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差遠啦,

    一,現在的狀元實際上只能是某一年某個省的高考某科(文史或者理工)的第一名,而古代狀元是三年一次的全國第一名,所以,沒有可比性。

    二,高考“狀元”只是獲得上大學的機會,而古代科舉狀元是直接當官的,不用說狀元(進士第一名)了,就是進士和同進士也最低九品官,一般是七品官。現在就是博士畢業也未必能找到工作,終其一生也未必能混個七品官。

    三,從隋朝到大清朝一千多年只出了幾百個狀元,而現在每年出至少60多個“狀元”,所以,“狀元”的含金量不可比。

  • 2 # 80有趣汪

    通俗地說,現代狀元和古代狀元不可同日而語。

    你知道古代狀元可以做什麼,到底有多厲害嗎?

    古代狀元是全國第一名,而且是三年一次。古代狀元可以直接做官,進翰林院,很多古代的宰相都是狀元出身,宰相就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級別。

    成為狀元,必須先透過鄉士成為舉人;之後籌備三年一次的會試成為貢士;然後才可以參加殿試成為進士;而殿試第一名才是狀元。所謂入仕途也是由此而來,別說是狀元,哪怕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成為家族的榮耀,地方的驕傲。

    所以現在所謂的狀元,往往只是某省的第一名,與古代狀元人中龍鳳,鳳毛麟角還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

  • 3 # 炎火火

    當然不太一樣,而且有很大的區別。下面就來詳細聊聊區別在哪裡。

    第一,如果說古時候考上狀元相當於雙色球中了一等獎,那現在的孩子們考上大學就是相當於在一個一百人的公司年會抽獎中了頭獎。

    首先狀元我們都知道考了第一名才能叫狀元,而大學並不是只錄取第一名。我們就拿2017年舉例子,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教育部發布的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在校大學生2695.8萬人,應屆畢業生795萬人。也就是說考上大學的孩子們只是全國七百多萬人中的一個。所以說現在的孩子們考上大學跟古時候的狀元來講機率真的不是一個級別的。而且最關鍵的是,現在高考年年有,古時候科舉考試平均三年一次,可想而知狀元的含金量了吧。

    第二,現在的學生考上大學跟古時候科舉狀元兩者目的也是不一樣的。

    首先我們現在的孩子考上大學,目的是繼續學習。而且這只是一個過程,在大學裡面還是需要繼續學習的,並不是考上大學就可以工作或者玩了。而古時候的科考目的就是做官,狀元真的就是終點了。考上狀元之後就是入仕,去政府職能部門做官了。古時考上狀元,就能實現“朝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的終極目標–入朝為官。

    第三,現在的大學生選拔與古時候科考選拔的服務物件不同。

    現代大學生是為社會選拔的,是為了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的。古時候科舉選拔制度是為朝廷為政府選拔的。現代大學對專業分的很細,遠不是三百六十行能概括的了,這也意味著這些大學生將來可能從事各行各業,將來是要融入到社會中去的。古時候的科舉題目大多是一些政治看法觀點,狀元可能文采最好,觀點最得要。

    第四,現在的學生考上大學跟古時候的狀元相比,在知識面上更全面一些。這也是由於社會的發展必然趨勢,古時候更多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第五,考上大學跟考上狀元所需的門檻不一樣高。

    古時候科考需要一步步來,就跟打怪升級一樣,只有到一定級別了才能有資格競爭狀元。首先需要成為童生,再參加縣一級考試,通過了升為秀才;秀才參加省一級的考試,通過了變成舉人;舉人才能參加全國的考試,通過了就是進士了,進士的第一名才能叫狀元。而我們現在的學生參加高考的門檻就相對較低了。范進中舉的故事,四五十歲才中得舉人,中得舉人之後身份地位立馬得以提高,能中得狀元那得是多大的天賦付出多大的艱辛。

    加上現在科舉制度也已廢除,我覺得拿現在大學生更狀元來比我覺得不合適。如果一昧地將自己身邊的大學生晚輩比作狀元,只會讓孩子更浮躁,考入大學不代表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在大學還是需要不斷地學習的。

    當然考上大學確實是件可喜可賀的人生大事,也是值得好好慶祝的事情。

    可是古人考上狀元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那是人生的目標已實現,未來的路很明朗。現在大學生很多還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對未來很迷茫。

    所以要正確引導身邊的大學生學習狀元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並拼盡全力去實現。而不是自比古代狀元之後去鬆懈放縱。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希望與大家多溝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贊老婆快手相片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