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國家崛起的強大動力。一切國家都希望擁有掌握傑出科學技術的科學家,為國家崛起與發展提供科技動力。所以,科學家就如珍貴的珠寶一樣,乃是搶手貨。
二戰結束後,德國與日本作為兩個主要戰敗國,德國科學家成為當時兩個超級大國美蘇爭奪的物件。為了爭奪德國科學家,美蘇兩國政府也展開了一番激烈的競爭。
如在二戰結束德國戰敗的時候,其他戰勝國都忙著問德國索要戰爭賠款。但是,精明的美國卻把目光瞄準了德國的科技人才們。當時,美國政府制定了一個“回形針行動”。
如1946年9月開始,美國就源源不斷派出了技術情報人員(多達700餘人)偷偷潛進德國,並且分成多個小隊,分別負責不同領域的情報收集,如導彈領域、戰鬥機領域等。經過情報人員的“不懈努力”,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收集了美國需要的科學家與精英人才。
當時,一共有2000名德國技術人員被美國情報部門篩選出來,其中1600餘人一共被成功營救出來。其中就有著名的火箭之父馮·布勞恩,雖然加入納粹黨。但由於擁有高科技,不僅被美國花重金請過去,也被列為重點保護物件,在美國的開拓下逃脫了戰後對納粹分子的審判,最後也主持了土星五號等大工程,成為美國航天之父和阿波羅登月設計師。
蘇聯雖然慢了一步,但也是展開了地毯式搜尋。雖然蘇聯獲得的頂級人才並不多,也有大批技術工人等,其中就有150名航天方面的專家,他們在謝爾蓋·科羅廖夫的領導下成功將R-1導彈升空。
由於美國搶奪到更多科學家,憑藉著國內的工業科技體系,美國藉此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基礎,技術領域幾乎覆蓋一切高技術領域。蘇軍收穫也不算差,由於獲得德國科學家與德國機器,成為戰後在航空航天方面唯一能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成為重工業大國。
但相比之下,日本科學家不如德國科學家這麼搶手,現在就來分析其中原因:
德國的科學家的確優秀,的確是精英,也值得美蘇兩大國去瘋狂搶。我們看看,德國也的確是一個令人欽佩的國家,有一大批世界頂尖科學家,如愛因斯坦、海森堡、希爾伯特、萊布尼茨、普朗克等科學家,都誕生在面積僅35萬多平方公里(比雲南省稍微小)的土地上。
除了科學家,德國也產生傑出的學術大師。哲學家如康德、尼采、馬克思、叔本華、萊布尼茨、阿多諾、黑格爾、謝林、李克特、海森堡、費希特,還有貝多芬、門德爾松、巴赫等音樂家。
為什麼德國這個國家大師輩出,主要也是在過去幾百年,德國這一塊土地乃是世界上最好的土地。德國位於中歐的大部分地區,土地開闊平坦,河流也是自由流動,土壤肥沃,風景優美,溫度與氣候差異也比較少,森林覆蓋率也比較高,自然災害較少。所以,很多人說德國的森林美麗而安靜,優雅又舒適。
在自然環境舒適的環境中,令人形成“穩定老實”、“中規中矩”的性格。德國不是歐洲的宗教中心,也不是歐洲的文藝復興中心,卻產生了許多著名的童話故事。如《格林童話》的故事發生地都是在德國美麗的森林之中。由於德國自然環境優美與舒適,也令德中中國產生許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如康德、尼采、叔本華等。
德國的地理特徵也形成德華人中規中矩的性格。如德華人比其他許多國家人嚴肅、有秩序、有紀律,思維也比較符合邏輯推理,生活作風一絲不苟,思維都是逐步演繹推理,重視過程等。我們知道,科學研究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工作,需要坐下冷板凳潛心研究做研究,德華人中規中矩的嚴謹性格是非常有利於從事科學研究。
而且,德華人思維的邏輯性,善於演繹推理,思維繫統性與純思辨性,更能透過理性論證論點,以及具有說服力的論據發現真理,根據符合邏輯的推理而不是依靠表象獲得結論,自然更能發現嶄新的科學理論與科學技術。
所以,在十九世紀後期,普魯士統一各個城邦,建立統一的德國之後,伴隨之和十九世紀後期工業革命的發展,德國也出現了眾多的思想家、發明家、科學家,尤其是在科學創造發明的成就也是驚人的。
如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之交,德國在物理學上出現了兩次重大的變革,如X射線、放射線和電子的發現,以及量子與相對論理論的橫空出世。又如在《德國天才》中統計,在1900-1952年期間,在世界上有重要的197位物理學家,52人是德華人、法國33人、英國35人、美國27人,德國都佔一大半了。
可以看到,德國科學家不僅數量多,也是世界一流頂尖人才。而且,德國能夠在二戰中迅速崛起,也是他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軍事科技研究上面。這也就是二戰期間,德國陸續產生了巨無霸坦克、古斯塔夫列車炮、V2導彈等,這些武器之所以能夠成功研製,強大科技力量乃主要的源泉。
