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入市的第十六個年頭了,心如止水。
前十年在股市裡,浮浮沉沉的尋找方法,最近六年才開始真正地理解這個市場。
所以,嚴格意義上說,自己花了十年,經歷了股市的種種,才算是悟道。
在我的理解裡,股市中的悟道,往往就在一瞬間。
從小就對股票有興趣,十歲的時候就在證券公司的營業大廳,看著交易螢幕了。
家裡的老韭菜們,都是給我指引方向的引路人。
很幸運地在2006年的牛市起點入市,因此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時運給的一桶金。
自己覺得掌握市場的方法,知道市場的規律了,所以當時自信滿滿。
而當行情受挫,開始虧錢的時候,又會懷疑自己的方式是不是錯了。
十年的時間,一輪輪大大小小的牛市熊市,就這麼反反覆覆的經歷著,不同的方式方法,一次次的摸索著。
做過長線,玩過短線,嘗試過投機,沉迷過波段,經歷過價值投資,也經歷過不講理的擊鼓傳花,虧損股惡意炒作,重組併購滿天飛,相信技術,也研究過基本面。
十年時間,雖說最終是賺錢的,但大部分其實,都是靠時運賺了點錢。
如果從悟道的角度來說,這十年還真的是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那一瞬間的領悟,是從2016年的熔斷後,突然開竅的。
當市場無厘頭地來了一次次熔斷後,我開始重新思考,為什麼會這樣,這個市場到底本質是什麼,到底是怎麼樣的現狀,能出現如此的恐慌。
當然,每個人對市場的看法是不同的,理解也都是不同的,我只能說說我的觀點。
在歷經一輪輪牛熊,各種不講理的上漲和不講理的下跌後,我悟道了市場的幾點本質。
1、股票市場的本質,其實是資金,其他都是浮雲。
曾經在股市裡跌跌撞撞,一直在想,股市為什麼會漲,會跌,股票為什麼會漲會跌。
是政策嗎?是上市公司業績嗎?是題材嗎?是概念嗎?還是什麼重組預期?
兜兜轉轉才發現,原來漲跌的本質只有一個,就是資金。
股市的本質,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有錢能使鬼推磨。
一支股票漲不漲,資金說了算,即便基本面再好,沒資金買入還是照樣跌。
但是,資金本身也是在博弈的,你不買,我可以買,市場的資金太多了,很容易達成一定的共識。
股價的漲跌,就是資金在博弈過後,達成共識導致的。
但是資金為了賺錢,大部分情況下,會優先選擇和散戶對立,而不是站在一起,幫助散戶賺錢。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股市中能賺錢的散戶,終究只是一小部分。
即便行情很好,資金也會因為要割韭菜而割韭菜,把行情打下來。
2、政策能呵護市場,但目的在於融資,而且政策不能主宰市場。
關於市場的政策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吃了政策的虧。
每一次下跌的時候,政策就會頻繁地吹暖風,讓人感覺似乎跌不下去了。
政策的暖風,其實目的確實是為了呵護市場,但是呵護的不是股民的錢包,而是IPO。
A股市場的曾經,是會因為股票的下跌,而出現IPO停擺的。
要知道,IPO停擺,意味著優質的企業上市的路就被阻斷了。
所以,市場在出現一定程度下跌的時候,就會開始吹暖風,以呵護市場。
但是所謂的暖風,從政策方面到引導資金入市,有很長的週期,所以政策根本很難救市。
真正主宰市場的,依舊是用腳投票的市場資金。
政策之所以不能主宰市場,主要還有一點,就是貨幣本身不被鼓勵流向金融市場。
從政策導向來看,他們更願意把錢放到實體經濟裡去,而不是在股市裡去抬高股票的市值。
3、這個市場有人要賺錢,就必須有人虧錢,漲上去就一定會跌下來。
市場的本質,是有人賺錢必須有人虧錢,並不是說大家可以合作共贏。
當大牛市來了,每個人賬戶裡的股票市值,都會有不同幅度的上漲。
當全民還在狂歡的時候,你應該發現,整個市場裡的錢,其實不夠所有人在高位套現。
