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7377331181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說君子對待他人公正團結,小人則有私心地勾結他人。

    2、“以約失之者鮮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知道約束自己,管住自己的人過失較少。其實也就是告誡人們要嚴於律己才能不斷進步。

    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犯了錯誤而不改,那才是最大的過錯。

    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要做到說話謹慎,做事行動敏捷。

    5、“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用正直回報惡行,用恩德回饋恩德。

  • 2 # 劍膽琴心

    君子的五種品德:

    一、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君子心胸寬廣,處處為國家、社會、大眾利益著想。而小人只為個人利益打算,所以心眼很小,總是斤斤計較。

    二、君子不爭,小人不讓。

    君子謙和低調,淡泊名利,不會和別人爭名奪利。小人唯利是圖,遇到名利,絕對不會讓人。

    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能與大眾和諧相處,但保留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小人看似和別人保持一致,其實只是隨聲附和,胡亂應承,私底下還是勾心鬥角,面和心不和。

    四、君子助人為樂,小人幸災樂禍。

    君子樂於助人,以幫助別人為樂。小人不喜歡幫助別人,經常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五、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處處以道義為先,以道義為準則,而把個人利益放在其次。小人永遠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道義放在後面。

  • 3 # 樂天派庫爾勒8I

    孔子眼中的君子應該具備“人不知而不慍”的豁達,“義以為質”、“禮以行之”、“信以成之”。

    人不知而不慍的豁達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在孔子的眼中,對待他人要胸懷寬廣,對於他人事先不知道而造成的過失,要學會寬容,不遷怒於人。寬以待人是君子在外地體現。

    “義以為質”

    孔子說過:君子之行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與之比。可見“義”是君子修身的首要標準。將道義作為自己行走人世的根本標準,凡事用道義的眼光角度去分析看待,用正義的方式去處理解決,用仁義的情懷去溫暖感動,自然人生坦途。

    “禮以行之”

    在義的基礎上,待人有禮,時刻注重自己的禮儀修為,將彬彬有禮謙君子的形象深入人心。

    “信以成之”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君子為人處世要信字為先,講誠信,守信義,言出必行,切勿為了私利而口若懸河,信口雌黃。

    總之,孔子眼中的君子在具備以上品格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有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4 # 魯小宵

    在孔子看來,君子應是仁、智、勇的統一體。“三戒”、“三畏”、“九思”、“三變”,君子時刻在自警;不憂、不惑、不懼,態度恭敬,對君主尊敬、對人民恩惠。


    這些對君子道德修養的“定量”規定,反映了孔子對君子之德的嚴格要求和多方讚美。


    第一、君子辭富不辭苦:有時候,君子寧接受苦難也不要富貴。因為甘於淡泊,經過苦難的考驗,往往能養成堅韌的節操。如曾國藩所言:“堅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君子怕享受多了,會減少向上的志氣,寧可守貧、守苦,也要咬緊牙根撐下去。


    第二、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以道德為本,對於貧富不會太計較,他總是憂懼自己的道德沒有完善。處在貧窮時,不會計較生活的困難,衣食不周也沒關係,只希望自己的智慧能增長,所以鑿壁借光、懸樑刺骨者,終於得以成就功名。


    第三、君子知義不知利:凡是君子都非常重視義氣、道義、仁義,利害得失都不掛在心上,若有人用利益來引誘他,也不為所動。君子認為,人要自信自守,要有節操,只要是義舉之行,他做得到的,多少的犧牲,多少的奉獻,都當仁不讓。君子善待於人,並能激發他人的自覺和自尊,他們不求名聞利養,只知有情有義,善待身旁的每一個人。


    第四、君子成人不成己:君子有成人之美的雅量,不會自私、小氣、嫉妒,他們喜歡成人之美,樂於支助他人的困難,不會汲汲於自己的蠅頭小利,甚至認為別人的利益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別人的成功比自己的成功更美好。君子有種種好的品性,因此能得到讚美,也更能獲得別人的真心友誼。


    希望成為君子嗎?做一個君子比較辛苦,福樂先給別人,困難自己擔當;富時以能施為德,貧時以無求為德;貴時以下人為德,賤時以忘勢為德。不論貧富貴賤,只在乎“吾有德乎?”這就是君子做人所品格。


    君子之品有四點:第一、君子辭富不辭苦,第二、君子憂道不憂貧。第三、君子知義不知利,第四。君子成人不成己。

  • 5 # 用心用愛用情

    在孔子看來,君子應是仁、智、勇的統一體。“三戒”、“三畏”、“九思”、“三變”,君子時刻在自警;不憂、不惑、不懼,態度恭敬,對君主尊敬、對人民恩惠。這些對君子道德修養的“定量”規定,反映了孔子對君子之德的嚴格要求和多方讚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學生的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