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墜落銀河的星

    壺,名為“貴妃”,其名來歷機緣巧合,可謂心有靈犀。


    而這位大師,就是潮州手拉壺世家技藝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


    潮州工夫茶不僅是最早的工夫茶沖泡流程,更深深地影響了不同的茶道文化。潮州工夫茶裡有“烹茶四寶”,其中的核心就是被稱作“孟臣罐”的潮州手拉壺。殊不知,能喝上一杯精緻的茶湯,背後是在繁瑣流程中傾注了眾多工夫的。


    自明末清初,手拉壺就一直活躍在潮汕人的茶桌上。結合潮汕人沖泡工夫茶的使用習慣、當地泡飲的鳳凰單叢茶的茶葉特性,潮州手拉壺逐漸形成了自己細膩小巧、獨具潮韻風骨的地域文化特徵。


    經歷了上世紀初的社會動盪、戰亂、體制變革,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整個潮州手拉壺行業只剩下了為數不多的幾家老字號作坊。且潮州歷代偏安粵東一隅,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與外地文化往來並不多,以至於潮州人獨特的藝術審美觀與當代審美藝術總像是隔了一層窗戶紙;數百年來傳內不傳外的古訓,也導致了制壺從業人才的匱乏……


    正因為這種種原因,潮州手拉壺的發展歷史歷經數百年,卻藏在深閨人未識。即便是到了2007年左右,一把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市場價往往僅數十元上百元。在很多人眼中,做壺仍然是一門“很難討到老婆”的行當。


    可就是在這樣的“尷尬”之下,有一把手拉壺一出世,便賣出了上萬元的高價。這把壺名為“貴妃”,它的作者是謝華。


    悉這個圈子的人都知道,謝華上世紀80年代秉承家傳開始學做茶壺,重拾家族傳承了近200年的制壺手藝,初出茅廬便很快就在當時為數不多的制壺世家中脫穎而出,獨具特色的作品連東南亞的僑商都頗為青睞。至今在泰國、臺灣等地,仍然時有見到他早期的作品。


    就在外人看來風頭正勁之時,謝華卻突然沉寂了,而且一“閉關”就是8年。2007年,謝華重出江湖,出手的第一件作品就是“貴妃”。這把壺的造型設計語言一改數百年來潮州手拉朱泥壺重實用、輕藝術的理念,將實用與藝術融合,從而打造出一種全新的風格和氣質。


    通觀此壺,有讓人一眼便足以感知的視覺衝擊力。其每一處線條弧度、每一處轉承起合,都充盈著飽滿、渾圓、豐盈的韻味,百看不膩;無論整體還是細節,儼然散發著盛世豪情的終極氣象。用一把壺,將遠在千年前的大唐奢華氣質帶到今人眼前,聽它訴說開元盛世的鼎盛、開放與先明。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以今人的創作向先賢致敬的感覺,的確是妙不可言的。
    據說,壺型製作完成後,有客聞訊來訪,這壺型看起來像什麼?謝華只是隨口一問,旁人觀之良久,脫口而出“貴妃”二字。


    可見一件作品,能夠與觀眾很快就產生默契和共鳴,心有靈犀,是一種藝術追求的至高境界。不僅僅只是得到專家認可,而是能夠讓芸芸大眾感知到美,才是真正的藝術。


    後來行家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閉關”的這8年,謝華在開辦陶瓷工廠的同時,一直在潛心研究,比如壺的造型、泥料配製以及如何打破重實用而藝術性不夠的侷限。


    可以說,“貴妃”壺一出,開啟了潮州手拉壺的全新時代。一方面,一把“貴妃”壺賣出了數萬元的高價,這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新聞,證明潮州手拉壺它同樣能站上藝術品的殿堂,構建世人新的認知。憑藉“貴妃”壺,謝華也成為了潮州制壺史上作品身價最高的匠人,並且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地一次次重新整理自己在潮州制壺界拍賣史上的紀錄,從當初的數萬元,到今天仍然保持的43.7萬元。


    另一方面,從2007年第一把“貴妃”壺問世,11年來這把壺被近百位制壺匠人爭相模仿。現在在整個潮州制壺界,把“貴妃”做到位幾乎成了衡量一個制壺匠人水平高低的標準。


    “做壺,從最開始的簡單,到後來的複雜,最後還是要回到簡單。”這是謝華對壺藝創作的理解。而他的代表作之一的貴妃壺,就詮釋了這種壺藝返璞歸真的精髓。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所謂美、純粹的美、意境深遠的美,最終都將回歸於大道至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陸的起源是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