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051224112485
-
2 # 18zhou
自然,也即非人類世界,但它與人類世界的關係十分密切。所以,我們有必要重視自然與人類世界的互動關係。從審美的角度來看,“生態美學不是建立在人與自然抽象聯絡上的空中樓閣”。因此,《紅巖》所描寫的這些自然,並不是對自然界直接再現的自然,也不是“與人類社會相對的、作為生物學意義或物理學意義上的自然整體”,而是作者對世界、對生命的本真體驗和感性經驗。
紅巖:透過濃霧和烏雲,展現惡劣的政治環境下,革命者的堅強不屈
濃霧、烏雲這兩種自然現象,在《紅巖》文字中出現的時間不同。
濃霧主要集中在小說的前幾章中,給小說營造了一種朦朧的感覺和陰冷的時代氛圍。烏雲出現得稍晚一些,主要出現在國民黨對共產黨、革命者進行系列屠殺的情景下。“烏雲”意象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也隱喻著小說中的國民黨困獸猶鬥般地瘋狂,同時也使人產生一種恐懼的心理感覺。
紅巖:透過濃霧和烏雲,展現惡劣的政治環境下,革命者的堅強不屈
在小說開頭就寫道:“抗戰勝利紀功碑,隱沒在灰濛濛的霧海里,長江、嘉陵江匯合處的山城,被濃雲迷霧籠罩著”。霧景展現了故事發生的時間、時代背景和地點,也即對抗戰後期至重慶解放之前的某個元旦時節,一個陰沉沉的早上故事發生在山城重慶。濃霧暗示著在這兩江交匯的地方,特別嚴重的白色恐怖籠罩著一切。這就為小說營造和奠定了一種凝重、壓抑、不明朗的整體氛圍,同時又使得作者和小說中的正面人物負載著某種時代危機感和使命感。
第四章“江姐來到濃霧瀰漫的朝天門碼頭附近,四邊望望,霧太大,幾步以外全是一片朦朧。”重慶是“霧都”,其標誌性的朝天門碼頭自然也就濃霧迷濛;同時也暗示著時局的發展在一天天惡化,農村的鬥爭形勢越加複雜和嚴峻,所以共產黨幹部江姐被派去華鎣山做鄉村武裝鬥爭工作。此處的濃霧預示著,肩負重任的江姐此去,前景堪憂。隨著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可知,江姐剛到工作地點,就看到了她想念的丈夫被殺示眾;再後來,她又被叛徒出賣和被俘。
紅巖:透過濃霧和烏雲,展現惡劣的政治環境下,革命者的堅強不屈
山城的霧氣,這一自然現象在小說文字中被有選擇性地進行描繪。“霧海”和“濃霧”既表明了早晨的“霧都”重慶的空間性、時間性維度,又在看似靜謐,實則鬥爭緊張的小說整體氛圍中顯現出一種帶有象徵性的喻指。這正好體現了人們緊張而迷茫的心理狀態、心靈存在的本質,直觀對濃霧那“灰濛濛”的生命體驗相呼應。
小說一開始就被籠罩在這霧氣朦朧的時代氛圍之中。與其說“霧”這一自然現象是實體性的,不如說是意向性的。這裡的“濃霧”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作者寫它的目的並不是讓讀者透過讀小說來認知霧,而是力求借它展現在解放前夕籠罩在人們心中的心理體驗和感受。作者選擇了霧都早上濃霧瀰漫的自然景象並將其放置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中,經過選擇性的藝術處理,於是濃霧就從現實空間進入到心靈營建的想象空間中,從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變成了小說文字營造的迷濛世界的意向性存在。
小說文字中的“濃霧”在重慶的江岸、碼頭街上瀰漫。在這樣不明就裡的整體時空裡,那象徵著山雨欲來的“烏雲”就時而不時地盤桓在歌樂山的上空,好像隨時準備給渣滓洞和白公館的政治犯帶來一次令人戰慄的屠殺。
第十一章“夜空繁星閃爍,天邊捲起一片烏又黑又悶,屋頂像一口鐵鍋,死死地扣在頭上,叫人透不過氣”。緊接著就是“雷鳴電閃,狂風驟雨,彷彿要吞沒整個宇宙”。毫無徵兆地,突如其來的殘害,其政治淫威給人的感覺就像要毀滅世界。