所以,每一個牛市的背後,都是一個熊市,這是一個必然。
因為資金賺了錢,它是要撤退的,是要落袋為安的,而不是一直放在賬戶裡看市值。
只有當市場裡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多,整個市場資金特別充裕的時候,才會慢慢地推升股市的上漲。
但問題是,股票市場的資金是多了,沒有長高,而是長胖了。
因為這些資金的入場,都拿來填補市場融資的空缺了。
這也是這個市場為什麼十幾年了,仍然在3000多點徘徊的主要原因,資金不夠多。
股票市場不是蓄水池,而是部分資金撈錢的財富抽水池。
4、市場裡有一些資金,是必須要賺錢的,所以散戶總體一定是會虧錢的。
這個市場裡,有一些資金是必然要賺錢的,這個我想股票做久的老股民都懂的。
有一部分資金,擁有絕對的資訊能力,會在股市危難的時候入市,在股市相對巔峰的時刻離場,然後賺到它們該賺的錢。
當然,還有一些絕對的主力資金,同樣會從整個市場裡不斷地撈金抽水。
可以這麼說,股票市場裡永遠是大魚吃小魚的故事,散戶作為小魚群體,雖不會全軍覆沒,但大機率是要虧錢的。
10%的散戶能真正意義上賺到錢,這個機率是差不多的。
其餘90%,或許也不一定會虧得很慘,偶爾也能賺一點,但經過時間洗禮,最終落袋的錢,還真不會太多。
所以,這個市場裡一定要做到頭部的10%,才有機會長久的生存。
5、防範股市惡意炒作導致的金融風險,比起呵護市場更重要。
最後一個本質,就是市場對於金融風險的防範,遠比對市場的呵護更重要。
換句話說,叫做怕漲不怕跌。
市場跌的時候,雖說股民怨聲載道,但不會存在任何的風險。
大家虧錢的時候,反而會關閉股票賬戶不看,然後更努力地去工作賺錢。
這種行為,其實是很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是相對健康的。
當整個市場,都瀰漫著靠炒股能賺錢,靠炒股能致富的風氣時,金融危機就要來了。
因為實體經濟在股市中沒有拿到更多的錢,卻要揹負更高的股價,也就是更大的責任。
人們的工作意願降低,投資意願飆升,也會導致金融風險的加劇。
一旦股市崩盤,是沒有一個很好的機制去維護市場穩定的,一定會帶來風險。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整個市場防範惡意炒作,反而成了更重要的事情。
關於所謂炒股的理論,也有了一定自己的見解。
1、所謂炒股的方法,其實每一套都有用,但前提是能理解,並熟練運用。
在股市裡,看到過太多人用自己獨特的炒股方法賺錢了。
講得俗一點,貓有貓道,狗有狗道,能賺錢最重要。
每一套方法都是有用的,但為什麼我們去學習,去運用,卻還是容易虧錢。
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模仿別人徒有其表,不能掌握精髓。
股票交易特別複雜,有時候一個起心動念,都會改變交易的結果。
正因為理論方法是別人的,所以別人能賺錢,你卻不能,因為你是一知半解的。
只有你自己,運用這個理論框架,在市場裡實踐無數次以後,才能真正意義上理解。
只有你熟練運用之後,才有可能靠這一套方法去賺錢。
而當你賺錢的時候,這一套方法,早已經不是你當時學的那套方法了,而是真正意義上屬於你的獨門秘籍了。
這也是一種悟道,悟出屬於自己的賺錢之道。
2、所有炒股的方法,最終都是賺錢機率多少,沒有百分百的賺錢之道。
這個世界上,肯定沒有百分百賺錢的炒股方式,不然所有人去複製一下,就都能賺錢了。
即便利用工具,我們把一些成功的交易經驗,去做模型量化,最終賺得無非也就是那麼一點交易差額。
說白了,機器能賺一些市場情緒的錢而已。
所以,我們要明白,所有的炒股方法,其實最終的結果都是一個詞,機率。
當你買賣交易的賺錢機率,超過50%的時候,你就有比較大的賺錢機會了。
如果你能把你的方法論打磨到賺錢機率超過60%,甚至70%,那你就有可能把市場當成是私人的提款機了。
交易的次數越多,結果就和機率越接近。
3、短線靠的是天賦,長線靠的才是勤奮,用對姿勢很重要。
