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發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閉關鎖國”後的中國落後於世界大潮。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來獲取暴利。
為開啟中國市場大門,英國藉口1839年六月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而發動的侵略戰爭。後因戰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國議和,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初八,道光帝詔革林則徐、鄧廷楨職,著交部分別嚴加議處,林則徐留粵備查問差委。二十五日,林則徐接到革職上諭。在此之前,林則徐已屢遭皇帝申斥,被迫自請處分,但仍密切注視著戰爭全域性。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華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華人民面臨著更為複雜曲折的鬥爭。
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以軍事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國”的美夢,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封建社會危機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較敏銳的封建知識分子,進一步去探索和尋找中國社會擺脫困境與危機的良策。
他們以傳統經學為依託,以匡時救世為己任,對內主張整飭吏治,改革弊政;對外提倡學習西技,抵抗侵略,從而逐漸在地主階級中形成一股經世致用的社會思潮。許多有學之士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於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
然而包括朝廷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於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清廷的戰敗並沒有使其進行改革,反而繼續行保守的閉關政策,引致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才出現洋務運動等的自強救國運動。
鴉片戰爭後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衝擊作用。
社會矛盾上,隨著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變成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華人民的革命任務,從反封建變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國從封建社會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伴隨著經濟上的深入,國外的先進文化也同時傳入中國:自然科學沖洗著華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無知;國外的生活方式開始融入上層社會的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中國國內悄然傳播,為後來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開始打下思想基礎。
1840年發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閉關鎖國”後的中國落後於世界大潮。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來獲取暴利。
為開啟中國市場大門,英國藉口1839年六月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而發動的侵略戰爭。後因戰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國議和,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初八,道光帝詔革林則徐、鄧廷楨職,著交部分別嚴加議處,林則徐留粵備查問差委。二十五日,林則徐接到革職上諭。在此之前,林則徐已屢遭皇帝申斥,被迫自請處分,但仍密切注視著戰爭全域性。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華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華人民面臨著更為複雜曲折的鬥爭。
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以軍事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國”的美夢,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封建社會危機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較敏銳的封建知識分子,進一步去探索和尋找中國社會擺脫困境與危機的良策。
他們以傳統經學為依託,以匡時救世為己任,對內主張整飭吏治,改革弊政;對外提倡學習西技,抵抗侵略,從而逐漸在地主階級中形成一股經世致用的社會思潮。許多有學之士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於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
然而包括朝廷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於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清廷的戰敗並沒有使其進行改革,反而繼續行保守的閉關政策,引致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才出現洋務運動等的自強救國運動。
鴉片戰爭後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衝擊作用。
社會矛盾上,隨著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變成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華人民的革命任務,從反封建變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國從封建社會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伴隨著經濟上的深入,國外的先進文化也同時傳入中國:自然科學沖洗著華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無知;國外的生活方式開始融入上層社會的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中國國內悄然傳播,為後來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開始打下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