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小蟹878

    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會給市場帶來何種影響。對此,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舉順應了當前經濟形勢變化和經濟發展需要,有助於銀行資管平穩過渡,緩解存量資管產品壓力。

    此外他認為,即便有1年過渡期,相關機構也需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儘快推動業務和產品的轉型,加快設立銀行資管子公司,產品應該以淨值型的產品為主。

  • 2 # 豁達菠蘿HY

    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最後一年,為滿足投資者訴求、符合監管要求和公司未來發展定位,一些公司將基金產品進行轉型。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以基金轉型生效日為統計口徑計算發現,基金轉型數量達到172只,創下年度歷史新高。


    基金轉型數量已連續4年保持高位,分級基金、資管大集合基金轉型謀出路是近年基金轉型數量劇增主因,除此之外,今年基金轉型的緣由還包括投資型別變更、投資範圍變更、投資封閉期變更、指數基金轉型為聯接基金等。

  • 3 # 曇花一現71742

    今年以來,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新成效,盈利能力走出低谷。在即將過去的2021年,在金融機構體系中處於主導地位的商業銀行,在經濟中發揮著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A股IPO、股價‘維穩’、資本補充、資管新規、‘兩道紅線’、系統重要性銀行、理財子公司、養老理財試點”這些“關鍵詞”充分折射出中國銀行業在2021年的新趨勢、新變革。


    A股IPO銀行戰果豐碩


    2021年無疑又是銀行A股IPO的好年景。


    2021年,重慶銀行、齊魯銀行、瑞豐銀行和上海農商行先後成功登陸A股市場。此外,蘭州銀行成功取得了證監會A股上市批文。


    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首發申請企業情況顯示,目前,仍有12家銀行在A股“門外”候場,這些銀行所處的稽核狀態均已推進至“預先披露更新”階段。


    由於幾乎所有國有大型、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均已登陸資本市場,未來向A股IPO發起衝擊的將是數量眾多的中小銀行,這對於資本補充較為困難的此類銀行來說,上市,無疑是一條重要的資本補充途徑。


    上市銀行出手“維穩”股價


    2018年A股上市銀行穩定股價方案首次落地實施以來,每年都會有上市銀行推穩定股價方案,而這一情況在2021年更是達到高潮。


    今年以來,上市銀行股價承壓明顯,大面積“破淨”出現。上市銀行的主要股東及董監高頻頻出手進行“馳援”增持自家股份。


    據統計,共計有10家銀行在2021年推出了穩定股價方案,涵蓋了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城商行、農商行等各個型別,“維穩”銀行數量創下了近年來新高。


    上市銀行主要股東和董監高的增持,無疑釋放了一個積極訊號,他們的增持體現了對銀行未來發展的信心、助力銀行股估值恢復。


    招商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時表示,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經濟定下了穩增長的整體基調,將會支撐銀行估值提升,銀行股有望於明年走出低谷。


    資本補充持續發力


    在政策的推動及自身強烈需求下,商業銀行的資本補充步伐在2021年持續加速,資本補充方式百花齊放,“十八般工具”齊上陣,不但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方式被眾多銀行頻頻使用,上市銀行的配股方式再度走熱。


    2021年,共有50家銀行發行多達63只永續債,發行額度達5855億元。無論發債銀行的數量還是發債只數上均較去年雙雙實現增長。


    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在2021年的發行額度再創新高。2021年全年,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合計發行額度達6172.73億元,較去年再度增加數十億元。


    與永續債相同,二級資本債發行數量持續增長,與發債的中小銀行比例持續增加有關,發債銀行的主力仍以城商行、農商行等地方銀行為主。這些銀行雖然單筆債券規模較小,但對補充此類銀行資本充足率仍起到了較大作用。


    相較於定增、可轉債等資本補充工具,配股具有不受市淨率限制且快速補充資本的優勢,逐漸成為上市銀行的一種“新選擇”。2021年有3家上市銀行完成或推出了配股方案,這也讓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又有所擴寬。


    2021年,多種“補血”工具的輪番使用,使得銀行資本補充取得極大成效,在有力支援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夯實自身資本實力的同時,也為銀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扶持中小企業提供極大的助力。


    資管新規催生理財市場鉅變


    2021年即將結束,資管新規過渡期進入最後“倒計時”。作為資管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理財業務淨值化轉型進入衝刺階段。絕大部分銀行機構可以如期完成淨值化轉型整改任務,還有少數銀行在“緊趕慢趕”中面臨無法按時完成整改的壓力。


    據銀行理財登記中心釋出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淨值型產品規模佔比為86.56%,較去年同期提高26.08個百分點。雖然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穩步推進,但仍尚存個別“頑疾”,主要包括攤餘成本法估值限制以及現金理財整改等問題。


    “絕大部分理財產品會如期完成整改目標,但不排除個別產品透過多層疊加逃避監管或者因整改壓力過大而無法如期完成的可能性。”中信證券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商業銀行及理財公司應主動依法合規展業,建立健全資訊披露制度體系,加強投資者教育;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要持續加強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督指導,壓實主體責任,推動規範轉型。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穩健的基礎上,逐步增加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提升中長期收益表現,將是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


    嚴格執行“兩道紅線”政策


    去年年底,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通知要求,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對銀行的房貸佔比設定“紅線”指標(以下簡稱“兩道紅線”),自2021年1月1日開始生效,“兩道紅線”政策實施,使房地產金融監管更加完善。


    2021年以來,銀行嚴格執行“兩道紅線”政策。在“兩道紅線”的嚴格政策下,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明顯加大。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認為,今後,房地產市場信貸環境將進一步改善,部分城市房貸利率、放款週期仍有最佳化空間,這將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成交在今年底明年初企穩回升,價格在交易量回升後止跌趨穩。


    系統重要性銀行亮相


    2021年10月份,市場呼聲較高的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終於落地,共有19家銀行被認定為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涵蓋了6家國有商業銀行、9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4家城市商業銀行,並按系統重要性得分分成四組(第五組暫無銀行進入)。這19家銀行在規模、業務、服務水平等各方面都走在行業前列,並在金融體系中極具重要性和代表性。


    與之配套釋出的《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還應滿足一定的附加資本要求,附加資本要求在0.25%到1%之間。


    雖然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目前均滿足所對應的附加資本要求,但考慮到未來所面臨的業務發展約束條件更多,適當進行外源性資本補充,可預留一定安全邊際和緩衝區間。因此,自10月中旬以來,系統重要性銀行也在紛紛提前籌備“糧草”。配股、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的發行中,均出現了該類銀行的身影。


    銀行理財子公司成主力軍


    2021年,銀行理財子公司已成為理財市場存續規模最大的機構型別,引領行業新方向。


    自2019年6月份,首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開業至今,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全面發力,銀行理財子公司陣營逐漸壯大。截至目前,已有2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含中外合理財公司)開業或正在籌建。


    伴隨銀行理財子公司陣營的不斷壯大,其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也水漲船高。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截至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今年新發產品數量為10604款,相較於去年同期的3747款,增幅高達183%。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新產品穩步進場帶動理財規模企穩回升,市場份額佔比穩步增加,已成為理財市場絕對主體。銀行理財登記中心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9月底,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存續規模達13.69萬億元,較年中增長36.75%,同比增長2.75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古希臘海神、戰神、太陽神的故事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