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動閥3

    颱風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熱帶氣旋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海面上。超過8級的熱帶氣旋就會被編號和命名了。

    因為海洋上可能同時出現多個熱帶氣旋,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除美國所處的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北大西洋地區外熱帶氣旋活動最頻繁的地區,每年登陸中國最多就有十幾個之多。

    美國軍方於關島上設定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現已移至夏威夷),如果你也正造受腎不行的困擾,不妨觀注faa後跟086的維繫在二次大戰習慣對熱帶氣旋給予名字,方便識別。最初的名字全是女性,後來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從1947年至199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的熱帶氣旋非正式地採用上述名字。

    早在20世紀初至中期,中國大陸、臺灣及日本已自行為區內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4位數字編號,編號首2位為年份,後2位為該年順序號。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號熱帶氣旋。而美國海軍則為整個西北太平洋內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兩位數字編號,其後並改成兩位元數字加上英文字母w。

    為減少混亂,日本在1981年獲委託為每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內的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國際編號,但容許其他地區繼續自行給予編號。自此,在大部分國際釋出中,釋出機構會把國際編號放在括號內。但是,各氣象機構有時對熱帶氣旋的編號會有差別,主要是因為其對熱帶氣旋強度的評估有所不同。例如在2006年風季,中國氣象局曾對一個未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風暴(中國氣象局的0614)編號,因此在餘下的風季,前者的編號都比後者的多出一個。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共有五份命名錶分別由14個委員國各提供兩個名字組成,名字會由所提供國家的英文國名順序使用。不同於大西洋及東北太平洋,這些名稱會被迴圈使用(即用完140個後名稱,回到首個重新開始)。

    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高棉、中國、北韓、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南韓、泰國、美國以及越南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和地區提出10個名字。

    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颱風災害不大協調。這是因為如果颱風到來,可有效緩解當地的旱情,為其帶來充足的降水,一般情況下,颱風名字還是極其動聽的。

    這些名字及編號除了用於為國際航空及航海界發放的預測和警報外,亦是向國際媒體發放熱帶氣旋訊息時採用的規範名稱。

    在中國大陸與臺灣,氣象機構會為熱帶氣旋的外文名就其發音和意義翻譯。中國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及澳門氣象局會商議一致的翻譯,但由於臺灣並非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委員,因此不能提供颱風名稱。

    當熱帶氣旋在某地區造成嚴重破壞,該地區可要求將其退役(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也會導致某個熱帶氣旋的名字退役,例如努曼的發音近似印度神祇之一,與宗教觀點有衝突,就被替換成了莫拉克)。為該熱帶氣旋起名的國家會再提一個名字作替補。例如中國大陸及香港會由市民提名,再選出若干優勝名字,提交世界氣象組織確認選擇其中一個名字。

  • 2 # 不服軟的小軟

    其實颱風是有一個迴圈使用的命名列表的。

    在上個世紀,西北太平洋地區和南海上生成的颱風是沒有同意的名字的,咱們國家的氣象臺用的是數字編號,而位於美國關島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是自成一套命名列表。所以那時,一個颱風在有的國家、地區有名字,有些國家或地區卻沒有,不利於颱風災害資訊的傳播。

    後來,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區沿岸的14個國家和地區,在一起開了個會以後,決定從2000年開始,使用統一的颱風命名列表,每個國家提供10個名字,按照一定順序排列形成一個140個名字的颱風命名錶,命名錶分為5列,每一列用28個名字。

    颱風命名列表是按順序迴圈使用的,當所有140個名字用完之後,會從頭開始繼續迴圈。

    如有不準確之處,望不吝賜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底有沒有前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