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縣。中國近代詩人、散文作家。
生平
在揚州長大,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並遵父母之命,與武鍾謙結婚。因為家貧的關係,他要儘快讀完大學,當時的大學一般是四年,但他三年便讀完了。他就讀北京大學時,是新潮社的創社成員,參與五四運動,亦曾參加平民教育演講團。其間兩名兒女出生。1920年畢業,其後任教中學,五、六年之間,教過七所學校,生活不穩定,年紀輕輕,家庭負擔便很重,而造成了他老成持重的性格。1925年,即27歲時,在朋友介紹下,進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教書。1929年11月26日,妻子武氏病逝。1931年在倫敦修讀英國文學和語言學,次年回國,不久後與陳竹隱結婚
1948年6月18日簽署《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8月6日胃病復發,12日在貧病交迫下辭世。在《別了,司徒雷登》,毛澤東認為朱自清和聞一多更勝伯夷,“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天祥,後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文天祥,原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又改字宋瑞,後號文山,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歷任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不意被伯顏拘留,押解北方。後於鎮江脫險。力圖恢復,轉戰東南。
景炎三年(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嶺被張弘範軍俘獲,張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 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衚衕,拘囚四年。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元世祖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於柴巿口執行死刑,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就義。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死時年僅四十七歲。行刑之際,“俄有詔使止之”,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地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詩,乃千古絕唱。
為了紀念文天祥,在北京文天祥曾被關押的地方,成立了文丞相祠,後成立文天祥紀念館。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縣。中國近代詩人、散文作家。
生平
在揚州長大,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並遵父母之命,與武鍾謙結婚。因為家貧的關係,他要儘快讀完大學,當時的大學一般是四年,但他三年便讀完了。他就讀北京大學時,是新潮社的創社成員,參與五四運動,亦曾參加平民教育演講團。其間兩名兒女出生。1920年畢業,其後任教中學,五、六年之間,教過七所學校,生活不穩定,年紀輕輕,家庭負擔便很重,而造成了他老成持重的性格。1925年,即27歲時,在朋友介紹下,進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教書。1929年11月26日,妻子武氏病逝。1931年在倫敦修讀英國文學和語言學,次年回國,不久後與陳竹隱結婚
1948年6月18日簽署《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8月6日胃病復發,12日在貧病交迫下辭世。在《別了,司徒雷登》,毛澤東認為朱自清和聞一多更勝伯夷,“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天祥,後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生平
文天祥,原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又改字宋瑞,後號文山,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歷任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不意被伯顏拘留,押解北方。後於鎮江脫險。力圖恢復,轉戰東南。
景炎三年(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嶺被張弘範軍俘獲,張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 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衚衕,拘囚四年。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元世祖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於柴巿口執行死刑,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就義。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死時年僅四十七歲。行刑之際,“俄有詔使止之”,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地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詩,乃千古絕唱。
為了紀念文天祥,在北京文天祥曾被關押的地方,成立了文丞相祠,後成立文天祥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