很多人可能會很詫異,覺得短線交易靠勤奮,長線交易靠研究才對。
但現實情況是,短線交易靠的是天賦,是對於市場情緒感知的能力。
這種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所以,短線高手一定是天賦型,學是學不會的。
如果一套所謂的理論,可以在短線交易中被複制,那真的靠機器去交易,就能賺錢了。
短線的高手,一定是凌駕於機器之上的,能比機器厲害的,就是天賦了。
而長線交易本身,是需要研究的,而且是勤奮的研究。
因為一家企業的成長是動態的,行業的變化也是動態的,需要不停地研究。
即便是做長線,也不存在什麼無腦持有一說,要根據一個個動態節點,去研究市場風向和企業的基本面變化。
4、不要去聽信別人的理論,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其實才是最重要的。
在股票市場裡,一定不要去聽信別人的言論。
不是說別人的話沒有任何道理,而是別人的精髓你學不會,同時很耽誤你自己去悟道。
方法最終都必須是你自己實踐出來的,不要指望有人可以帶著你做股票。
因為當他順風順水的時候,你會跟著他,但當他出現逆境,或者你面對逆境的時候,就會動搖了。
你會迷茫,甚至會發現自己最終一無所獲。
要麼就是離開別人你不會炒股了,要麼就是發現跟錯人了,學了半天還虧錢。
所以,這不是別人的理論對錯問題,而是你在股市中的自我成長問題。
5、虧錢沒關係,有沒有經驗的積累,能不能進步才最重要。
最後一點,所有人都在股市裡虧過錢,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經常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在股市裡犯錯,可謂是家常便飯。
犯錯真的一點都不可怕,最怕的是能不能透過犯錯積累經驗。
每一次交易的失誤,我們都可以去做總結,為什麼股票的走勢沒有像我們預想的那樣,到底哪裡出問題了。
股市中,自身經歷的經驗,是最寶貴的,是別人不能給你的,是你進步的根本源泉。
只有減少自己的錯誤,降低虧錢的機率,才能在未來的交易中賺到錢。
今年是入市的第十六個年頭了,心如止水。
前十年在股市裡,浮浮沉沉的尋找方法,最近六年才開始真正地理解這個市場。
所以,嚴格意義上說,自己花了十年,經歷了股市的種種,才算是悟道。
在我的理解裡,股市中的悟道,往往就在一瞬間。
從小就對股票有興趣,十歲的時候就在證券公司的營業大廳,看著交易螢幕了。
家裡的老韭菜們,都是給我指引方向的引路人。
很幸運地在2006年的牛市起點入市,因此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時運給的一桶金。
自己覺得掌握市場的方法,知道市場的規律了,所以當時自信滿滿。
而當行情受挫,開始虧錢的時候,又會懷疑自己的方式是不是錯了。
十年的時間,一輪輪大大小小的牛市熊市,就這麼反反覆覆的經歷著,不同的方式方法,一次次的摸索著。
做過長線,玩過短線,嘗試過投機,沉迷過波段,經歷過價值投資,也經歷過不講理的擊鼓傳花,虧損股惡意炒作,重組併購滿天飛,相信技術,也研究過基本面。
十年時間,雖說最終是賺錢的,但大部分其實,都是靠時運賺了點錢。
如果從悟道的角度來說,這十年還真的是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那一瞬間的領悟,是從2016年的熔斷後,突然開竅的。
當市場無厘頭地來了一次次熔斷後,我開始重新思考,為什麼會這樣,這個市場到底本質是什麼,到底是怎麼樣的現狀,能出現如此的恐慌。
當然,每個人對市場的看法是不同的,理解也都是不同的,我只能說說我的觀點。
在歷經一輪輪牛熊,各種不講理的上漲和不講理的下跌後,我悟道了市場的幾點本質。
1、股票市場的本質,其實是資金,其他都是浮雲。
曾經在股市裡跌跌撞撞,一直在想,股市為什麼會漲,會跌,股票為什麼會漲會跌。
是政策嗎?是上市公司業績嗎?是題材嗎?是概念嗎?還是什麼重組預期?
