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1192151140
-
2 # 使用者1729685580186
西漢是王莽推翻的,東漢是曹丕推翻的。
西漢晚期,篡漢立新的王莽就是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憑藉外戚身份,其伯、叔在漢元帝、漢成帝時就已經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漢成帝時王家更是權勢喧天,出現了五人同時封侯的盛況顯赫一時,到了王莽本人時,已經具備了篡位奪權的時機。
東漢後期皇帝多是年幼繼位,其中最兇的漢殤帝僅百日小兒就被抱上皇位,朝政只能是母后臨朝聽政,這就給了外戚專權制造機會,對於此,史籍《後漢書·皇后紀》的作者范曄就明確指出其弊端:“東京皇統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後,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
-
3 # 使用者3771241673674
曹丕篡漢
歷史事件
曹丕篡漢又稱曹丕廢漢稱帝、曹丕代漢,指的是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代漢自立的事件。
漢朝末年,皇權衰落,群雄割據。曹操挾持漢獻帝,歷經數十年征戰,統一北方,被封為魏王,丞相,掌握漢末實權。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死後,曹丕繼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權。雖然曹操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卻從不敢登上皇帝的寶座。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漢獻帝宣佈退位並將皇位“禪讓”給曹丕。曹丕的親信華歆率領文武百官聯名上書,勸漢獻帝把帝位讓給魏王曹丕。為了保住性命,漢獻帝不得不把皇帝的玉璽交給曹丕。曹丕故作推辭,在“三讓”之後才“答允”接受。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壇受禪稱帝,立國號為大魏,史稱曹魏,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定都於此。曹丕是為魏文帝,並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業已退位的獻帝為山陽公。至此,歷時一百九十餘年的東漢正式結束,三國時代的魏朝正式建立。至此,歷12帝,195年的東漢王朝名實俱亡。
-
4 # 無敵荷蘭三棍客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西漢為王莽所滅,東漢被曹丕所滅。
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被加九錫。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或“攝皇帝”。
從居攝二年(公元6年)翟義起兵反對王莽,有人開始不斷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王莽改長安為常安,是為建國元年。
東漢是被曹丕滅的。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東漢正式滅亡。漢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即位為魏王,同年十月,漢獻帝讓位,曹丕稱帝,是為魏文帝。
至此歷12帝共195年的東漢王朝滅亡。十月十三日早已徒存名號的漢獻帝劉協被迫將象徵皇位的璽綬詔冊冊奉交曹丕,宣佈退位。曹丕照例三讓之後於同月二十九日升壇受禪,登上皇帝的寶座,改國號為魏,建元黃初。
-
5 # 使用者7090210231964
漢元帝,名劉奭(shì),西漢第11位皇帝,同時也是西漢倒數第4位皇帝,他死後41年,西漢就被外戚王莽篡奪,而這個外戚,就是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孃家。
劉奭的運道,怎麼說呢?說好不算好,說差也算不上太差,畢竟人生總是起起落落,沒有人是一直倒黴的。
回覆列表
西漢被王莽篡漢,而東漢是曹丕篡漢。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漢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漢族在這一時期得名,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
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