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蘭竹菊186798909

    我們都知道,城裡的父母大多數是不和兒女住一起的,因為,兩代人的作息時間不同,飲食習慣不同,消費觀念不同,對很多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在一起住,要互相將就,沒有自由空間,互相都感覺壓抑,不舒服的。所以城裡的父母都說,只要能自理,就自己住,隨性自由,身心心裡舒服。和兒女住一塊容易產生矛盾的。保持距離才能產生美。

    你想啊,城裡的父母和子女一直生活在同樣的環境,都不願和子女住一塊,怕產生矛盾。

    農村的老人在家生活慣了,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勞節儉,雖然是累,他們也適應了農村的生活。

    如果把他們接到城裡和兒女住一塊,他們早起晚睡,勤勞的作息時間兒女受不了。兒女晚睡晚起的作息時間他們受不了。他們沒有退休金,沒有金銀財寶給兒女,住在兒女家,吃在兒女家,如果兒女都很孝順還可以,有的媳婦女婿如果不待見父母的話,父母感到卑微,寄人籬下,處處如履薄冰。住在一起時間長了。難免與產生矛盾,這樣兒女,父母雙方生活壓抑,並不愉快。 很多農村的父母,寧願在家裡受苦受累,也不願意來城裡與兒女住一起的。因為他們苦過累過收穫以後,生活,心裡是自由的,放鬆的。

    這就是很多中年人明知道父母在農村苦,但就是不把他們接來一起住的原因。

    我想,大部分兒女都是孝順的。都希望父母晚年幸福,不接父母來城裡住,也是逼不得已。他們若是經濟寬裕,能給父母在城裡買上房,並能給父母足夠的生活費,有這個能力的話,他們是一定接父母來城裡住的。

    接不接父母來城裡住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兒女儘自己的能力,順著老人別讓他們生氣,多陪伴孝敬老人就好了!

  • 2 # 深漂大姐0027

    同事秦工說,把父親從農村老家接出來和我們一起生活,二年了,全家心身疲憊,岳父母也不幫忙了,他的生活一地雞毛,中年男人的生活有誰懂啊?苦不堪言。

    秦工家在甘肅某地農村,那裡常年缺水,儘管農民在黃土高坡的土地上辛苦勞作,但收成依然很少,又沒有什麼工業,當地農民的生活很艱苦,村子裡許多老人還住著土坯房子,在現在這個年代真是難以想象。

    年輕人能出來的都出來了,透過考學、外出打工等方式離開農村,遠走他鄉,村裡只剩下一些年齡大出不去的人。

    秦工是七零後的尾巴,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因病去世,父親一個人辛苦拉扯兩個姐姐和他,據他說,小時候,吃不飽飯是常事,更別談其他的生活品質。我們聽到這些事,簡直不可想象,八十年代的農村還有這麼窮的地方,秦工說,說來你們不信,我們家鄉現在和80年代相比,也只是解決了吃飽穿暖的問題,其他依然很貧困。

    秦工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省會不錯的985大學,兩個姐姐早早出嫁,全家人供他上大學,加上他勤工儉學,打暑假工,最終畢業並在深圳找到工作。

    他深知只有自已勤奮吃苦,才能過上好日子,十幾年來,絲毫不敢鬆懈,考了各種有關的職業資格證書,職場上發展順利,升職加薪。

    快四十歲時,終於在深圳比較偏的地方貸款買了套房,同時娶了個廣東女孩結了婚。

    婚後一年,生了個女兒,妻子是獨生女,賢惠能幹,岳父岳母都是企業退休人員,他們的家鄉離深圳二百多公里,妻子生了孩子後,岳父岳母便來到深圳幫忙帶孩子。

    岳父岳母看著秦工小兩口非常辛苦,要還房貸車貸,還要養在農村的老父親,他們不僅出力,而且把退休金的大部分也都搭進去,張羅著一家人的生活。為此,秦工感激不盡,總和我們說,妻子一家是他的貴人。

    有了妻子一家做後盾,秦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在我們單位號稱拼命三郎,深得領導賞識,前途一片大好。

    秦工自已的生活安定了,想著七十多歲的老父親孤零零一個人生活在農村,雖然兩個出嫁的姐姐時常去看望下,但那裡的生活條件沒法和深圳比,天地之別。原本秦工也想出錢,把父親的房子修繕一下,但是他始終有個信念,就是接父親和他一起生活,為此老家的房子也沒修。