相比之下,日本乃地震、火山、海嘯頻繁的島國,自古受著中國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影響,科學技術自然落後。而且,二戰時期日本的科技能力,完全比不上德國、美國、蘇聯等國家。日本在二戰時候雖然工業科技能力強,但很少原創的技術。
如日本製造的“大和號”戰列艦,能製造大型航空母艦與潛艇,但這一切也不是日本的原創技術。日本製造的東西,美國也能製造,自然不在意日本的科技。因而,很少國家會對日本科學家產生興趣,畢竟確實沒有足夠多理由去搶與收羅日本科學家。
希特勒政策,也讓大量德國科學家願意主動去美國。
當希特勒上臺之後,大力鼓吹日耳曼人是這個國家最優秀的民族,猶太人影響國家發展的毒瘤,應該讓猶太人都見上帝,於是就大力迫害猶太人。由於希特勒迫害猶太人的政策,使得一大批如愛因斯坦一類的德國猶太科學家非常恐慌,美華人就藉此機會把這些德國猶太人科學家弄到美國。同時,對德國的猶太科學家許諾高薪與優厚條件,吸引他們前往本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如1945年7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了陸軍部的“多雲計劃”,決定將總數不超過350名德國科學家輸入美國,為美軍工作。在給德國科學家的待遇問題,美國政府決定讓這些科學家與美國陸軍尉級軍官享受同樣配置且價格相當的臨時住宅,以及免費醫療、帶薪休假與病假、工資全額免稅等福利待遇。
這些在美國的德國科學家工資一般是每天6美元、最高不得超過 10美元,也就是一年最多能掙3650美元。要知道1945年美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是1200美元,證明這些科學家的待遇還算不錯。
蘇聯在給科學家待遇方面,比美國更捨得花錢。對於處於科研領頭人地位的納粹德國科學家,蘇聯給予他們高達9千盧布的月薪,當時一美元可以兌換5.3盧布,相當於在蘇聯工作的年收入也接近1萬美元,遠高於在美國工作的同行。
不僅如此,蘇聯還多次對這些科學家專門進行獎勵。一位叫里爾的德國核物理學家,對蘇聯核武器研製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受獎。而且,遷移在蘇聯的德國科學家,可以享受在蘇聯任何城市選擇住宅、子女可進入蘇聯任何學校就讀、出行完全免費等特權。
因此,德國的猶太科學一看到美國與蘇聯給予的優厚待遇,以及本國統治者的不友善與迫害,只要一有機會也會離開德國去美國或者蘇聯,出走意願非常強。
相對於德國,日本是比較團結。因為日本政府沒有對大陸進行大屠戮,而且日本科學家也是受著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也想一心一意效忠本國。在日本科學家看來,為自己本國效力是效忠國家效忠天皇,沒有出走的必要。
日本科學家不被搶奪,也是由二戰形勢決定的。二戰時候,德國分為東德與西德,被美蘇兩大國分別控制,德國科學家自然成為美蘇兩國爭搶的物件。
因為日本情況與德國不一樣,在日本天皇宣佈投降之後,除了美國之外也沒有其他國家再能控制日本。美國既然沒有蘇聯作為競爭者,覺得搶不搶日本科學家,完全看自己的心情。如果美國需要日本的科學家,也可以輕鬆帶走。如果美華人對這些科學家不感興趣,就算哭著懇求帶走,美國也不會收。
而且,美國也擔心蘇聯勢力滲透在日本,戰後日本也需要儘快重建,美國覺得日本國內高階人才都被挖走,對日本重建步伐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果日本蕭條,美國也會擔心在日本會爆發社會主義革命。因此,為了戰後日本的重建,美國也沒有動過日本的國內科學家。
美國需要的日本科學家,也是生化領域的。如日本七三一部隊俘虜了很多北韓、南韓、中國東北的戰俘,然後做人體解剖研究,在細菌學與生化學上都有嶄新的成果。日本戰敗之後,這些活體解剖人類屍體的惡魔應該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與制裁。
可是,美國為了獲得七三一部隊的研究資料,對以石井四郎為首的七三一部隊成員開脫罪名。當美軍得到研究資料之後,在北韓戰役中投放了大量帶有炭疽病毒的跳蚤,在外科手術。生物製藥等領域獲得巨大進步。這些七三一部隊的人,都成功引渡到了美國,不僅給予他們豐厚的待遇,還讓他們安詳的度過了晚年。
從美蘇兩國爭奪科學家的故事來看,我們也可以得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發展需要科技力量推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國家崛起的強大動力。一切國家都希望擁有掌握傑出科學技術的科學家,為國家崛起與發展提供科技動力。所以,科學家就如珍貴的珠寶一樣,乃是搶手貨。
