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烏河百姓

    一件東西放在那裡,有人說好,有人說壞;一個歷史史實,並同歷史人物,擺在那裡,有人說好,更有人說壞。毛主席他老人家彪炳史冊,1976年逝世,至今才46年,他和他的著作,有人說好,也有人說壞…

    老子是春秋時期人物吧,他和他的《道德經》距今近三遷年了吧,譭譽參半也不足為怪!

    理通天下,事在人為。儒家再怎麼去解釋《道德經》,不影響你去認知它,更不能影響你吸取它的內含和精華。如此而已,豈有它哉?!

  • 2 # 鄉村搞笑夫妻

    老子度的是上等根器的人,一些儒生自以為自己很有學問,把《道德經》給曲解了,所以就主觀滴注解,或者更荒唐修改了。

  • 3 # 敏銳微風gR

    儒道學說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是周朝已經陷於混亂的時代。孔子在周朝封的魯國,老子卻是在周王朝做官。雖然處在同一個時代,對於如何對待周朝興衰,卻有不同看法。孔子倡導尊崇和恢復周禮。認為一切諸侯都要按照尊卑行事。而老子看透了現實。認識到天下紛紛揚揚,皆為爭權奪利而來。所以提倡無為而治。雖然五千言《道德經》至今沒有被完全解讀,但傳頌的大意則是想讓諸侯們於民休息,莫亂作為。因此,世代認為孔子學說是提倡入世,而老子是退世。不可否認,直到現代,用老子思想治理社會,還是行不通的。

  • 4 # 路客說

    《道德經》第38章講: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而取此。

    只有失道,失德,失仁,失義,之後才會尋求禮樂的約束。就像一個東西根都爛了,你卻依靠外在修飾去糊弄大家,這不是在捨本求末是啥?在我看來,儒家完全實在空談誤國,自己寫不出什麼經典的著作(孔子也只是修撰春秋,易傳也不過是在以儒家的觀點來解讀易經而已),自能靠著篡改別人的勞動成果來搖尾乞憐的阿諛統治封建統治階級,不但無恥而且可惡。

    歷史上每當國家出現危難,社會動盪不安的時候,有人看到過哪個大儒出來主持公道嗎? 還不是靠道家的精英來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比如漢初三傑的張良,大唐開國智囊徐茂公,大明王朝謀士劉伯溫,不勝列舉·····

    所以說真正幹實事,救國救民的永遠都是道家,而不是那些腐儒們只會勾心鬥角,空談誤國。大明王朝為啥會滅亡,崇禎皇帝當然難辭其咎,難道身邊那幫腐儒們就可以置身之外嗎?

  • 5 # 我的小梧

    無分別心,才是道與德。

    有分別心,那是儒家剛需。

    社會的發展需要同頻的思想共振,社會才會穩定,儒家思想剛好適宜,帝王將相推崇,百姓依附從入。

    道德經儒家學名,德道經道家學派,一個物質自由,一個精神自由。

    統治,安定,社會穩定,人們安居樂業,儒為主導,典籍注攝儒家思想不可避免。

    孰優孰劣,不以分別,社會需要才是核心。

    世界物質對立而又統一的!得到了此,必然失去彼。

    偶然與必然的關係,可以使然,不可世然。

    多角度闡語,也是文化內涵的一個部分,顯明,且有襟錮性。

    利弊在於人心,制度,而不在分別。

    道,規律,帶有神性;

    德,廣宇,帶有人性;有必聯也會失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英國沒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