兜兜轉轉才發現,原來漲跌的本質只有一個,就是資金。
股市的本質,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有錢能使鬼推磨。
一支股票漲不漲,資金說了算,即便基本面再好,沒資金買入還是照樣跌。
但是,資金本身也是在博弈的,你不買,我可以買,市場的資金太多了,很容易達成一定的共識。
股價的漲跌,就是資金在博弈過後,達成共識導致的。
但是資金為了賺錢,大部分情況下,會優先選擇和散戶對立,而不是站在一起,幫助散戶賺錢。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股市中能賺錢的散戶,終究只是一小部分。
即便行情很好,資金也會因為要割韭菜而割韭菜,把行情打下來。
2、政策能呵護市場,但目的在於融資,而且政策不能主宰市場。
關於市場的政策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吃了政策的虧。
每一次下跌的時候,政策就會頻繁地吹暖風,讓人感覺似乎跌不下去了。
政策的暖風,其實目的確實是為了呵護市場,但是呵護的不是股民的錢包,而是IPO。
A股市場的曾經,是會因為股票的下跌,而出現IPO停擺的。
要知道,IPO停擺,意味著優質的企業上市的路就被阻斷了。
所以,市場在出現一定程度下跌的時候,就會開始吹暖風,以呵護市場。
但是所謂的暖風,從政策方面到引導資金入市,有很長的週期,所以政策根本很難救市。
真正主宰市場的,依舊是用腳投票的市場資金。
政策之所以不能主宰市場,主要還有一點,就是貨幣本身不被鼓勵流向金融市場。
從政策導向來看,他們更願意把錢放到實體經濟裡去,而不是在股市裡去抬高股票的市值。
3、這個市場有人要賺錢,就必須有人虧錢,漲上去就一定會跌下來。
市場的本質,是有人賺錢必須有人虧錢,並不是說大家可以合作共贏。
當大牛市來了,每個人賬戶裡的股票市值,都會有不同幅度的上漲。
當全民還在狂歡的時候,你應該發現,整個市場裡的錢,其實不夠所有人在高位套現。
所以,每一個牛市的背後,都是一個熊市,這是一個必然。
因為資金賺了錢,它是要撤退的,是要落袋為安的,而不是一直放在賬戶裡看市值。
只有當市場裡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多,整個市場資金特別充裕的時候,才會慢慢地推升股市的上漲。
但問題是,股票市場的資金是多了,沒有長高,而是長胖了。
因為這些資金的入場,都拿來填補市場融資的空缺了。
這也是這個市場為什麼十幾年了,仍然在3000多點徘徊的主要原因,資金不夠多。
股票市場不是蓄水池,而是部分資金撈錢的財富抽水池。
4、市場裡有一些資金,是必須要賺錢的,所以散戶總體一定是會虧錢的。
這個市場裡,有一些資金是必然要賺錢的,這個我想股票做久的老股民都懂的。
有一部分資金,擁有絕對的資訊能力,會在股市危難的時候入市,在股市相對巔峰的時刻離場,然後賺到它們該賺的錢。
當然,還有一些絕對的主力資金,同樣會從整個市場裡不斷地撈金抽水。
可以這麼說,股票市場裡永遠是大魚吃小魚的故事,散戶作為小魚群體,雖不會全軍覆沒,但大機率是要虧錢的。
10%的散戶能真正意義上賺到錢,這個機率是差不多的。
其餘90%,或許也不一定會虧得很慘,偶爾也能賺一點,但經過時間洗禮,最終落袋的錢,還真不會太多。
所以,這個市場裡一定要做到頭部的10%,才有機會長久的生存。
5、防範股市惡意炒作導致的金融風險,比起呵護市場更重要。
最後一個本質,就是市場對於金融風險的防範,遠比對市場的呵護更重要。
換句話說,叫做怕漲不怕跌。
市場跌的時候,雖說股民怨聲載道,但不會存在任何的風險。
大家虧錢的時候,反而會關閉股票賬戶不看,然後更努力地去工作賺錢。
這種行為,其實是很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是相對健康的。
當整個市場,都瀰漫著靠炒股能賺錢,靠炒股能致富的風氣時,金融危機就要來了。
因為實體經濟在股市中沒有拿到更多的錢,卻要揹負更高的股價,也就是更大的責任。
人們的工作意願降低,投資意願飆升,也會導致金融風險的加劇。
