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初的夢想0915

    中醫藥文化課程是求真的課程。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以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科學的本質就是求真,因此學習中醫藥文化課程必須持有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精神。

    中醫藥文化課程是生活的課程。瞭解中醫藥文化,就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得以應用,養成“順應四時”的作息習慣,形成“自然和諧”的生活觀念,學習“信手拈來”的勞動技能。生活中處處有中醫知識,中醫課程就是生活課程。

    如何讓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變成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喜歡唸的詩詞、喜歡唱的歌曲、喜歡玩的專案?學校編寫了淺顯易懂的中醫藥文化教材,用通俗的語言、形象的素材向學生展示中醫藥文化魅力,讓學生真切體會到中醫藥文化的精髓;透過豐富多彩的中醫藥故事,激發學生興趣,增進中醫藥文化傳承的推動力。

    在實踐中習得中醫藥知識

    中醫藥文化不僅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還能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身體素質。因此,學校一直將勞動教育作為“知未課程”的主要實施方式。

    “知未課程”以中醫藥文化為引領,同時注重整體設計,所有年級課程、學科課程都緊緊圍繞“知未課程”的核心開展,分為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兩類。

    學科層面有語文學科“寫給孩子的中醫啟蒙故事”、音樂學科“唱給孩子的中醫湯頭歌”、體育學科“孩子必會的五行健康操”、美術學科“草藥為什麼那麼美”、科學學科“孩子必會的調理方法”等,每個學科都將中醫藥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將防患於未然的思想滲透其中。

    活動課程層面開設了研學課程、大課間、中醫藥文化節三大板塊。在研學課程實踐中,學校專案活動組帶領學生走進中醫院、中藥房、中醫學院、中藥種植基地等場所,實地探尋中醫藥文化,培養學生對中藥材的知曉、辨識與基本應用能力。

    在今年5月20日第32箇中國學生營養日到來之際,學校舉辦了“耀世中醫傳校園,勞動育人頌黨恩”中醫藥文化節,這既是中醫藥知識的展示平臺,又是勞動教育的成果體驗。學校還特邀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蔣士卿、河南中醫學院兒科專家侯江紅為課程特聘專家,進一步深化“居安思危則安”“未病思防則健”等文化內涵。

    文化節現場,艾草香包、艾柱等常見的中醫藥用品都出自學生自己的雙手,他們不僅熬製了除霾利咽茶、酸棗仁湯、芍藥湯等中藥養生湯茶,還製作了清火綠豆糕、補氣山藥糕、消食山楂棒等中藥食品。學生還化身“小郎中”,對“患者”進行簡單的健康判斷,推薦與其身體狀況相匹配的養生湯茶。

    “我們有許多形式的中醫課,在語文課、數學課、科學課、音樂課、體育課、社團活動中,全校所有學生都在學習中醫知識。”五年級學生肖瀟在活動現場一會兒給大家講解學校“知未課程”,一會兒給來者診脈、看舌苔,忙得不亦樂乎。一年級學生呂銘哲的家長說:“在學校學習的中醫知識,可以幫助孩子掌握健康生活的本領,更是對孩子的人生起到積極作用。”侯江紅也對“小郎中”讚不絕口:“小學生給老中醫看病是中醫傳承的大事、好事,我看到了祖國傳統醫學的未來。”

    透過課程學習,低年級學生能夠初步瞭解中醫醫理、四時起居、名醫典故,高年級學生能夠簡單製藥、掌握推拿方法、處理生活中常見的小問題。假期的中醫藥文化實踐也很豐富——家長與孩子一起在家裡做功夫扇操、五行健康操,分享孩子自制的暖茶和養生佳餚,享受健康生活的幸福。

    讓學生學會與身體對話

    “知未課程”是以“讓教育迴歸本真,讓生命幸福成長”的辦學理念為引領的特色課程實踐,並將課程文化與立德樹人相結合,讓課程具有學校特色和育人價值。

    中醫藥文化課程的序列化不僅體現在“知未致未”的重要意義,還體現在對學生的綜合評價方面。學校設計了“畢業生應具備的‘N個100’專案”,其中一項就是小學生必會的100箇中醫知識點。學校將中醫藥文化課程的學習內容整合為100個主題,分散在六個年級開展實施與評價。學校希望學生學會愛自己,學會與身體對話,能夠透過所學中醫知識幫助自己的身體始終處於健康狀態,“讓身體跟得上靈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所謂的“幸運四葉草”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和三葉草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