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18316724213203

      燕鮁不是深海魚。  燕鮁也叫藍點馬鮫(學名),硬骨魚綱,鱸形目,鮁科。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中華馬鮫”Scomberomorussinensis,斑點馬鮫,康氏馬鮫等,馬鮫的俗稱還有燕魚、板鮁、竹鮫、尖頭馬加、青箭等。牙齒鋒利,游泳迅速、性情兇狠一般長0.26--0.52米,最長可達1米,重20公斤,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均有,屬暖性上層魚,以中上層小魚為食,夏秋季結群洄游,部分進入渤海產卵,秋汛常成群索餌於沿岸島嶼及岩礁附近,為北方經濟魚之一。  鮁[bà]魚體長而側扁,體色銀亮,背具暗色條紋或黑藍斑點,口大,吻尖突,牙齒鋒利,游泳迅速,性情兇猛。大連自然博物館的“鮁魚王”標本重260多斤,2.64米,20多歲。  當今鮁魚的主要漁場在舟山、連雲港外海及山東南部沿海,4至6月藍點馬鮫春汛,7至10月為秋汛,盛漁期在5至6月份。捕撈方法為流網、機輪中層拖網及鉤釣等。在資源充沛的五六十年代,5至6月份的渤海灣是捕鮁魚的好季節,太陽摸山前下流網,網浮、標芒綿延十幾裡,翌日晨起,常有三四千尾,體重三四千克的喜人收穫。鮁魚性兇悍,每年6至10月中旬常遊弋於岸邊淺水處追食,其流線的形體、極高的遊速、鋒利的牙齒,似獵豹追殺獵物,驚恐的小魚四處逃竄,常有慌不擇路而衝上岸邊礁石“起排子”,驚現鮁魚飛身捕食的壯觀場景。當值此時,垂釣者樂此不疲,礁石、舷邊“甩鮁魚”,盼上鉤。鮁魚體型較大,吃鉤迅猛,釣感挺刺激,而成垂釣者的一大樂事。

  • 2 # ymhkr13244

      燕鮁不是深海魚。  燕鮁也叫藍點馬鮫(學名),硬骨魚綱,鱸形目,鮁科。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中華馬鮫”Scomberomorussinensis,斑點馬鮫,康氏馬鮫等,馬鮫的俗稱還有燕魚、板鮁、竹鮫、尖頭馬加、青箭等。牙齒鋒利,游泳迅速、性情兇狠一般長0.26--0.52米,最長可達1米,重20公斤,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均有,屬暖性上層魚,以中上層小魚為食,夏秋季結群洄游,部分進入渤海產卵,秋汛常成群索餌於沿岸島嶼及岩礁附近,為北方經濟魚之一。  鮁[bà]魚體長而側扁,體色銀亮,背具暗色條紋或黑藍斑點,口大,吻尖突,牙齒鋒利,游泳迅速,性情兇猛。大連自然博物館的“鮁魚王”標本重260多斤,2.64米,20多歲。  當今鮁魚的主要漁場在舟山、連雲港外海及山東南部沿海,4至6月藍點馬鮫春汛,7至10月為秋汛,盛漁期在5至6月份。捕撈方法為流網、機輪中層拖網及鉤釣等。在資源充沛的五六十年代,5至6月份的渤海灣是捕鮁魚的好季節,太陽摸山前下流網,網浮、標芒綿延十幾裡,翌日晨起,常有三四千尾,體重三四千克的喜人收穫。鮁魚性兇悍,每年6至10月中旬常遊弋於岸邊淺水處追食,其流線的形體、極高的遊速、鋒利的牙齒,似獵豹追殺獵物,驚恐的小魚四處逃竄,常有慌不擇路而衝上岸邊礁石“起排子”,驚現鮁魚飛身捕食的壯觀場景。當值此時,垂釣者樂此不疲,礁石、舷邊“甩鮁魚”,盼上鉤。鮁魚體型較大,吃鉤迅猛,釣感挺刺激,而成垂釣者的一大樂事。

  • 3 # 他還是亇孩子

    燕鮁不是深海魚。


    燕鮁也就是鮁魚,是溫、熱帶海洋性魚屬,對水溫、水質要求較高,凡汙染海域難見其蹤。常見的品種有中華馬鮫、斑點馬鮫、康氏馬鮫,主要分佈在東部海域,另外大連地區常見的鮁魚體呈紡錘形,側扁,尾柄細,體長20~80釐米。大連老百姓俗稱“燕鮁”。

  • 4 # 使用者560028363158

    不是深海魚。

    1、鮁魚不是深海魚,而是生活在近海的淺海魚,屬於暖性上層魚以小魚為食,一般在渤海灣附近,並以結群洄游的方式在海里生活聚居;夏秋季結群洄游,部分進入渤海產卵。2、鮐鮁:體型25釐米左右,體背上斑紋為深藍色蟲蝕紋,背部呈青黑色。3、燕鮁:體型在40至50釐米以上,背側為黑藍色,並有許多黑色圓形斑點,腹部為灰白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東西可以讓螞蟻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