    兩年前的一天,父親家的房子終因年久失修,下大雨時垮塌了。

    徵得妻子同意,秦工把老父親接到深圳。老父親年紀大,不會帶孩子,家務也做不來,秦工兩口子要上班,岳父母仍然住在他家,小三居的房子住了六口人。

    秦工深知雙方家庭生活習慣差異巨大,也早早地做了雙方的工作,但是沒想到生活在一起,遠不是想象的那麼美好,生活中的種種矛盾逐漸體現。

    岳父岳母負責做飯,作為廣東人,每頓飯煲湯、炒幾個菜是標配,而作為生活在甘肅農村的老父親,一頓飯一個饅頭,一點鹹菜便能解決。父親喜歡吃麵食,岳父岳母很少做麵食也不會做,做的飯菜老父親吃不慣。父親經常自己去攪個麵疙瘩,吃一碗了事。

    老父親覺得岳父岳母太浪費,時常在桌子上吃飯擺臉子,總是提醒岳父母菜炒多了,每頓飯炒一個菜足夠了,經常說他們在老家吃的多省,日子不是照樣過嗎?搞得岳父母無法做飯了,覺得正常吃飯像是犯罪。

    老父親抽菸,說過多少次了,為了孩子不要在家抽,可不聽呀,在家抽菸怎麼不行?這是兒子的家,我抽根菸都不行嗎?不好的衛生習慣難以解決,上個洗手間尿的到處都是,甚至解完大手都不沖水。

    跌跌撞撞生活了大半年,岳父母實在忍受不了,回到了自己家。這下孩子沒有人帶,孩子上幼兒園了,讓老父親接送,根本不放心。沒辦法,秦工兩口子輪流接送,由於家住的離工作地比較遠,嚴重得影響了各自的工作。

    秦工老婆賢惠能幹,無論父親說什麼,都忍著。買東西父親嫌棄快遞多,點外賣父親嫌棄貴,買回的水果寧可放爛,父親也不吃,給孩子報個學習班,聽說花錢多,老父親也叨叨個沒完。

    秦工老婆一忍再忍,從來不頂嘴,他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只有回家多幹活來彌補對老婆的愧疚,一年多的時間,我們單位領導對秦工有了微詞,畢竟經常早走,遲來影響了工作。

    看著老婆越來越沒有笑容的臉,秦工也非常著急,他常常給我們說,但凡有一點辦法,不會把父親接過來一起住,老婆孩子受委屈,父親同樣不開心。

    秦工說,現在就是多攢錢,在臨深的惠州買套小房子,把父親安置過去,他每週未去看望。再把岳父母接過來幫他們帶孩子,這樣他的家庭才能安穩。

    從秦工的例子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很多人明知農村生活苦,之所以不願意接農村的父母到城裡同住,說到底還是經濟實力不夠,農村生活習慣、行為觀念和城裡存在巨大差異,這種巨大的差異很難融入在一起,一起生活一定是一地雞毛,誰都過不好。

    無論怎樣,有孝心的兒女們加油吧,爭取讓自己強大起來,經濟條件好一些,才能對農村的父母更多的關照和孝順。

  • 3 # 隨緣放下朝霞滿天

    以我們村為例,我們村雖然才300多口人,但村裡人大部分比較重視上學,我們村這些年大學生幾乎沒有斷過,一共走出去一百多個大學生了。

    這些出去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比較努力,有的也身居高位,也有在大使館上班的,也有做生意的,經濟條件有很好的,但這麼多年,只有兩家父母被孩子接出去了。

    一家是一位開飯店的老闆哥哥,這個哥哥讀書後幫助他老闆打理飯店,得到器重,最後成了合夥人,收入特別高,買了別墅,就回老家把父母接過去,住在別墅一樓,讓他們種花種草,安享晚年。

    當然,我們村裡還是有不願意走的老人,我有個大爺,當年在省里居高位,回家就接過幾次自己的父母,但老人家住一些日子就吵著回來,最終還是在農村養老,我大爺退休以後 經常來陪他。

    還有一些中年人,因住房、經濟等方面原因,沒有足夠的能力完全把父母接過來,並把養老承擔起來。

    例如,我婆婆村裡一個部隊轉業的公務員,一個月工資3000多,妻子打工一個月2000多,兩個人一個月不足6000,房子兩室的,有房貸有兩個孩子養,平時的日子都過得比較節約,怎麼有能力把父母接出來。

    相對來說,父母在農村,他們過得也比較習慣,也能種點莊稼和蔬菜,甚至能打一點零工,基本能自給自足,甚至還會有儲蓄。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家庭矛盾了,我們村裡有一個大娘,在給他兒子看第一個孩子的時候,跟他兒媳婦鬧矛盾很嚴重,這麼多年她和兒媳婦互相不見面,這種情況怎麼接出來並相處呢?

    總之,沒有人不愛自己的父母,父母在農村也並不一定受苦,接出來也不一定全是幸福,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吧。

    個人覺得,如果父母身體好,他們願意在農村,就尊重他們的意見,如果需要我們照料,我們又不能回去的時候,一定接出來比較方便盡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第一大自然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