘇省男足和江蘇省女足。至於其他的俱樂部都是純粹的男足俱樂部。那麼,為什麼不能男女足合併呢?問題在哪裡?那就是人家女足俱樂部能夠存在,不僅是省市的球隊,更多的是私營老闆投資的球隊。例如,如果長春亞泰需要女足,長春大眾卓越女足能同意被收購?現在大眾卓越女足是女超,且是三甲俱樂部。亞泰並不是啊,亞泰現在只是中甲俱樂部。
-
6 # 支離破碎2019
首先,絕大多數女足隊伍非純正職業球隊,基本為地方體育局加贊助商模式,隊伍總數也不多,一地一隊。舉個栗子,上海兩支中超球隊,只能有一個球隊收購體育局的隊伍,另外一支只能轉向大學球隊。其次,女足聯賽水平有限,差距並非如男足中超和大學生聯賽之間的差別之大,而且運營費用也小,何樂而不為呢。其實這項政策應推廣至中甲,擴大女足基礎,提高女足水平,只可惜國內經濟狀況不甚理想,又趕上疫情,政策能否順利執行,還得打上個問號
-
7 # 文登路9號
因為這些球隊不想搞女足,只是為了足協的政策。如果足協今天說中超不用搞女足了,那麼明天這些大學生球隊就會被砍掉。
-
8 # 南粵足球事
中超球隊搞女足,那是足協的要求。但足協並沒有要求必須搞職業女足,只要俱樂部中有女足球隊即可。比如恆大,他們足校就有女足,而且分好幾個梯隊。富力足校沒有女足,所以他們就和大學女足隊合作共建。中國足球的泡沫很大,儘管中超俱樂部很多揮金如土,但除了那幾個財大氣粗的,很多俱樂部壓力也很大的。為什麼本賽季有那麼多的乙級和中甲俱樂部解散?就是因為準入制度的條件增高,一支中乙球隊就要求有7,8個梯隊球隊,這讓他們很難生存,畢竟他們無法從足球中得到實際的收入。所以,中超俱樂部更願意收購大學女足隊共建,的確有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完成足協任務的意思。
回覆列表
截止目前,大多數的中超俱樂部都已經完成了這個指標。
有些中超俱樂部是本身就配備有女足,比如江蘇蘇寧,其女足球隊還是上賽季女超聯賽的冠軍。有些俱樂部是擁有自己的女足青訓球隊,也能輕鬆解決,比如廣州恆大。而其他此前沒有女足的俱樂部,都是採用合作的方式直接“收購”一支現成的女足球隊。
但是,絕大多數的中超俱樂部都選擇了和大學球隊合作,把大學校隊升級為自己的女足球隊,如上海申花、天津泰達、大連一方等。
這有點讓人想不通:為什麼中超俱樂部要選擇水平相對低的大學校隊呢?女超聯賽裡那麼多的職業球隊為什麼不能合作呢?
這主要和足協的兩條規定有關。
足協規定,中超俱樂部對女足的投入每年最低為1500萬元,最高為3000萬元。同時足協還有一項規定,中超俱樂部如果收購女超聯賽的球隊,必須保證每年的投入不能比收購前少。
問題就出在了足協的這兩條規定在大多數女超聯賽球隊身上會出現了矛盾。目前女超聯賽大多數球隊每年的投入已經超過了3000萬元,也就是超過了足協規定的中超俱樂部投入女足的上限。這就斷了女超俱樂部被中超俱樂部收購的可能。
足協為什麼會對中超俱樂部對女足的投入設定這麼低的上限呢?
我覺得這可能是故意不想讓中超俱樂部直接買女超球隊,而是引導他們買更年輕更基層的球隊,讓更多半職業女足球員走上職業化道路,擴大中國女足的人才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