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反腐戰神楊韶華
-
2 # 大愛無恨劉成
正所謂: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意思就是:我們要為即將進行的事情盡最大努力了,全面充分地準備好了;該想到的都想到了,該做到的最好也都做到了,事情的成敗與否,就看天意了。
但凡是這樣說的人,一般都是處於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孤注一擲時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激勵。
就是必須要行動起來,不行動的話,損失更大。比喻有人被逼得走投無路了,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或者是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完了,不進行下去,就會被人小看了,甚至會讓大家失望透頂,以至於眾叛親離了。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即使是懷疑事情的成敗,也要破釜沉舟繼續進行下去。往往就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第二種情況:需要挺身而出,去做某件事,但是又不是成竹在胸,擔心失敗產生了心理障礙,而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旁觀者就可以以此來激勵當事者,以幫助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礙。
此時的心理障礙一般有3種:
1、意識障礙:就是本人的辨認能力和反應能力不夠,在長時間的權衡利弊中難以抉擇。像自卑、厭倦、缺乏鬥志等等負面意識。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來推動一把,促使他下定決心。
2、意志障礙:比喻意志脆弱、不敢擔當,從而搖擺不定。
3、情感障礙:比喻要做的事情可能傷害了兄弟感情,或者是傷害到了老同事、老朋友、老同學的利益等等。
那麼,這個時候,身邊的軍師或者是謀士一般都是以鼓勵的口吻說:“幹吧,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第三種情況:是事情做完了,沒有什麼收穫、沒有達到目的,或者是損失慘重甚至是一敗塗地,就可以用這句話來自我安慰和自我解嘲。
就像諸葛亮在上方古火燒司馬懿的時候,突然天降大雨,司馬懿死裡逃生。諸葛亮就仰天長嘆說: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這完全就是在為放走司馬懿找藉口。什麼天意不天意的,在谷口埋伏數千精兵,看你司馬懿能長了翅膀飛出去?
所以,大多數時候說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實就是“諉過於天,推罪於命”而已。
但是,這樣的思維導圖,其實也有利於人們做事在開始的時候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在結束之後,又不至於太計較得失成敗,應該說積極的一面多於負面影響。
順從天意,要麼天意是什麼?我認為,天意就是:
事務發展的規律和事態進展的趨勢。
不符合事務發展規律的,不順應事態進展趨勢的,就是在違背天意。比如:一個國家要統一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但是某些人非要割據一方,就是逆勢而為,是不符合事態進展趨勢的。
諸葛亮和岳飛的作為是否符合天意呢?
首先,我們來看諸葛亮。
三國要統一是天意,所以諸葛亮進取中原是符合天意的。但是,三國統一的重任應該由誰來擔當?顯然是由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最強大的曹魏來承擔。漢獻帝把皇位禪讓曹丕也是承認了這個現實。現實就是:
漢朝對統一天下已經無能為力了,只有曹魏才有希望滅蜀吞吳,實現天下一統。
而諸葛亮想要以蜀漢為軸心,先是消滅曹魏恢復漢朝,再去消滅東吳。從政治倫理上看,這是可行的;但是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這幾乎都是不可能的。這無異於以卵擊石啊!
說個不好聽的就是:
蛇吞大象——痴心妄想啊!
作為一名史上有名的大政治家、大軍事家諸葛亮會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
他當然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為什麼還要逆勢而為呢?原因就是:
第一、相比於現實,諸葛亮更重視講究政治倫理。
諸葛亮因為一開始就反對曹魏篡漢,所以就選擇加入了劉備集團。因為劉備對恢復漢室的慾望最強烈,決心也最大。諸葛亮的戰略構思是拿下荊州和益州兩地,然後以這兩地為基地,等到天下有變,出兵北伐曹魏,就有機會打敗曹魏,恢復漢朝的正常政治秩序。
劉備集團在赤壁之戰後,開始按照諸葛亮的構思,進展趨勢也不錯,等到取得了西川和漢中的時候,基本實現了諸葛亮的初步計劃,就等天下有變了。然而,襄樊之戰,關羽被孫權殺害,卻打破了當時的格局和平衡。至此,由劉備統一天下的設想基本就化為泡影了。
但是諸葛亮為了實現最初的誓言和實行劉備的遺囑,就不顧一切、不計成敗也要北伐;而不是及時掉頭,調整國策和戰略。我們當然不能說諸葛亮是頑固不化、死背教條,這實在是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的。他認為:曹魏不該替代東漢,屬於謀逆篡權的行為,作為忠臣義士就應該前去討伐。
第二、諸葛亮當時也可能是以攻為守,為蜀漢贏得一定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時間。
諸葛亮的北伐加上東吳時不時地騷擾,也的確使得曹魏疲於應付,這樣使得蜀漢贏得了一定的發展空間和時間。
我們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佔領了曹魏的天水、南安、安定三個郡。這可是了不起的戰績啊!另外,上庸的孟達也準備迴歸蜀漢,應該說形勢大好。諸葛亮步步為營,逐步蠶食曹魏的地盤,以爭取達到彼消此長,循序漸進地擴充蜀漢的實力,削弱曹魏的實力,為統一爭取物質條件。應該說,諸葛亮的思路也是蜀漢當時最優的選擇了。
第三、諸葛亮不是想一蹴而就地統一天下,而是做好了長期的準備,甚至準備透過兩三代人的努力來實現統一。
這一點,我們從諸葛亮對兒子和孫子的教育培養上就能看出來。從他在朝廷的人事安排上也能看出來:由蔣琬、費禕先接班,目的就是休養生息以後,再由姜維接班,擇機北伐。
諸葛亮平定了南中,又聯合東吳北伐,目的就是為蜀漢贏得戰略空間和發展時間;如果能夠僥倖取勝,統一天下那更是意外收穫。所以,諸葛亮為此努力奮鬥,雖然沒有恢復中原,但是也不是完全徹底的失敗,他的確為蜀漢贏得了四十多年的時間。
我們再看岳飛。
岳飛當時取得了朱仙鎮大捷以後,挾犁庭掃閭之勢,準備直搗黃龍,迎回二聖。最後,岳飛不但慘遭失敗,而且被皇帝和姦臣聯手謀害。
岳飛的情況和諸葛亮有些相反。諸葛亮當時是在進行一項幾乎沒有希望的事業,而岳飛當時是敗於幾成,功虧一簣;諸葛亮是在先說服了皇帝,又軟硬兼施說服了大臣們,在滿朝文武都鼎力支援的情況下開始北伐的;岳飛則是在皇帝要求他堅決退兵的,皇帝要和北方金國議和的背景下想要北伐的;諸葛亮的北伐是屢敗屢戰的,岳飛的北伐則是高奏凱歌的;諸葛亮的口號是“恢復中原、復興漢室”,岳飛的口號是“還我河山、迎回二聖”……
綜上所述,在軍事上諸葛亮似乎輸岳飛半籌;但是,在政治上,諸葛亮能甩出岳飛兩條街。
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
他們為了理想和信念,不顧一切、不計得失;把個人榮辱和生死都置之度外,縱使歷盡千難萬險,仍然不忘執著地負重前進,只為了找到一片信仰的綠洲……
回覆列表
當然有意義!人生在世:一要為真理活著。二要為正義活著。三要為國家活著。四要為人民活著。五要為自己的人生追求活著。-----何須順從天意?天意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