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環球建築

    環境設計又稱“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新興的藝術設計門類。包含的學科相當廣泛,主要由: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公共藝術設計、景觀設計等內容組成。在內容上幾乎包含了除平面和廣告藝術設計之外其他所有的藝術設計,環境設計以建築學為基礎,有其獨特的側重點。與建築學相比,環境設計更注重建築的室內外環境藝術氣氛的營造;與城市規劃設計相比,則環境設計更注重規劃細節的落實與完善;與園林設計相比,則更注重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環境藝術設計是“藝術”與“技術”的有機結合體。

    建築設計是指對建築物的結構、空間及造型、功能等方面進行的設計,包括建築工程設計和建築藝術設計。建築是人工環境的基本要素,建築設計是人類用以構造人工環境的最悠久、最基本的手段。建築的型別豐富多樣,建築設計葉門類繁多。主要有民用建築設計、工業建築設計、商業建築設計、園林建築設計、宗教建築設計、宮殿建築設計、陵墓建築設計等。不同型別的建築,功能、造型和物質技術要求各小相同,需要施以各不相同的設計。

  • 2 # 可可123261296

    看看悉尼歌劇院,這裡面就能看見說明了很多學問,建築物以藝術為重點,用環境滋味著想要表達的感慨,讓人覺得那個地方就是應該這樣的。所以環境意向讓建築達到最好效果,這就是環境藝術一起建築藝術來的共同語言,知識沒有太多的區別,只有相通容合。

  • 3 # 進擊的小夏米

    一、建築設計 人是環境的人,環境是人的環境,形式是人和環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環境的互動作用主宰了設計的全過程,這就是建築設計。長久以來一直困惑大家一個問題就是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到底是人主宰環境還是環境影響了人?其實人在空間之中,人和環境的互動作用表現為刺激和效應,效應必須滿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為人在刺激後的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和活動空間狀態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為。這二者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建築設計是解決室內空間的使用、美觀的要求,同時在外部形體上,具有一定特性風格的前提下與周圍環境、城市文脈及城市控制性規劃相協調的結果。一個全新的觀念進入了建築師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後,建築逐漸成為空間的,被認為是一連串相互聯絡的空間。而何以為空間呢?空間的概念到底是什麼?著名建築學者馮紀忠教授在講課中提出過———建築是空間,並生動的拿茶壺作比較,壺身是大空間,壺嘴是小空間。空間一詞用於建築是近百年的事情,後來對城市進行設計,空間便移植入城市中,成為城市空間……一直以來,建築物被西方人看作實體,被看作塑造的主體,建築師們如同雕塑雕像一樣極力刻畫著建築物本身。上世紀末,建築界發生了一場革命,人們看見了原先看不見的“空間”,建築師們先前的理念殿堂轟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顛倒”過來。華人一直以來就不曾把建築單體當作主體來刻畫。中國建築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築群體上,李允銖曾在《華夏意匠》中講到:“中國的建築是在平面上展開的”,中國建築工匠考慮的是建築與建築之間的“院落”。中國古代建築,以“院”為中心組織單座建築,“院”被稱為一個基本的組織單元,若干院落組成建築群,所謂“無院不成群”,而院與院的空間感受是絕不相同的,從而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建築空間效果。西方建築師則更多的注重了建築物單體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築單體的形體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築的形體要比中國古代建築形體複雜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間設計上,中國是城市較早的,中國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築與建築之間上了。西方建築師這樣教授我們什麼是空間:這是一種圖底關係。把房子當作實體,周圍環境作底,我們只看得見房子;如果把房子當作底,房子周圍的形狀就出現了,這便是空間。

    二、生態環境藝術 建築設計中除了建築本身優美動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設施也是衡量生態環境的重要指標,城市綠地系統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在保持城市生態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設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們創造生態環境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依託條件。只有搞好城市綠化,創造優美、清新、健康、舒適的人居環境才能更好的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環保人士呼籲保護好我們的家園,地球是我們唯一家。作為設計師尤其是建築設計師,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創造宜人的生活空間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三、建築設計與環境藝術的關係 建築僅僅是環境的一個部分,建築美從整體上說是服從於周圍環境的。“建築”作為穩定的不可移動的具體形象,總是要藉助於周圍環境恰當而和諧的佈局才能獲得完美的造型表現。綠色植物的季節性變化和易修剪的特點使其在營造建築外部空間環境中成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獨特的地域景觀建築的外部空間環境不僅同建築形象有關,而且同建築室外綠化景觀密切相關,空間環境的特定性是建築不同於其他藝術門類的重要特徵。生長環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觀呈現出巨大的差異,而建築與周圍自然環境的結合,不僅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而且造就了豐富多彩的地域景觀。雖然現代資訊共享帶來人們生活方式、審美取向的日漸趨同,使建築風格的同化現象不可避免,但迥異的建築室內外綠化景觀卻為城市面貌帶來迥然不同的人文視覺景觀,這種不易消融的特點使其成為一幢建築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滅的印記。從城市區域規劃出發設想建築與大環境的結合:建築的整體輪廓上,與周圍的現有建築呼應,立面上虛實對比、色彩處理與環境格調相協調,流線上,符合環境的肌理;從人的感覺出發想象建築區域性小環境的處理:透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間,“環境是指與人類是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包括人工干預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質和能量)或作用的總和。”環境問題是一個複合而複雜的問題,環境問題的可變性也就決定了“環境問題實質是發展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自然界“是我們人類即自然界的產物本身賴以生存的基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續都依賴於自然界所饋贈的給養;同時,自然界也只有被納入到人的生活軌跡中,才能成為人的現實生活要素。人類的建築活動作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種創造性勞動,毫無疑問具有明顯的實用功利目的,但同時又必須兼具審美意識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綠色植物系統作為功能最複雜、結構最龐大的生態系統之一。一直同建築有著最為廣泛的聯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壯志凌雲原唱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