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90594907754

    錢學森是物理學家,科學家,是兩彈一星獲得者,後來被稱為導彈之父,火箭之王。

    錢學森年青時期在美國留學,從事科研工作,當新中國建立時,他衝破美國各種方式的阻撓,甚至研究書稿被扣壓,被許諾重金,但他毅然回來了。他積極地投入到導彈研製工作中去,十年嘔心瀝血研製,終於1964年導彈發射成功。

  • 2 # 歐陽絕竹2

    錢學森被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為中國科技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1935年9月起,錢學森先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留學期間勤奮刻苦,後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由於科研能力和成績突出,錢學森在美國的事業發展一路順遂。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訊息時,便決定以探親為名回國,將整理好的800公斤書籍和科研筆記帶回祖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但是,當他赴港口時卻遭到美國當局的強行拘留,所有的資料和書籍也被扣押。加州理工學院交了鉅額保釋金,他才獲釋。當時的美國海軍部次長惡狠狠地說:“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

    在此後長達5年的時間裡,錢學森始終受到嚴密監視。得知錢學森在美國遭受迫害,中國科技界立即透過各種途徑聲援錢學森,譴責美國政府的做法。中國政府也多次與美方交涉錢學森回國問題。但由於國內始終無法與錢學森取得聯絡,因此,美方每次都否認扣留中國公民。此時,錢學森也正在因為沒有途徑向國內傳遞訊息而煩惱。他深知,自己的回國問題,必須讓國家高層知道自己的回國願望和目前的處境才能解決。

    1955年5月的一天,錢學森在一份中文畫報中發現了父親的朋友陳叔通與毛主席在一起的照片,不由得眼睛一亮,心中有了主意。錢學森立即給陳叔通寫信,請把自己的訊息傳遞給國家高層領導。但由於不知道陳叔通的通訊地址,只能寄給在上海的父親,由其代轉。為了避免信件被聯邦調查局拆信扣留,錢學森將給陳叔通的信裝在一個信封裡,讓妻子蔣英裝入給比利時的妹妹的信中,避開跟蹤的特工,將信件投入到一個商場的郵筒裡。蔣英的妹妹在比利時收到信件後,立即轉寄到上海錢學森的父親家中。此後,信件幾經輾轉終於到了周恩來手中。

    此時,中國代表團正在日內瓦與美國進行大使級會談。為了表示中國的誠意,也為錢學森歸國創造條件,周恩來總理親自部署,提前釋放了11名被俘的美國飛行員。但談判時,美方依然矢口否認美國政府扣留中國公民。這時,中國代表團團長王炳南掏出錢學森的信當眾宣讀,讓美方十分尷尬。1955年8月4日,再也沒有藉口的美國政府,只好准許錢學森離開美國。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與家人一起來到洛杉磯港口,準備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迴國。錢學森的回國引起廣泛關注,不少記者早早來到碼頭上採訪他。有記者問:你這次回國後,以後是否還打算回到美國?錢學森平靜而堅定地回答說:“我不會再回來,我沒有理由再回來,這是我想了很長時間的決定。今後,我打算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華人民建設自己的國家,以便他們能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錢學森回國後,對原子彈、導彈等方面的國防科技發展非常關注。當時,國際上普遍認為中國科技水平落後,根本沒有能力研製這些先進武器。這讓著名將領、負責哈爾濱華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建設的陳賡非常不服氣。一次,錢學森前往哈爾濱參觀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恰巧正在北京。得知訊息,陳賡專程趕回哈爾濱來見錢學森。他見面問錢學森的第一句話是:“華人搞導彈行不行?”錢學森回答說:“外華人能幹的,華人為什麼不能幹?”陳賡聽後大聲說:“好!就要你這一句話。”這次談話後,錢學森更加堅定了自己為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貢獻力量的決心。

  • 3 # 咩咩的幸福生活

    一次導彈發射的試驗馬上就要開始了,可是當時的天氣很壞,到底能發不能發,試驗基地的司令員、參謀長和錢學森的意見不同。

    按照當時的規定,每次發射報告上面必須有三個人同意的簽字,然後再請示聶榮臻元帥的批准。

    可是當時司令員和參謀長都說不能發,而錢學森卻非常有信心的說能發射,這樣就形成了2:1的局面,於是就把只有錢學森一個人簽字的報告送給了聶帥。

    沒想到,聶帥很爽快地批准發射,並說要是隻有那兩位簽字而沒有錢院長的簽字,我倒不敢批了。你猜這發導彈發射成功沒?結果是這一發導彈還真的打成功了

  • 4 # 言若成風1

    錢學森定下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籌建隊伍。首先,他決定向“哈軍工”等技術院校徵集專家。然後,他計劃從當年的大學畢業生中甄選優秀的年輕人。1956年,錢學森組織起中國第一個專門的導彈研究機構,培養起了新中國的第一批導彈人才。

    據時任國防部五院導彈專業教員朱正回憶,那時候從各地來的一百多個大學生,沒有一個是學導彈的,因為當時國內根本沒有導彈這個專業。

    於是錢學森決定幫大家從頭學起,他專門開了《導彈概論》這門課,親自撰寫教材,還親自給大家講課。每個看到的人都感嘆,已經是航天領域領軍人物的錢學森,居然還會給剛畢業的大學生講課。

    不過,光是解決了機構和人才的問題,這僅僅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當時中國根本沒有發射基地,更沒有生產導彈所需的最基本的材料。怎麼辦?

    一年後,事情有了轉機。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震驚了世界。而把這枚衛星送上天的,正是蘇聯此前研製的洲際彈道導彈。當時中國和蘇聯正處於“蜜月期”,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談判,蘇聯方面最終同意,給中國提供導彈樣品和專家協助,還幫助中國建立試驗基地。就這樣,新中國第一枚導彈的研製工作,終於提上了議事日程。

    由於在這之前中國沒有製造導彈的經驗,所以,錢學森決定,中國的第一枚導彈就從仿製開始。在導彈仿製的過程中,錢學森提出一種叫做“反設計”的思維。什麼叫做“反設計”呢?就是錢學森要求大家在仿製的時候,不僅要按模子做出來,更重要的是要學習蘇聯導彈的設計思維,為自行研製打下基礎。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導彈仿製進入關鍵階段。可就在這時,由於種種原因,前來援助的專家全部撤離了中國。沒有專家指導,也沒有圖紙,製造導彈的工作完全進行不下去了。

    就在大家灰心喪氣的時候,錢學森站了出來。原來,蘇聯的這枚導彈,是仿製德國的V2型導彈製造的。錢學森早先在美國研究導彈的時候,對這個型號的導彈就有所瞭解。這一次,錢學森直接挑起了指導導彈製作的大梁。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錢學森終於帶領大家,突破了最關鍵的核心技術。

    這就是新中國研製的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它的名字來源於毛主席那句著名的話: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物的特點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