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95190616344035

      出自宋代詩人朱熹的《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賞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遊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瞭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首句點明出遊的時令、地點,下三句寫“尋芳”的所見所識。春回大地,詩人耳目一新。正是這新鮮的感受,使詩人認識了東風。彷彿是一夜東風,吹開了萬紫千紅的鮮花;而百花爭豔的景象,不正是生機勃勃的春光嗎?詩人由“尋”而“識”,步步深化,統率全詩的則是一個“新”字。但泗水在山東,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濱講學傳道;而南宋時那地方早已淪陷於金國,朱熹怎能去遊春呢?原來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聖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導的“仁”。這些意思如果用哲學講義式的語言寫出來,難免枯燥乏味。本詩卻把哲理融化在生動的形象中,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 2 # 使用者3636828965182443

      出自宋代詩人朱熹的《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賞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遊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瞭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首句點明出遊的時令、地點,下三句寫“尋芳”的所見所識。春回大地,詩人耳目一新。正是這新鮮的感受,使詩人認識了東風。彷彿是一夜東風,吹開了萬紫千紅的鮮花;而百花爭豔的景象,不正是生機勃勃的春光嗎?詩人由“尋”而“識”,步步深化,統率全詩的則是一個“新”字。但泗水在山東,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濱講學傳道;而南宋時那地方早已淪陷於金國,朱熹怎能去遊春呢?原來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聖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導的“仁”。這些意思如果用哲學講義式的語言寫出來,難免枯燥乏味。本詩卻把哲理融化在生動的形象中,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書是為了更好的掙錢,那有了好掙錢的辦法是不是不用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