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斌說教育
-
2 # 教育怪才615
信奉七訣,語文卓越12
廖 武
(續上期)
信奉七訣,語文卓越
語文1234567是指
一趣一恆一內涵
二讀
三源
四功
五感
六根
七多
漢字的字義是最複雜的,最難掌握的。字義理解不好會直接影響詞語、成語的理解,如“川貝”、“名山大川”、“一馬平川”都有一個“川”字,對“川”字的理解會直接影響對這三個詞語和成語的理解。“川貝”的“川”指四川,川貝,就是四川出產的貝母。瞭解“川貝”的含義,“浙貝”就不用解釋了。“名山大川”的“川”指河流。瞭解了這個含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就能很好理解了。“一馬平川”的“川”指平地。有這樣一句歌詞:“一座座山川相連”(歌曲《青藏高原》),稍有文字功底和語感的人一看就知道這句歌詞有語法錯誤。一座座山,沒有錯,一座座川,就不通了。
字義理解不好還會影響句子和段章的理解。文言文的學習,關鍵字詞的理解顯得更為重要,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句話中的關鍵字詞(即難點)就是“乃”和“無論”,如果能準確理解“乃”和“無論”的意思,整句話就能準確理解,否則,理解就會出現偏差。
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句話的難點就是“是”和“孰”,如果能準確理解這兩個字,整句話就能讀懂了。
字義重於字形和字音。如何準確掌握字義?最根本的一條是多查工具書(網路有時不可靠)。漢字的工具書很多,一些學生、家長喜歡用《新華字典》,甚至一些語文教師也在有疑問時也只是查一下《新華字典》,其實,《新華字典》只適用於小學低年級。建議中學生用《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字典》。建議語文教師用《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字典》《古代漢語詞典》《漢字圖解字典》《漢字字源與字根》《漢語字源字典》《漢字源流字典》《辭源》《辭海》《漢語大字典》。
處處留心皆學問。留心生活中的字詞,對生活中一般人熟視無睹的字詞進行追根問底也是學習字義的好方法,如元旦的“元”和“旦”分別是什麼意思?“元”是第一,“旦”是日,天,“元旦”就是第一天,完整的意思是一年中的第一天。為什麼番茄的“番”不寫作“蕃”?胡蘿蔔為什麼帶一個“胡”字?在古代,中原稱為中國,是以河南、陝西為中心的一個區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生活在東方的民族稱為夷,南方的民族統稱為蠻,西方的民族有胡、番、戎、羌,北方的民族是胡、狄。後來,中原人將從北方或西方傳進來的物種加一個“番”字,再後來,就把從外國傳進來的一些物品也加一個“番”字,於是,就有了番茄、番石榴等名稱,甚至將西方人鄙稱為“番鬼佬”。所以,番茄的“番”不寫作“蕃”。另外,將北方或西方傳來的某些物種加一個“胡”字,於是,就有了胡蘿蔔、胡椒、胡麻、胡桃等名稱。雪茄的“茄”為什麼不念qié?在這裡,“茄”念jiā,原因是“雪茄”這個來自英文單詞cigar,“雪茄”是音譯詞。重陽節的“陽”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將重陽節定為敬老節?衡陽的“陽”又是什麼意思?單數為陽數,九是一位整數中最大的陽數,這兩個陽數重疊在一起,就是重陽。九九,諧音久久,希望老人能久久平安,壽命久久,含意吉祥,所以廣東人先將重陽節定為敬老節,後來全國都把重陽節定為敬老節。衡陽的“陽”是另一個意思,古人將山之南,水之北定為陽,衡陽由此得名,也可以由此推知,衡陽在衡山的南面。還有很多生活中的詞語,可以在平時多留意,多思考,如司機的“司”是什麼意思?穿幫的“幫”是什麼意思?凌晨的“凌”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珠三角人將豬肝說成豬潤?為什麼粵西人將豬肝說成豬溼?天津的“津”是什麼意思?連襟的“襟”是什麼意思?“連襟”是什麼意思?劉海是什麼意思?“劉海”這個詞的由來是怎樣的?……
如果對生活多留心,多思考,多追根問底,多查工具書,就能掌握更多更準確的字義詞義。
(待續)
注:本文摘自廖武編著的《趣味語文百草園》(張定遠作序)
-
3 # 戚老師說
怎樣提高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我認為首先是要充分考慮學生情況,以學定教。
目前,農村教育日漸蕭條、優質生源持續流失。農村中學的語文課怎麼上,真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就拿我所在的學校來說,班裡的學生,一大部分學習成績很差,語文學科有一半不及格。達到優秀的也就是兩三個人。學生的知識面也比較狹窄,字詞基礎較為薄弱。