但是,被關押在渣滓洞的年輕的共產黨員劉思揚看到看守們秘密殺害從雲南押來的革命者,他產生的心理體驗不是恐懼,而是一種生命的感悟:國民黨殺害革命者,是天怒人怨的事情。因此,屠殺激起的不只是他劉思揚和被關押在集中營的所有堅持鬥爭的政治犯的,也是所有革命者的悲憤。
紅巖:透過濃霧和烏雲,展現惡劣的政治環境下,革命者的堅強不屈
第十八章“大片的烏雲蓋住天空,細小的雨點稀疏地滴答著”。此處,“大片的烏雲”蓋住天空,這意味著國民黨釋放政治犯劉思揚是騙局,是陰謀,也是陷阱。他們想用這個陷阱來遮蔽他們真實的目的和險惡用心,欺騙群眾,汙衊共產黨,隔離劉思揚。他們釋放劉思揚的真正目的是要利用劉思揚找到集中營中的黨組織,以便破壞和清除之。更何況劉思揚被釋放,也不是無條件的:首先是他二哥用金條打點徐鵬飛,其次是他不能參加政治活動。當他被釋放回家後,他又被特務時時監控。這哪裡是恢復自由?國民黨還派了偽裝成共產黨人的特務來套取資訊。細雨滴答地滴落在被困在家裡的劉思揚的心裡,這是另一種囚禁,更是他與敵人鬥智鬥勇的獄外鬥爭,是他被迫遠離戰友的獨自戰鬥。
紅巖:透過濃霧和烏雲,展現惡劣的政治環境下,革命者的堅強不屈
第二十六章“天色分外的陰沉,濃密的黑雲,低壓在山頭,一片山雨欲來的異樣沉悶”。這是愛華人士黃以聲將軍被殺害前的景物描寫。烏雲是“濃密的黑雲”,帶給人的視覺效果是很黑暗、很深重,所以其給人的整體感覺:彷彿要低低地碾壓在山頭上,讓人覺得異常的沉悶、心情也分外地沉重。政治屠殺像濃得化不開的黑色烏般,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第二十八章“鐵窗外面,籠罩著被層層電網割裂的烏雲,低沉的氣壓,一片暴風雨前的異樣平靜”。許雲峰遇害前的烏雲使人感到沉重,更覺沉痛。這是解放前的那“異常平靜”的政治低壓的寫照。這是蓄勢待發的暴風雨將要來臨的預兆,許雲峰在被害之前就已經為白公館的政治犯挖好了越獄的通道。解放戰爭的暴風雨即將來臨,屠殺不能摧毀共產黨人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只會激發共產黨人鬥爭下去的革命激情。
小說《紅巖》中寫到的烏雲,已經不再是烏雲,而是政治低壓、政治屠殺、政治陰謀的象徵時局暫時陷入低沉的狀態。小說中所描寫的烏雲帶給人的本真性的體驗:一種莫名的心理威壓,讓人感覺沉重、沉悶和壓抑;伴隨著狂風驟雨的烏雲,那更是令人心生恐懼。但是,小說中恐怖的“烏雲”僅僅是剎那光景,是虛張聲勢,只要共產黨人能堅持鬥爭,烏雲最終是遮不住太陽的。“烏雲”意味著政治屠殺隨時都可能降臨,這不但沒有給共產黨帶來心裡恐慌,反而使得他們更為警醒,更堅定了他們與敵人鬥爭的決心、激起了他們堅持戰鬥的革命信念。因此,作者在寫這些“烏雲”的時候,除了對時局變幻不定和政治恐怖的想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歌頌小說中的共產黨人、革命者的戰鬥豪情。
紅巖:透過濃霧和烏雲,展現惡劣的政治環境下,革命者的堅強不屈
濃霧、烏雲,這一組自然意象給人的心理感受是凝重、倍感沉悶。由此,自然與人的心理產生了一種體驗式的互動,進而由這種對自然現象的內在體驗奠定了小說的整體理念:小說的故事在動盪不安的時局中展開,共產黨人在壓抑而低沉的政治氛圍中頑強不屈地堅持鬥爭。
作者的心靈感應著對自然現象的精神體驗,這體驗中蘊含著革命理想和信仰。濃霧、烏雲等自然事物喚起的“悲憤感情”被意向化,加深了讀者的審美愉悅,強化了《紅巖》對“鬥爭英雄”的頌揚之情:他們在極其惡劣的政治環境下,不顧生死地譜寫他們的戰鬥之歌,用鮮血鍛造他們的精神之歌,用堅定的信念鑄就他們的信仰之歌。
回覆列表
強敵的殘害,白色恐怖,你死我活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