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果累累

    向上樂觀,透著活力自信,憧憬著未來,沒像現在這樣上個學還分啥三六九等。

    大家比較普遍學習用功,但也比較自由,豐富多彩。不打算再深造的話課程還是輕鬆的,老師也強調大學重在提高學習能力而非死記硬背。

    那時上大學的太少了,又包分配,工作不大用考慮,分配的工作不滿意再走也有的是要的,但放行很難。

  • 2 # 隱士夢言

    額,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請先補習一下我們的當代歷史知識。

    由於我們60年代到70年代中的歷史大事件影響,我們國家曾經一度中斷過大學教育。而之後,又在1978年的時候開始恢復高考的。

    也就是說,80年代的大學生,其實也是改革開放以後的第一批大學生,恐怕也是目前依舊還能給社會發揮能量的,最早的一批大學生了。

    在80年代的時候,人們對於大學生的概念就是一飛沖天,是三代祖墳上冒了青煙,家裡才能出現一名大學生。

    而身為80年代的大學生,那就是被寄予了家國天下的厚望的一代人,是肩負著民族復興的重任,肩負著家庭所有成員畢生付出的人。那麼自己,除了把學習搞好之外,就沒有其他方法來回報國家和家人的重視了。

    80年代的大學生,在周圍人的眼裡,那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懂,說什麼都肯定正確的聖人一樣,那麼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態,由此可見一斑。那就是埋頭於圖書館,真正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

    當然了,我們如今,也真應該感謝那一代大學生。我們今天的國力,真正實現了超英趕美的口號,也真的要歸功於那個時代的大學生們。

  • 3 # 140423春

    那時候學習還是比較用功的,掛科的很少,幾乎天天晚上自習到十點。日常娛樂也比較少,看電影,看錄影,體育鍛煉。談戀愛的也很多。一個月生活費二十元就夠了。

  • 4 # 愛歷史的霍玉

    八十年代大學生活很有特色,以79級為例:

    1同學年齡參差不齊,年齡差最大有十一二歲之多。

    2不少同學上大學前有過下鄉、當兵、做過工人一教師的經歷,所以他們非常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大學生活基本是三點一線,即宿舍教室圖書館。晚上十點熄燈後,有的同學還要就著水房昏暗燈光看書。

    3老師講課很有激情,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有時下課鈴響了,大家還覺得意猶未盡。

    4課餘時間的各種講座吸引著校內外學生,如葉嘉瑩先生的古詩詞講座,劉紹棠、林斤瀾等作家的小說創作,階梯教室常常人滿為患。

    5留學生大多數都真心喜歡中國文化,學習非常努力。

  • 5 # 東方好漢273798771

    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活,意氣風發,多姿多彩。

    八十年代的高考錄取比例低,社會上大學生的比例更少,不論大學還是中專,一律稱為”天之驕子“,大學生們內心Sunny、開朗,積極向上,對未來充滿希望,一個個有滿腔報國的熱情和深深的社會責任感,生活十分充實。

    大部分人特別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以“振興中華為己任”,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即宿舍、教室、圖書館,晚上十點熄燈後還有人看書學習。也有人比較有經濟頭腦,搞點經營,配鑰匙、修鞋、倒賣生活用品,有人因此掙到了學費等。

    普遍喜歡文藝,當年沒有進行素質教育,很多同學的愛好、才華被掩沒,因此學習跳舞、唱歌、演講、體育、樂器的同學特別多,課餘時間的各種講座也多。抱著吉它、提著雙卡錄音機,圍坐在草地上唱歌,手拉手跳集體舞,是大學校園最常見的風景。記得大二的時候,一個音樂老師晚上講樂理知識,結果,教室的窗戶都擠滿了人,有的同學擠不進去就在外面聽。

    文中引用了網路圖片,如有不妥,請通知本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乾縣肉夾饃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