二戰結束後,德國與日本作為兩個主要戰敗國,德國科學家成為當時兩個超級大國美蘇爭奪的物件。為了爭奪德國科學家,美蘇兩國政府也展開了一番激烈的競爭。
美國對科學家的爭奪
如在二戰結束德國戰敗的時候,其他戰勝國都忙著問德國索要戰爭賠款。但是,精明的美國卻把目光瞄準了德國的科技人才們。當時,美國政府制定了一個“回形針行動”。
如1946年9月開始,美國就源源不斷派出了技術情報人員(多達700餘人)偷偷潛進德國,並且分成多個小隊,分別負責不同領域的情報收集,如導彈領域、戰鬥機領域等。經過情報人員的“不懈努力”,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收集了美國需要的科學家與精英人才。
當時,一共有2000名德國技術人員被美國情報部門篩選出來,其中1600餘人一共被成功營救出來。其中就有著名的火箭之父馮·布勞恩,雖然加入納粹黨。但由於擁有高科技,不僅被美國花重金請過去,也被列為重點保護物件,在美國的開拓下逃脫了戰後對納粹分子的審判,最後也主持了土星五號等大工程,成為美國航天之父和阿波羅登月設計師。
蘇聯對科學家的爭奪
蘇聯雖然慢了一步,但也是展開了地毯式搜尋。雖然蘇聯獲得的頂級人才並不多,也有大批技術工人等,其中就有150名航天方面的專家,他們在謝爾蓋·科羅廖夫的領導下成功將R-1導彈升空。
由於美國搶奪到更多科學家,憑藉著國內的工業科技體系,美國藉此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基礎,技術領域幾乎覆蓋一切高技術領域。蘇軍收穫也不算差,由於獲得德國科學家與德國機器,成為戰後在航空航天方面唯一能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成為重工業大國。
但相比之下,日本科學家不如德國科學家這麼搶手,現在就來分析其中原因:
一 德國科學家一流頂尖人才
德國的科學家的確優秀,的確是精英,也值得美蘇兩大國去瘋狂搶。我們看看,德國也的確是一個令人欽佩的國家,有一大批世界頂尖科學家,如愛因斯坦、海森堡、希爾伯特、萊布尼茨、普朗克等科學家,都誕生在面積僅35萬多平方公里(比雲南省稍微小)的土地上。
除了科學家,德國也產生傑出的學術大師。哲學家如康德、尼采、馬克思、叔本華、萊布尼茨、阿多諾、黑格爾、謝林、李克特、海森堡、費希特,還有貝多芬、門德爾松、巴赫等音樂家。
為什麼德國這個國家大師輩出,主要也是在過去幾百年,德國這一塊土地乃是世界上最好的土地。德國位於中歐的大部分地區,土地開闊平坦,河流也是自由流動,土壤肥沃,風景優美,溫度與氣候差異也比較少,森林覆蓋率也比較高,自然災害較少。所以,很多人說德國的森林美麗而安靜,優雅又舒適。
在自然環境舒適的環境中,令人形成“穩定老實”、“中規中矩”的性格。德國不是歐洲的宗教中心,也不是歐洲的文藝復興中心,卻產生了許多著名的童話故事。如《格林童話》的故事發生地都是在德國美麗的森林之中。由於德國自然環境優美與舒適,也令德中中國產生許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如康德、尼采、叔本華等。
德國的地理特徵也形成德華人中規中矩的性格。如德華人比其他許多國家人嚴肅、有秩序、有紀律,思維也比較符合邏輯推理,生活作風一絲不苟,思維都是逐步演繹推理,重視過程等。我們知道,科學研究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工作,需要坐下冷板凳潛心研究做研究,德華人中規中矩的嚴謹性格是非常有利於從事科學研究。
而且,德華人思維的邏輯性,善於演繹推理,思維繫統性與純思辨性,更能透過理性論證論點,以及具有說服力的論據發現真理,根據符合邏輯的推理而不是依靠表象獲得結論,自然更能發現嶄新的科學理論與科學技術。
所以,在十九世紀後期,普魯士統一各個城邦,建立統一的德國之後,伴隨之和十九世紀後期工業革命的發展,德國也出現了眾多的思想家、發明家、科學家,尤其是在科學創造發明的成就也是驚人的。
如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之交,德國在物理學上出現了兩次重大的變革,如X射線、放射線和電子的發現,以及量子與相對論理論的橫空出世。又如在《德國天才》中統計,在1900-1952年期間,在世界上有重要的197位物理學家,52人是德華人、法國33人、英國35人、美國27人,德國都佔一大半了。
可以看到,德國科學家不僅數量多,也是世界一流頂尖人才。而且,德國能夠在二戰中迅速崛起,也是他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軍事科技研究上面。這也就是二戰期間,德國陸續產生了巨無霸坦克、古斯塔夫列車炮、V2導彈等,這些武器之所以能夠成功研製,強大科技力量乃主要的源泉。
