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動量博弈哥
-
2 # joe週週
共享單車領域最大的問題是商業模式存在問題,一是重資產,二是贏利模式太單一,三是資產減值太快,這就意味著這個領域的公司活下去的方式非常單一,靠投資人輸血才能維持經營,投資人不是慈善機構,長時間看不到回報,就會撤資,一旦撤資,企業就無法維持經營,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打破舊的商業模式,一將資產成本轉嫁,這點需要更改使用者協議,將使用者的押金變為理財產品,期限為1-3年,可分別設定1年期使用者半價騎行,兩年期免費騎行,三年期免費騎行並亨受單車收益,只要購買使用者都可得到一輛單車,這樣處理相信很多人會購買兩年或三年期並扛一輛單車回家,這樣會降低單車的損壞率,並且車輛定人之後,每個使用者都會去維護自己的單車,發動了群眾的力量,這個可以解決車輛損壞率和車輛成本的問題,但核心還是要解決的是在3年內,理財投資產品需要將使用者的押金錢掙出來,然後將共享單車領域當成是一個免費獲客渠道,成為流量入口,讓共享單車領域成為輕資產運營,成為流量入口
-
3 # 月湖宅雨
共享單車問題是要放棄過分鋪市場做法,而是有選擇定位一二線城市,做好市場管理,提高使用率。尤其在城市核心區做好服務。
-
4 # 呂宋風雲
先說說共享單車的現狀:行業門檻低,科技含量低,商業模式可複製性高,後期維護成本和運用成本高。這兩低兩高導致該行業成了風口上的豬,人人都想進來分一杯羹。每個品牌的共享單車都扎堆似的投入北上廣深和其他大城市,殊不知那些城市的市場已經飽和了,堆積如山的單車已經成了這些城市的累贅和負擔。
對於這些問題,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1、調整市場投放戰略,敢於開拓新市場。人人都喜歡錦上添花,卻沒幾個願意雪中送炭。共享單車也不例外。共享單車如果要走出困境,就應該重新定位市場戰略,選擇對手還沒進駐的城市,先在開拓的新市場耐心耕耘,成為這些城市的唯一共享單車。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此外,大學城、風景區等交通不便,但是人流量大,通行距離短的地方也能重點投放,最佳化資源配置。
2、大力招商,廣納財源。目前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還是單一的以車費和押金為主,顯然車費太低,不足以支付運營成本;而押金只是客人暫付的保證金,是需要退還的。每輛共享單車都是流動的廣告位,可以充分的招商入駐,收取廣告收入。
回覆列表
在中國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老大和老二打架,你會發現,很多時候老大老二更強大了,而後邊的老三老四包括以下的兄弟們,卻幾乎都傷痕累累,要麼消失,要麼虧損連連!
玻璃大王曹德旺說過一段話,“現在的國內部分年輕人創業,太過於急於求成,剛剛創業,就想掙他幾千億,就想著上市圈錢,那你三十歲之前就掙夠了錢,三十歲以後你去幹嘛?”曹總的意思不是嫌掙錢快,是如果你想掙錢快,就得留出足夠時間來踏實做好產品和技術,建立自己的避壁壘和核心競爭力才能更持久的發展。
相對於共享單車來講,不管是老大還是老二,包括很多消失的老三老四或者其他老小,其實連基本的盈利模式都還沒搞清楚,就開始大刀闊斧的燒錢做市場圈流量。流量圈來了,如何變現成了難題,如今資訊傳播速度的加快導致人們選擇性增大,對應的便是粘性降低,加上很多線下高昂的運維成本和競爭成本導致共享單車企業壓力重重,老大老二都看不到盈利,更別說其他兄弟了!老大老二不盈利,有後臺需要流量的大咖和金主們支撐,還能及時套現退出,但是其他的兄弟們呢?及時止損是上上策,而如何止損?
1、盡一切努力維護好線上平臺和線下佈局體系,不要再擴張,就地降運營成本,能有多省就多省。
2、盡最大努力維護好企業品牌和信用,虧就是虧,但是投的錢如果連信用和品牌都沒辦法保留和維護,那才是真虧。
3、講流量群體逐級分類,按忠誠度和粘性做好引導和轉型,盡力講流量和資源變現或者匯入下一個平臺或者體系內。
4、用高昂的成本換來了流量,流量在,便有機會翻身,否則竹籃打水,這個道理必須得真懂。
5、該止損時一定要堅決,不要猶豫。儲存實力,先生存下來,再圖發展是上策。
6、懂得時間和空間的辯證關係,時間不夠,用空間去換,空間不夠,一定用時間去補。
關注創拉之旅,我們一起做更多探討。願更多創業者一起同行,心有明光,方能照亮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