一旦股市崩盤,是沒有一個很好的機制去維護市場穩定的,一定會帶來風險。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整個市場防範惡意炒作,反而成了更重要的事情。
關於所謂炒股的理論,也有了一定自己的見解。
1、所謂炒股的方法,其實每一套都有用,但前提是能理解,並熟練運用。
在股市裡,看到過太多人用自己獨特的炒股方法賺錢了。
講得俗一點,貓有貓道,狗有狗道,能賺錢最重要。
每一套方法都是有用的,但為什麼我們去學習,去運用,卻還是容易虧錢。
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模仿別人徒有其表,不能掌握精髓。
股票交易特別複雜,有時候一個起心動念,都會改變交易的結果。
正因為理論方法是別人的,所以別人能賺錢,你卻不能,因為你是一知半解的。
只有你自己,運用這個理論框架,在市場裡實踐無數次以後,才能真正意義上理解。
只有你熟練運用之後,才有可能靠這一套方法去賺錢。
而當你賺錢的時候,這一套方法,早已經不是你當時學的那套方法了,而是真正意義上屬於你的獨門秘籍了。
這也是一種悟道,悟出屬於自己的賺錢之道。
2、所有炒股的方法,最終都是賺錢機率多少,沒有百分百的賺錢之道。
這個世界上,肯定沒有百分百賺錢的炒股方式,不然所有人去複製一下,就都能賺錢了。
即便利用工具,我們把一些成功的交易經驗,去做模型量化,最終賺得無非也就是那麼一點交易差額。
說白了,機器能賺一些市場情緒的錢而已。
所以,我們要明白,所有的炒股方法,其實最終的結果都是一個詞,機率。
當你買賣交易的賺錢機率,超過50%的時候,你就有比較大的賺錢機會了。
如果你能把你的方法論打磨到賺錢機率超過60%,甚至70%,那你就有可能把市場當成是私人的提款機了。
交易的次數越多,結果就和機率越接近。
3、短線靠的是天賦,長線靠的才是勤奮,用對姿勢很重要。
很多人可能會很詫異,覺得短線交易靠勤奮,長線交易靠研究才對。
但現實情況是,短線交易靠的是天賦,是對於市場情緒感知的能力。
這種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所以,短線高手一定是天賦型,學是學不會的。
如果一套所謂的理論,可以在短線交易中被複制,那真的靠機器去交易,就能賺錢了。
短線的高手,一定是凌駕於機器之上的,能比機器厲害的,就是天賦了。
而長線交易本身,是需要研究的,而且是勤奮的研究。
因為一家企業的成長是動態的,行業的變化也是動態的,需要不停地研究。
即便是做長線,也不存在什麼無腦持有一說,要根據一個個動態節點,去研究市場風向和企業的基本面變化。
4、不要去聽信別人的理論,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其實才是最重要的。
在股票市場裡,一定不要去聽信別人的言論。
不是說別人的話沒有任何道理,而是別人的精髓你學不會,同時很耽誤你自己去悟道。
方法最終都必須是你自己實踐出來的,不要指望有人可以帶著你做股票。
因為當他順風順水的時候,你會跟著他,但當他出現逆境,或者你面對逆境的時候,就會動搖了。
你會迷茫,甚至會發現自己最終一無所獲。
要麼就是離開別人你不會炒股了,要麼就是發現跟錯人了,學了半天還虧錢。
所以,這不是別人的理論對錯問題,而是你在股市中的自我成長問題。
5、虧錢沒關係,有沒有經驗的積累,能不能進步才最重要。
最後一點,所有人都在股市裡虧過錢,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經常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在股市裡犯錯,可謂是家常便飯。
犯錯真的一點都不可怕,最怕的是能不能透過犯錯積累經驗。
每一次交易的失誤,我們都可以去做總結,為什麼股票的走勢沒有像我們預想的那樣,到底哪裡出問題了。
股市中,自身經歷的經驗,是最寶貴的,是別人不能給你的,是你進步的根本源泉。
只有減少自己的錯誤,降低虧錢的機率,才能在未來的交易中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