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1868969206963

      長度單位m(米)是國際單位制,是國際計量大會(CGPM)採納和推薦的一種一貫單位制。  在國際單位制中,將單位分成三類:基本單位、匯出單位和輔助單位。7個嚴格定義的基本單位是:長度(米)、質量(千克)、時間(秒)、電流(安培)、熱力學溫度(開爾文)、物質的量(摩爾)和發光強度(坎德拉)。  長度單位——米(m)。1889年第1屆國際計量大會批准國際米原器(鉑銥米尺)的長度為1米。1927年第7屆計量大會又對米定義作了如下嚴格的規定:國際計量局儲存的鉑銥米尺上所刻兩條中間刻線的軸線在 0℃時的距離(鉑銥米尺是一根橫截面近似為H形的尺子,在其中間橫肋兩端表面上各刻有3條與尺子縱向垂直的線紋,中間刻線是指每3條線紋的中間刻線)。這根尺子儲存在1標準大氣壓下,放在對稱地置於同一水平面上並相距571mm的兩個直徑至少為1cm的圓柱上。  上述對於米的定義有一個不確定度,約為1×10-7。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它已不能滿足計量學和其他精密測量的需要。在20世紀50年代,隨著同位素光譜光源的發展,發現了寬度很窄的氪-86同位素譜線,加上干涉技術的成功,人們終於找到了一種不易毀壞的自然基準,這就是以光波波長作為長度單位的自然基準。  於是,1960年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對米的定義更改如下:“米的長度等於氪-86原子的2p10和5d5能級之間躍遷的輻射在真空中波長的1650763.73倍。” 氪-86長度基準的極限不確定度為±4×10-9。米的定義更改後,國際米原器仍按原規定的條件儲存在國際計量局。  由於飽和吸收穩定的鐳射具有很高的頻率穩定度和復現性,同氪-86的波長相比,它們的波長更易復現,精度也可能進一步提高。因此,在1973年和1979年兩次米定義諮詢委員會會議上,又先後推薦了4種穩定鐳射的波長值,同氪-86的波長並列使用,具有同等的準確度。  1973年以來,已精密測量了從紅外波段直至可見光波段的各種譜線的頻率值。根據甲烷譜線的頻率和波長值 v和 λ,得到了真空中的光速值 с=λv=299792458米/秒。這個值是非常精確的,因此人們又決定把這個光速值取為定義值,而長度l(或波長)的定義則由時間 t(或頻率)透過公式l=сt(或λ=с/v)匯出。1983年10月第17屆國際計量大會正式通過了如下的新定義:“米是1/299792458秒的時間間隔內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長度。”  舊定義:1790年5月由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透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米。

  • 2 # 使用者2334977907755019

    kg:一千克的定義就是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幾乎與一升的水等重。

    s:在現行國際單位制下,在1967年召開的第13屆國際度量衡大會對秒的定義是: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週期的持續時間。

    m:由1983年開始,“1米”被定義為平面電磁波(光)在“1/299,792,458秒”的持續時間內在真空中傳播行經的長度。而在1960年所訂定的舊標準,氪的橙紅射線的波長則作為參考標準。

    “1米”最初的標準為本初子午線長度的二千萬分之一。也就是由南極或北極到赤道距離的一千萬分之一。但由於後來發現地球不是正球體,所以“1米”的定義改為以鉑銥合金製成的國際米原器的標準長度。後來鐳射普及化,“米”的定義改為以光波的波長倍數作標準。但由於不確定性原理的緣故,我們沒有可能同時得出長度和時間的精確量度。所以,在1983年,國際度量衡組織改以光速為長度標準的定義,將光速定為299,792,458米/秒(整)。

  • 3 # 蝸牛的勵志人生

    字母m用來表示長度單位“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會計結算公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