相比之下,日本乃地震、火山、海嘯頻繁的島國,自古受著中國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影響,科學技術自然落後。而且,二戰時期日本的科技能力,完全比不上德國、美國、蘇聯等國家。日本在二戰時候雖然工業科技能力強,但很少原創的技術。
如日本製造的“大和號”戰列艦,能製造大型航空母艦與潛艇,但這一切也不是日本的原創技術。日本製造的東西,美國也能製造,自然不在意日本的科技。因而,很少國家會對日本科學家產生興趣,畢竟確實沒有足夠多理由去搶與收羅日本科學家。
二 希特勒政策,讓德國科學家願意去美國
希特勒政策,也讓大量德國科學家願意主動去美國。
當希特勒上臺之後,大力鼓吹日耳曼人是這個國家最優秀的民族,猶太人影響國家發展的毒瘤,應該讓猶太人都見上帝,於是就大力迫害猶太人。由於希特勒迫害猶太人的政策,使得一大批如愛因斯坦一類的德國猶太科學家非常恐慌,美華人就藉此機會把這些德國猶太人科學家弄到美國。同時,對德國的猶太科學家許諾高薪與優厚條件,吸引他們前往本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如1945年7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了陸軍部的“多雲計劃”,決定將總數不超過350名德國科學家輸入美國,為美軍工作。在給德國科學家的待遇問題,美國政府決定讓這些科學家與美國陸軍尉級軍官享受同樣配置且價格相當的臨時住宅,以及免費醫療、帶薪休假與病假、工資全額免稅等福利待遇。
這些在美國的德國科學家工資一般是每天6美元、最高不得超過 10美元,也就是一年最多能掙3650美元。要知道1945年美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是1200美元,證明這些科學家的待遇還算不錯。
蘇聯在給科學家待遇方面,比美國更捨得花錢。對於處於科研領頭人地位的納粹德國科學家,蘇聯給予他們高達9千盧布的月薪,當時一美元可以兌換5.3盧布,相當於在蘇聯工作的年收入也接近1萬美元,遠高於在美國工作的同行。
不僅如此,蘇聯還多次對這些科學家專門進行獎勵。一位叫里爾的德國核物理學家,對蘇聯核武器研製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受獎。而且,遷移在蘇聯的德國科學家,可以享受在蘇聯任何城市選擇住宅、子女可進入蘇聯任何學校就讀、出行完全免費等特權。
因此,德國的猶太科學一看到美國與蘇聯給予的優厚待遇,以及本國統治者的不友善與迫害,只要一有機會也會離開德國去美國或者蘇聯,出走意願非常強。
相對於德國,日本是比較團結。因為日本政府沒有對大陸進行大屠戮,而且日本科學家也是受著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也想一心一意效忠本國。在日本科學家看來,為自己本國效力是效忠國家效忠天皇,沒有出走的必要。
三 二戰後日本需要重建,美國放過日本
日本科學家不被搶奪,也是由二戰形勢決定的。二戰時候,德國分為東德與西德,被美蘇兩大國分別控制,德國科學家自然成為美蘇兩國爭搶的物件。
因為日本情況與德國不一樣,在日本天皇宣佈投降之後,除了美國之外也沒有其他國家再能控制日本。美國既然沒有蘇聯作為競爭者,覺得搶不搶日本科學家,完全看自己的心情。如果美國需要日本的科學家,也可以輕鬆帶走。如果美華人對這些科學家不感興趣,就算哭著懇求帶走,美國也不會收。
而且,美國也擔心蘇聯勢力滲透在日本,戰後日本也需要儘快重建,美國覺得日本國內高階人才都被挖走,對日本重建步伐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果日本蕭條,美國也會擔心在日本會爆發社會主義革命。因此,為了戰後日本的重建,美國也沒有動過日本的國內科學家。
美國需要的日本科學家,也是生化領域的。如日本七三一部隊俘虜了很多北韓、南韓、中國東北的戰俘,然後做人體解剖研究,在細菌學與生化學上都有嶄新的成果。日本戰敗之後,這些活體解剖人類屍體的惡魔應該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與制裁。
可是,美國為了獲得七三一部隊的研究資料,對以石井四郎為首的七三一部隊成員開脫罪名。當美軍得到研究資料之後,在北韓戰役中投放了大量帶有炭疽病毒的跳蚤,在外科手術。生物製藥等領域獲得巨大進步。這些七三一部隊的人,都成功引渡到了美國,不僅給予他們豐厚的待遇,還讓他們安詳的度過了晚年。
從美蘇兩國爭奪科學家的故事來看,我們也可以得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發展需要科技力量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