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曇花一現71742
-
2 # 飛寶美媽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東光、山西之長治等地有分佈
-
3 # 番茄2911113357297367
薦氏原為漸,是漸氏的一個分支,漸氏是鮮卑、烏桓、東裔之屬,是秦漢魏晉南北朝民族姓氏。
、薦(薦)jiàn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東光、山西之長治等地有分佈。《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初見於《姓苑》。
二、薦jiàn
罕見姓氏。《姓氏詞典》據《姓苑》收載。又,今“薦”姓或簡作“薦”。
三、薦(薦)
綜合:或系薦姓之俗寫。黑龍江有此姓。
四、薦(薦)
薦姓起源:見《姓苑》。
郡望:渤海。
薦氏原為漸,是漸氏的一個分支,漸氏是鮮卑、烏桓、東裔之屬,是秦漢魏晉南北朝民族姓氏。
烏桓的主要姓氏
郝氏、審氏、魯氏、桓氏、王氏(烏丸氏、烏桓氏、烏氏)、漸氏、薄氏(薄奚氏)、展氏(輾遲氏)、庫傉官氏 (庫褥官氏、庫褥管氏、庫氏)
烏桓的名稱和起源
烏桓,亦作“烏丸”、“古丸”、“烏延”等,為東胡系統的古代民族之一。語言與鮮卑同,屬東胡語言的分支,無文字,刻木為信。東胡盛時,與鮮卑同為其重要成員。秦漢之際,活動於饒樂水(今西拉木倫河)一帶。東鄰挹婁、夫餘、高句驪等,西連匈奴,南與幽州刺史所部相接,鮮卑居北,烏桓居南。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破,部眾離散,烏桓一支逃至烏桓山(今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以北,即大興安嶺山脈南端),“因以為號”。但烏丸之名,戰國時已出現,《史記·貨殖列傳》曾指出:“夫燕亦勃、碣之間二都會也……北鄰烏桓、夫餘,東縮穢貉、北韓、真番之利。”有的學者認為烏桓初為部落大人之名,後來引申為部落之名。另一種說法,認為烏桓、鮮卑不是因山得名,而是以族名轉為山名,後又有烏丸川等。
烏桓的先世,據《後漢書·烏桓傳》雲:“烏桓者,本東胡也。”王沈《魏書》同,認為烏桓與鮮卑同出自東胡。至於烏桓在加入東胡前,《竹書紀年》提到: “後芬即位,三年,九夷來御。曰吠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赤夷尚赤,居於東方,似與烏桓人有關。在烏桓習俗中,穹廬皆東向,並把天地、日月、山川。日色近赤,能給人以光明和溫暖,對於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帶的烏桓來講至關重要。丁謙指出:“烏桓者,烏蘭之轉音也,蒙古語紅曰烏蘭,故《傳》中又稱為赤山。”烏桓山即赤山。烏桓人死後,燒其所著衣物,殺犬以殉,“使護死者神靈歸乎赤山”,赤山似應為烏桓祖先的根據地,故稱其在 “遼東西北數千裡”。其後的赤山,即“漁陽赤山”,則是烏桓南遷後之地,即今赤峰市赤山。也許是烏桓自原來遼東西北,西拉木倫河以北的赤山遷出,至老哈河流域以後,別立一赤山以為紀念。烏桓人往往請薩滿唪誦指引路徑,以一犬牽之,使死者之魂歷經險阻迴歸到赤山。這種習俗似乎說明其祖先當初就是坐著犬拉雪橇到蒙古草原東南部的。烏桓在以後的發展中,逐漸吸收了一部分匈奴人和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