面對這樣的學生,一些“高大上”的教學理論和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似乎沒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教師首先要有耐心,要接受學生這樣的狀況,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來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
比如,學生的字詞基礎不好,那麼,原本可以一帶而過的字詞,就要設計幾組練習來引領和強化。每一課的字詞,我會找出中考常考的一組多音字和一組形近字,讓學生在後面跟著發現、比較、記錄;重要成語的運用,也會找出來進行辨析,這樣一點一點慢慢來夯實基礎。
其次,在教學中一定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並滲透學法指導。
比如,可以時常變換教師的課堂語言風格,多嘗試非常規的表達方式,製造幽默的效果。課堂上如果能經常使得學生笑出來,那麼孩子們一定會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很多課文我們不一定都得中規中矩地教,比如文言文《周亞夫軍細柳》,就可以用“大漢朝第一直男周亞夫的死亡試探”這樣的語言風格來引領學生讀和析,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就興趣高昂。說明文、議論文這樣一板一眼的課,完全可以挑幾個學生來上,把備課資料給他們,讓他們準備,教師點撥、引導。
教學過程中要有學法指導意識。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而應該把閱讀的題型和思路滲透進教學中。比如。怎樣概括語段的內容,怎樣提取重要的資訊,怎樣分析和評價人物。
還有,要給學生鍛鍊的機會,永遠對學生抱著鼓勵的態度。
孩子們學習程度不好,平時很缺乏自信,認為自己不行,很多活動從來不敢去嘗試,我認為農村教師非常重要的一個責任,就是要打破孩子們的“認知天花板”,讓他們建立起“我經過努力能夠做到”的自信。尤其是學生在遇到認知提升的那個“門檻”、跨不過去的時候,教師的鼓勵、督導,對於學生是一種可貴的助推力。
比如,我會挑一個語文不及格的學生來擔任課代表,鼓勵她勇敢地走上講臺,面對大家佈置作業;觀察並及時發現課堂上能及時跟進的學生、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鍛鍊其語言表達能力。我認為,學生在語文課上的發言並不僅僅是為了回答問題,更重要的是展現自己的思路和語言表述能力,是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答案對錯並不重要。學生敢說、想說,才會發自內心地願意沉浸到課堂中。
不管學生能考多少分,如果我們農村教師能想辦法調動他參與這一課,並且能快樂地參與到課堂中,體會到一些樂趣,收穫到一些成就感,這就是一個農村語文教師的無量功德。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回覆列表
提高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也就是在提高孩子們的學習吸收效率。語文作為中考必考科目之一,分值也比較高,提高成績成為中考助力也是重中之重了。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可以達到效果:
首先,提高課堂互動,讓孩子們參與到教學當中,而不是一味的被灌輸知識。每節課之前可以設定一個分享的小節目,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表達自己,表現自己。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把教學內容提前分配給孩子們,讓他們去講解,然後教師可以做一下補充。
然後,透過一段時間的講課,孩子們的思維已經適應了這種方式,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透過表演,呈現文章的主要內容,設身處地的接觸過一次,印象肯定不會太差,主要內容也吸收的差不多了。
最後就是每堂課都要留出來一部分時間,讓孩子們做遊戲。具體應該這樣操作:大概需要十分鐘,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人人參與:大家一起梳理上課內容,進行知識接龍,第二個環節:搶答環節,教師提問,同學們搶答。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高效有趣的語文課堂。
這些方式執行起來確實有些難度,但是我覺得很適合農村中學使用,因為農村中學班級人數相對較少,教學設施差,接觸的知識資源有限。希望可以提高孩子們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